分享

只有老青岛 才知道这六街通衢!

 青岛Looker 2018-09-12









无论是京剧《三岔口》还是港剧《三岔口》,均有着斗智斗勇、暗流涌动的多重隐喻,让无数观众领略了激扬繁复的视觉风暴。


倘若这些编剧来过青岛,亲临江苏路、苏州路、伏龙路、观象一路、龙山路、莱芜一路这个六街交汇的“六岔口”,相信会有更活跃、更跌宕的灵感纷至沓来。



江苏路、苏州路、伏龙路、观象一路、龙山路、莱芜一路这个六街交会的“六岔口”,是一个热情与冷静、张扬与低调的综合体。


当从路口深入到任何一条道路,那种“暗恋桃花源”的隐约感、那种城市最深处婉约、宁静的肌理,可以让人轻而易举地想到邓丽君的那首《小城故事》。


❖苏州路



不知为何,每当说到苏州路,在脑海中映现的,常与吴侬软语、小桥流水那样的江南情调契合在一起。


隐在“波螺油子”身后的苏州路,延伸出一条条狭窄深邃的小石阶,沿着石阶走下去,便能找到平实而祥和的生活场景。



所有人都遵循着一种不紧不慢的步调,仿佛这就是生活的全部。


❖莱芜一路



莱芜一路是一条与苏州路并行的马路,但莱芜一路在山坡上,苏州路却在谷底,二者之间有几十米的落差。


与前海外形更个性的德式老房相比,由于最初的主人多来自南方,因此小楼浸染了许多江南尤其上海民居的特色。


❖伏龙路



因伏龙路往山上延展的幽深气质,加之路两旁静谧的老楼,使得这里于浓荫深处,呈现了不事张扬的奢华。


车极少,很适合流畅地游走。只几分钟,便可作别城市的繁华与喧嚣。


❖观象一路



观象一路是青岛以山势走向而辟的代表性道路,也是十分经典有趣的一条山路。


这里路随山绕,峰回路转,逶迤曲折,盘陀螺旋,忽坡忽陡,时窄时宽,很有韵致。



1934年,萧军与萧红,舒群与倪青华两对夫妻在观象一路1号比邻而居。萧军在诗中写道:“碧海临窗瞰左右,青山傍户路三叉。”


观象一路是精致的,精致到可以用来拍艺术照,也精致到常有美校的学生追随于此安静地写生。


❖龙山路



蛰伏于信号山脚下的龙山路,是一条与江苏路平行的非主流小路。从龙口路、龙华路等路段逶迤而来的车辆,缓慢而流畅地从这里攀到“六岔口”,感受到的是一种老街和老房存留的温雅之气。



龙山路在上世纪30年代成为中国商人聚居的地方,小洋楼林立,至今风韵犹存。这些老楼外观并不张扬豪华,但细部相当考究,充溢着浓郁的中国传统元素,比较符合中国商人含蓄而内敛的性格。



❖江苏路



六街通衢,最有名且最主流的当属江苏路。1899年就建成的江苏路一直保持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本色气质,更没有什么时髦的高层建筑或新兴的商业化符号。


江苏路是一条北高南低坡度较大的马路,因此它得以保存青岛南北走向老路的唯一特点——站在任何一处往南望去,透过浓密的绿荫通道,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蔚蓝的大海。



江苏路上最美丽的建筑是基督教堂,欧陆风格单钟楼建筑、陡峭盘旋的石梯,几多风情,几多神秘,几多庄严。正如当初方案评委会的鉴定:该设计达到了油画般的效果。


六街通衢,如同城市一直敞开着的心灵,以一种豁达的姿态,接纳每一个路人和每一段历史,形成了浩瀚之貌。漫步六街通衢,老青岛的风情仿佛呼之欲出。这是一幅城市难得的恬适素美的图画,老街老房,高矮层叠,处处流淌着辽阔宁和的老城情愫。


  • 崔燕,地道的青岛大嫚,青岛“土特产”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爱于斯。出版的《青岛的100个细节》《爱青岛》《青岛美》,与人合著的《果然青岛》,为其执着于青岛本土风情写作,提供了妥帖而诗意的释放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