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街记忆(14)

 俯首甘为孺子儿 2023-07-30 发布于山东
Biscaya

莱芜一路、莱芜二路

Image

ailun:历史需要留住,老街老院更不能轻易破坏。

vivi:凝结整个青岛文化的积淀都在这一方老城区里了,我们在这里跑在这里跳在某个院子里抓迷藏打够级,骑着脚踏车上小鱼山穿海大,我们能从莱芜路走了去洗海澡,谢谢胡拍,特别想能请你在大学路上喝杯咖啡聊聊那些光影的故事.....

一一:即使现在不住在那一带了,看到几乎每一张照片,仍能马上辨认出是在哪个拐角哪个院子前所拍。这是记忆中因为熟悉而无法模糊的印记。

Image

大爱无疆:我是在莱芜二路长大的,与艾伦都是发小,在博客上也阅读过她的杰作,今天能看到她的留言很高兴。莱芜二路有较多的工商界家庭,文革期间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抄家,批斗,我亲眼目睹,说起来仍然心有余悸。儿时的我们在这条街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捉迷藏,踢键子,跳皮筋,酷暑炎热时小伙伴们铺上凉席在街上乘凉。六号甲(上海新邨)老李家是我同学父亲开的烟酒糖茶店和茶炉,二分钱一壶开水,五分钱一布袋花生,还有徐妈妈家开的洗衣居,美君姐家的烧鸡店等等,娓娓道来各有特色,三天三夜说不完。

Image

半岛一翁:诸多的老街组成了青岛历史的画面,各种建筑风格、庭院格局彰显出不同时代的人文和历史风貌。保护好这些历史遗迹不只是为了回忆,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当下,疯狂了几十年的拆迁,在所谓城市改造幌子的掩护下正在指向这些老街楼宇,辽北路周边的所谓“征收”,就是一出变异的政府越权行为!

颖:莱蕪一路28号不是日本人的。萊蕪一路28号是外姐父陈陶庵的私宅,30号在抗战时住过日本人一家五口,也是老人的私产。鲁海先生对28号的描述也是不对的。这两栋小楼是1929年建成。

Image

Mr.张:青岛老街里,韵味十足,一条路,一楼一景,一院多故事,记录着辛酸,记录着欢乐,记录着历史沧桑与变迁。这些都赋予了青岛多彩多姿的内涵。保留下来是明智选择。

周**:一路看来,韵味益浓!很庆幸,因为孩子上学搬到这一带安家,并熟悉了这里的一条条有深厚青岛烙印的道路,青岛的味道。特别喜欢,一个人静静的走在信号山路上,从大楼梯上去,漫步在齐东路上。又或是,从龙江路拐到大学路上,总觉的这是青岛最好的地方。

Image

陈**:莱芜二路是我长大的地方,小时候的4号真是美,有大铁门,院里有水泥那种格格地,还有大树,现在已经都不一样了,但依然亲切。

心缘:看到老街,老院,老情怀很亲切,我是在莱芜一路11号出生的,9号,11号,11甲都是橡胶六厂的职工宿舍,我五岁那年搬走了,六岁又回到莱芜一路29号,也是橡胶六厂宿舍,在那住了四年半又搬到11号甲,听我妈说这座楼当初是一个资本家给他的小老婆买的,解放后资本家因怕大老婆,就带着全家人走了,好像是去了台湾,小老婆没有生活来源,就把房子卖了,后来为什么被橡胶六厂买下,就不得而知了。

Image

juan***:住在莱芜一路的死胖子已经搬到乡下去了,好多年没见到他了,一帮人在他家混吃混喝的已经是16年以前的事了,他喜欢的那个女孩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了,我喜欢的男孩如今也变成了大胖子,那时候多好,铺个凉席就可以横七竖八一片。再也没有那时候……

xb:走在介绍、保护历史风貌工作前面。希望推动相关部门积极的态度,组织编辑,通过影像的形式,将青岛的历史风貌展现存留在市人、国人、世界的面前。做为青岛人的骄傲。

Image

青青:莱芜一路36号是我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原来的德式楼房早在70年代末就给推倒盖起了楼房,很可惜。怀念院里的一切,和老邻居们。模糊记得当时的楼主资本家张家也住在二楼。

JIA:看到我父亲的分享,勾起了我满满的记忆、很感动。当时爸爸经营莱芜二路的汇丰超市,姥姥家也是附近,几乎每天我都会穿梭在那周围!现在身在国外多年,看到这条儿时经常穿梭的老街,我想家了…

Image

山东石材**:去过几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自莱芜一路往东走沿大学路直到海边。满满的老街情!有一次还去中介问了问。二万一平买个三十平的老屋要六十万。想买不凑手。等机会吧。

横竖沟:看到这些照片真的有亲切感,小的时候在这里出生,小学、中学、高中在这里读书,承载着小时候多少美好的的记忆,正是有了这老情怀到现在还在这周边生活,几乎每天都喜欢走过,路过。

Image

谦卑的绅士:文革,和改革开放,都成就了一批见利忘义的小人,伤害了一批老实人。这些照片的见证足以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去,而因为当年的胡来而造成永久的伤痕。谢谢胡拍这真实性的照片。让我们永远在反省中。

土生土长:莱芜二路是我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虽然离开有年头了,但还是经常回去看看。尽管好多院落已被改成了高楼,我们以前的房子还依然耸立在那里。

Image

华:老街.老院.老情怀,勾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我结婚在莱芜一路18号,石头小楼廊桥而入,蔓藤石缝中缠绕,砖石嵌的格窗里,雕刻着(适园 )二字,意寓也在其中了......

大宝:莱芜一路18号三层的墙上那二个字是“適園”二字。我有一张十年前拍摄的照片上这二个字还依稀可辨。在这之前这二个字是很清楚的。我是旁边8号院的老住户。从小就知道上面的二个字是繁体字的“适园”。

Image

柠檬大碗茶:莱芜二路5号汪耀武解放前曾在此住过。莱芜二路7号杨委员解放前曾住过。后来是一个日本女人。再来是华侨。

宸:我在莱芜一路22号长大,离家挺长时间,现在看到一些路段,觉得很熟悉,但在记忆中已经连不起来了。

栗子:为什么没有22号?莱芜一路22号当年也是大官住过的院落。

Image

一方:这就是青岛的原汁原味,如果它们不在,青岛一定会减色不少。老街.老院、老楼,它们是青岛的韵味,是青岛人记忆中的珍珠,值得珍藏!

栗子:为什么没有22号?莱芜一路22号当年也是大官住过的院落。

朱:莱芜一路52号是祖父母家   老党校拆了可是真可惜啊。

陈**:总有个错觉这些地方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彻底改造的时间不会遥远。

Image

王**:因生活在这儿会有种特别的感觉,我住的莱芜一路七号,是因为孩子上学来这儿住的,虽然只有八年,却想终老于此,本月初前房东从美国回来,专程来七号看看,在今年夏天莱芜一路七号的老房东的第二三代还专程一起来访,追忆当年。真的只有是在这种老街老房住过的才有这老情怀,在高楼大厦里真的很难了,离开已经四五十年了,还想着回来看看,我愿意守候着这份情怀。

梧桐:有塔楼的老房子是莱芜二路13号,至今还住着清末名人刘廷琛的后人刘淑华女士。

Image

天民:日伪时我住在莱芜一路27号,房东姓赵,在香港作生意,日本人侵占青岛时,強占了武定路的基督教灵恩会,限三天搬出,灵恩会搬到这院。莱芜一路25号是两个院,其中一个院住着一个日本大官,出入有台黑轿车接送,据说是青岛日军最大官,抗战胜利后,听说他们全家剖腹自杀。25号左侧是一个小水湖,我们小孩都叫它“大湾”,夏天游泳,冬天滑冰,现在己被填平盖了学校。这条路上日本人都住在“大湾'左侧,右侧全是中国人,中国孩子经常群殴日本学生,所以,平时在这条路上看不到出来玩的日本孩子,我从三岁在这住到抗日胜利,跟随“灵恩会“又搬回武定路。莱芜一路故事还是很多的。

Image

约翰:城市建设还在,老楼故居尚存,人情世故渐行渐远,模模糊糊 ,时代在继续。往事如烟,今非昔比,楼还在,人已散,暗拍新世间。
偶见发小——陈汝建之帖,挺高兴!顺问好!老爷子可好?问候了!

嘉会:莱芜二路四号——多么熟悉、响亮的名字!她承载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几十年里满满的记忆。那条街道,那个院子,那座楼房,别后真是魂牵梦绕,时不时地也回去走走,每每的激起无尽的回忆。那里几十年前发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清晰如昨,历历在目。春去秋来,斗转星移,转瞬逝去几十年,莱芜二路四号,却愈加是挥之不去的怀想!

Image

nanalin:我家1965年搬到莱芜一路11号丙院,那是一栋两层对称的日本小楼,那里有我许多童年的记忆,它现已被拆迁重建。

玉兔精:莱芜二路是我出生生长的地方,留着我的童年和少年,现在每每走在这条路上,总有些不真实的感觉,回忆和现实交错重叠了。

黑水白兔:我在莱芜一路27号居住了25年(15-40岁),经历过青岛市最早的老楼拆迁,经历过上学和上班,经历过走路、自行车和班车。美好的回忆,多彩的青年时代,难忘的成长过程。

Image

卜*:莱芜一路32号的老房子在八十年代被拆了,我认为那是莱芜一路最气派的建筑,拆了真可惜,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都居住在这个小院。我的姨姥爷迟谦若先生也住在这里,他是建国后的开明人士,一直担任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任等职务。

花果:一栋栋老式小楼那么宁静,同学了好友了住这里不少,有的搬家了出国了都找不到了,看看这些小房子回忆少时的记忆很感慨,一种沉淀的美油然而生呀!

Image

齐鲁之松:我是从小在莱芜二路长大的,后来因工作在西安落了户。每每想起都是莱芜二路及周边的街道路名,都是满满的美好回忆。我住在莱芜二路24号甲。原来,院子里有个大木门,我的户口也是由此转出的。我的童年玩伴有“建华”、“小奔”。后来还有“晓科”和“晓岩”。后来,都失去了联系。

胧月:勾起满满的回忆。上世纪这2条环山弯曲、安静优美洁净的道路。现在已经不复往昔。道路两旁各具特色的独栋小楼和院落大部分已都拆除,盖起千篇一律的楼房。由形态各异的小楼和院落组成的街区,具有人文和历史的内涵保留下来,就会构成一道亮丽的景点。

Image

娄山:与莱芜二路八号的陶新成是同学,则同一院应还有一位叫苏进生的,六号院美君应是李美君,老周家应是周培思,三号郭家应是郭兴国,李嘉龙,五号吴家应是吴中铨,二十一号范家店是范广奇,李岱云等与你应都是小学同班同学啊。文中所述十号的王祥斋老先生应是王芗斋。二十一号范升甫老先生的原藉是黄县财源泊…
旧日泛黄亦难忘,心中唏嘘叹…。

Image

东**:我和我女儿都是莱芜一路小学毕业的,从小学门口到龙山路10号,上学时每天要跑四趟。

天下无敌:我是在莱芜一路54号出生的,是外婆家。不过二岁时就随父母搬到大窑沟居住了。但外婆家还是经常回来的,看到照片很亲切。

wlg:我在莱蕪一路7号出生,结婚有小孩,有深厚的感情。离开30年了!

Image

山林:拜读了齐鲁之松写的关于莱芜二路的文章!1946年我出生在莱芜二路24号内八号,在这里我生活了十年!在此期间,我记得莱芜二路就一个24号,不知道何时又冒出一个24号甲,有甲就起码该有乙吧!1996年和2015年两次去过老家!在这条连接莱芜二路和伏龙山路的小道上,只有24号和斜对门的可能是21号两个院子!但在后来的照片上,发现在原24号大门下面紧靠着又多出一个大门,是否也是24号呢,由此把原来的24号称作甲,新开的门就是24号乙了!不知此门何时开的?!还望知情者说下!

Image

山林:本文的第三十九张照片,就是莱芜二路24号,右边的大门就是我诞生的24号,可以清楚的看到是栋两层的连体楼房,楼上楼下各住八户,我家住最里面的楼下即内八号!96和15年回去时,还没有左边的这个门,不知是啥时候开的!我记得我们院的墙距下住户面挺高的,至少有2-3米,我小时候常趴在墙上看下面翻轮胎的!估计开左边这个门是方便里面住过户上走伏龙路,下走莱芜二路的!有了解情况的还望解惑!

Image

山林:本文第36张照片,是连接莱芜二路和伏龙山路小道入口!我小时候在无棣四路小学上学,不知道出出进进多少次,有时从24号走莱芜二路上学,从莱芜一路伏龙山路回家,有时又是反向!看到路口右边的(广厦房产),回忆起青岛解放前夕,发生在这个房子里的一件杀人案!当时这里开着一家小小杂货铺,买烟酒糖茶等!一天早上,我下来玩,看到好多人,路边停着一辆黑色警车(就像电视剧国民党抓人的那种),过一会,几个穿黑色警服的警察抬着一副担架,上面躺着一个脸盖着,穿黑色长袍的人已经死了!听边上人说,死者是店铺老板,几个国民党大兵买烟不给钱,老板不让他们走,就给开枪打死了!不知道这个事件是否有记载或有知情者验证下我还记得,我们家后墙上,有时坐着一些国民党大兵,抽烟喝酒,看到这个,妈妈赶紧让我离开窗户,并拉上窗帘!有天晚上,妈妈抱着我站在门口,爸爸也站在一边!只见对面山上,(我们都叫六号炮台)传来隆隆的声音,吓得我上牙碰下牙,哒哒作响!妈妈看我害怕,就赶紧回屋了!几十年后。我和爸爸提起此事,爸爸说那是解放青岛,国民党开炮,不过解放军进来是,他们早跑了,青岛没怎么打,就解放了!除了国民党兵外,有时看到美国大兵开着吉普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有时追逐一些学生,吓得到处跑!我在青岛住了十年,46-56年,如取缔一贯道,斯大林去世,抗美援朝反细菌战,闹粮荒等都有印象!尽管自己已是七十多岁老人了,时不时回想起在青岛的日子,对青岛无限思念!期待疫情过后,再回青岛一次,毕竟机会不是很多了!

Image

马**:莱芜一路23号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 院子里里外两座一模一样的小楼 应该也有不少历史 院里有棵银杏树 秋天一到 满院金黄 “舞罢秋风酿春泥”便是我那会儿即兴的灵感来源

刘*:我在莱芜一路50号住到1987年,满满的童年怀念,难以忘怀。

默默:莱芜一路18号,小时候奶奶家在这里。

Image

玉兔:我也是在莱芜二路长大的,当时在大学路小学上学,记得去海边背沙为莱芜一路小学建设助力。莱芜二路的27号到39号的建筑和故事也不少啊。盼望补充!

芳子:莱芜一路,我生于斯,长于斯,这里有我的情怀我的爱!

文华:莱芜一路,二路的实拍太清晰、立体、貼切,仿佛有把我带进了这两条熟悉的街道。尽管它没有名人古迹。但浓浓的生活气息那么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平和舒适。有一种心里的满足感。

Image

老街 · 老院 · 老情怀(二十一)莱芜一路、二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