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年第一篇 |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沈从文

 柏宏军的阅读课 2023-08-20 发布于上海

▲ 头图摄影:笑风工作室

新年第一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沈从文。

他是摘星人。

他是地方风景的记录人。

他是美妙的故事家。

他也是乡下人。

我认为这四个维度,近乎完美地总结了沈从文壮丽的一生。

1

首先,来看看摘星人沈从文

这不得不说到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一本书——《摘星人:沈从文传》。

这本传记的封面文案是一行蓝色的字,这样写道:

猎要打狮子

摘要摘天上的星子

追求要追漂亮的女人……

第一句似乎暗示了沈从文湘西的出身,那个地处偏僻、民风剽悍的凤凰,打猎之风盛行。

第二句毫无疑问说的是沈从文以小学文化程度,勇闯文坛所取得的成就,他的小说《边城》、他的散文《湘行书简》《湘行散记》,至今仍无代沟般深受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喜爱和追捧。他摘到了属于他的文学之星,而且光芒似炬,永不熄灭。

在电影《无问西东》中,沈从文也在西南联大那个峥嵘岁月里,出现过一个镜头。电影最后,电影人致敬地写道:沈从文,36岁时名满文坛,被聘为西南联大副教授,但因为学历低受到一些人的轻视和讽刺。学历低的他,后来曾两次出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五人入围名单”中(1987年和1988年)。

我在另外一些资料中也曾读到过这样的信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开奖前,如果沈从文还没有去世的话,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他的了。如果真的如此,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间将大大提前24年(莫言获得此奖是2012年)。

从小时候读社会上这本大书,到如饥似渴地读《创造》《新潮》等新书,再到北京身居寒室没有火炉一身单衣如痴如醉地写作,发了疯般不断地投稿,到《晨报副刊》发表第一篇短文《遥夜——五》,“入学无门、在逆境里自学”的文学青年兼北漂青年沈从文,终于闯进了文坛。自此,沈从文特色的散文和小说,源源不断地发表,凭手中的笔,为自己打下一片江山。

这个摘星人,在写作方面是十分用功的人。

《湘行书简》中,他在写给妻子三三(张兆和)的信中,曾这么说过——“吃饭以前我校过几篇《月下小景》,细细地看,方知道原来我文章写得那么细。这些文章有些方面真是旁人不容易写到的。我真为我自己的能力着了惊。(非常自信)但倘若这认识并非过分的骄傲,我将说这能力并非什么天才,却是耐心。我把它写得比别人认真,因此也就比别人好些。(自信的源头)我轻视天才,却愿意人明白我在写作方面是个如何用功的人。”我读到这儿时,不但划了重点线,还在书页旁写下这么一句批注:“沈从文对自己写作用功、认真的自我认可!”

这就是摘星人,不但写作很用功,而且对自己非常认可。

第三句留到说乡下人时一起再说。那是一句很有意思的情话。

2

再看“地方风景的记录人”沈从文

“地方风景的记录人”这一说法,据我浅薄的阅读所知,源于吴晓东教授。他在去年纪念沈从文诞辰120周年的一篇文章中,称沈从文既是“地方风景的记录人”,又是“美妙的故事家”。

确实,《湘行散记》《湘西》《湘行书简》《从文自传》等一系列优美的篇章,无不因为将湘西的山山水水写得太美,叫我们百读不厌,每隔三五年就想拿出这些书来再读一遍,以沈从文的文字,洗涤、净化自己惹上厚重尘埃的身心。

桃源、沅州、辰河、曾家河、缆子湾、柳林岔、鸭窠围、常德的船、沅陵的人、多情水手、一个大王……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散发出原始状态的真善美。

一座山头、一涓溪水、一条风帆、一堆篝火、一簇野林、一只背篓、一条老街、一角吊楼、一堵老墙……无不美得宛如人置身画中,令人神往。

有人甚至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像沈从文那样钟情于水,他的作品甚至可以称为“水系列”。

《边城》的开头这样写道:“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有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整个故事都发生在那条美丽的小河边。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中更是离不开水。整个故事都是发生在水上、船上。

《我的写作和水的关系》一文中,沈从文深情地说道:“从汤汤流水上,我明白了多少人事,学会了多少知识,见过了多少世界!”

可以说,是湘西的自然美成就“地方风景的记录人”沈从文,反之,“地方风景的记录人”沈从文又重塑了湘西,使这一片土地上的自然风景,成为镶嵌人们心灵天空最富魅力的人文风光。

3

再来看“美妙的故事家”沈从文

据说,称沈从文为“说故事的人”的第一人,是民国才女苏雪林。后来,叶圣陶在给沈从文的《春灯集》《黑凤集》写广告词时,也称他为“美妙的故事家”。

文体研究者称,在《说故事人的故事》《三个男子和一个女人》《第四》《都市一妇人》《灯》等小说中,沈从文成功塑造了一个人格化的讲故事人的形象。

比如《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开头写道:“因为落雨,朋友逼我说落雨的故事。”

而《说故事人的故事》的结尾却是:“这说故事的人忽然成了故事,完全是我料不到的。”

我想,抛开文体研究工作不说,读沈从文的散文随笔和小说,确确实实能读到很多美妙的故事:多情水手的故事,一个大王的故事,弄船人的故事,士兵的故事,湘西少女们的故事,《边城》中“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和一条黄狗”的故事……沈从文的伟大之处,全在他笔下的故事中。

他自己的人生故事同样精彩、美妙:小时候经常性逃学到大街小巷、城里城外闲逛,读社会这本大书,然后当兵当警察当收税员,再然后腻了,跑到北京去做北漂,以小学学历勇闯文坛,而且还成功了;以乡下人的身份向富家小姐求婚,也如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后不写小说了,改写文博研究文章和中国服饰史,但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却惦记着他迷人的小说,准备给他颁发象征最高文学成就的奖项。

4

最后来看看乡下人沈从文

毫无疑问,从沈从文进京以后混的圈子来看,他是典型的乡下人。

但他是一个温和且可爱的乡下人,也是一个成功逆袭的乡下人。

文学上的成功前面说了很多,这儿我们来看看他在追求富家小姐的爱情路上,是如何成功逆袭,最终收到令他开心得跳起来的八个字电报的——“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沈从文与三三(张兆和)是在上海中国公学相遇的,那时的张兆和在沈从文眼中还不是三三,而是黑凤。

当时沈从文刚当老师,毫无讲课经验,在学生面前出尽了洋相,丢尽了丑。但为了生计,他咬牙也得坚持走上讲台。就是在这种狼狈不堪的情形中,沈从文注意到了自己的女学生“黑凤”——公认的校花。他想向她诉说点什么,但笨嘴笨舌的什么也说不出来,于是一转身,使出自己的特长,将面对面倾诉转化到笔下,写情书给黑凤。据《摘星人:沈从文传》透露,当时沈从文写了一大堆情书,一直写到张兆和读完四年书回家了,仍穷追不舍。沈从文跟随女学生的脚步,来到苏州,厚着脸皮敲开张家的门。乡下人是幸运的!他遇到了热心的二姐张允和,这场马拉松似的爱情终于有了“苦心人天不负”的完美结局。

离开苏州后,为了生计,沈从文前往青岛教书。到达目的地后,他既写信托张允和帮他打听她们父亲对这桩婚事的意见,又忐忑地写信给张兆和说:“如果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不久,这桩婚事得到了张父的同意。姐妹俩一同去邮局,分别给沈从文拍电报。张允和的电报巧妙地取了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允”。而张兆和的电报则回应沈从文写给她的信说——“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八个字,对沈从文来说,肯定既是温暖的,又是浪漫的。

沈从文和张兆和结婚后,这一对夫妇,在历史的洪流中,虽然也经常会为柴米油盐争吵,但总的来说相濡以沫,恩爱了一辈子。

从家庭生活角度来说,乡下人沈从文应该感恩张兆和作为女性的大度、体贴和不离不弃的陪伴。


阅读 | 电影 | 好课 | 大咖 访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