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樊登读书改名帆书,知识IP背后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柏宏军的阅读课 2023-08-20 发布于上海
为了不错过人与书的相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星标柏宏军的阅读课

▲ 头图摄影:笑风工作室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2月21日报道说——

樊登读书更名为“帆书”

确实,樊登读书改名了,今天早上我打开朋友发的一个报名信息,樊登APP已经更名为帆书APP了。动作之快,可见改名之事已经运作一段时间了。

实际上,前几天我在做阅读访谈过程中,也听到几位朋友说,樊登读书要改名了。

当时大家都说近期会改名,没想到转眼间,打开常用的樊登读书APP,已经变成了帆书APP(如下图)。

▲ 帆书APP

樊登读书官方新闻稿中说:

从2013到2023,樊登读书走过10年。

10年后,新的帆书以全新形象拥抱书友。从这几年“非凡精读馆”“李蕾讲经典”等板块的陆续布局,从教授到医生,从导演到主持人,帆书旗下的阅读推广同行者在不断增加。樊登说:“改名是想让大家知道,这里不只有我,还有非常多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你可以尽情听你想听。”

全面升级后,帆书将围绕整个阅读产业链,将服务拓展延伸到更多元的领域:出版、图书销售、课程、训练营、书店……其slogan也从原来的“帮助3亿国人养成阅读习惯”变为“让3亿书友因阅读受益”。

很明显,樊登读书改名帆书,其主要目的就是在商业大道上去樊登个人IP,避免“成也樊登,败也樊登”这样的商业滑铁卢出现。正如他们官宣中所说的,近几年,他们已经布局了教授、医生、导演、主持人等新IP、新内容。

当我们谈论樊登读书过往的成功,难免会联想到知识经济赛道上其他几个同样非常成功的IP,比如吴晓波频道,比如罗辑思维……

吴晓波频道是国内较大的互联网财经社群,其成名之战归功于吴晓波作为财经作家的IP。个人影响力极大,个人化意味极强。后来,为了拓展更大的商业空间,成立杭州八九零文化创意公司,极力去个人IP,吴晓波频道APP也悄然更名为“890新商学”。更名后,曾积极谋求上市之路。

罗辑思维原本是罗胖每天一条60秒语音的自媒体,后并入到得到公司。从此,每天早上6点半给大家讲60秒新知识的罗胖,变身得到CEO,从个人IP完成了经营管理角色的跃升。尽管最近几年,得到谋求上市的道路充满了坎坷。但未来能不能如愿地敲钟上市,这谁说得清呢?

这三个顶流的知识IP,都已经完成去个人化的“艰巨任务”,我们这些普通人还要做知识IP吗?

通过对这三个案例的认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

面向未来,即将到来的“文化产业黄金十年”,知识IP如何实现更大的商业梦想?

就以上几个问题,我做了一些简单的、不太充分的思考,写在下面,与大家一起探讨。

1

我们还要做知识IP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要做。这个道理很简单,任何伟大公司创业之初,都要用到创始人IP,只有用好了创始人IP,在初创阶段,成功的概率才会高。因为无论业务的发生,还是招募员、吸引员工、留住核心人才,创始人的个人魅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别的行业,比如美业、零售业、服务业、制造业等大大小小的老板们都在做IP时,我们以自己知识和梦想走上知识经济赛道,更要毫不犹豫、大张旗鼓地做好自己的知识IP。

因为,输出知识、帮助人用知识改变命运成就美好是我们梦想和使命。

只有当更多人认识你、认可你,你才担当得了知识输出、帮助人用知识改变命运成就美好的大任。

2

我们应该如何做知识IP?

大佬成功的模式可能不适用于普通人,因为起步的时代不同了,资源的需求和资源的拥有也不同。

当下这个时代,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应该如何做知识IP?

我想了想,从我个人角度看,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找准你的专长,进行清晰定位。没有定位和长期的规划,IP形象不可能清晰。不清晰的IP,别人怎么可能记得住你呢?

第二,一定要勇敢地向前一步。当你畏惧自己的演讲能力时,向前一步,多讲多练,逢人必讲,演讲能力自然就练出来了;当你认识没有平台没有机会时,向前一步,不断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抓住一切机会,秀一下自己知识体系的“肌肉”;当你认为自己缺资源时,向前一步,按照“穷也要站在富人堆”的逻辑,往有自己需要的资源的地方跑。

以我自己为例:我要做阅读这件事,当前可以说是从0起步,我现在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做“100位阅读达人”的访谈。通过访谈,链接更多爱好阅读的朋友,与这些爱好阅读的朋友交流,可以得到非常多的阅读达人、读书博主、阅读推广人的信息,然后再整合这些人脉,形成自己做知识IP所需要的人脉资源。

总之,缺什么就往什么方向向前一步,勇敢地去做。

第三,构建IP思维,形成IP习惯。以往,我们认为人群可以按自然人、法人这样的方法分类。踏上知识IP这条创业之路,我们的思维模式要改变过来,从此按“有IP人设”和“没IP人设”来区分人,来识别人,同时以此要求自己。如此,你眼中看什么都是“IP”,久而久之,IP思维就会在你身上产生IP行为,再然后形成IP习惯,再再然后,IP之路可能会变成一条康庄大道,而不再是崎岖难行的羊肠小路。

与时代同行,做知识IP,可能还有很多其他要做的事情和注意事项,因人而异罢。我暂时能想到的,就是以上三点。

3

面向未来,即将到来的“文化产业

黄金十年”,知识IP如何实现更大

的商业梦想?

这个话题,我首先想到的是要关心国家文化产业的政策和布局。

我准备在阅读这个知识经济赛道上做出一番成绩,所以,我特别关注国家政策中有关阅读的内容,比如:到2022年3月,“全民阅读”已连续九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由此可见,政府不只是在提倡阅读,对阅读这件关乎国民素养的事,也越来越重视,甚至已经形成了相关的工作布置。同时,我还特别关注各地的书香活动,书香中国、书香城市、书香社区、书香家庭……凡是有书香的新闻,我都关注,甚至会保存下来,当作研究资料放进一个文档管理起来。

其次,一定要提前布局并设计好运营模式。刚开始强调个人IP、突出个人IP无可厚非。但你背后的组织架构,一定要一开始就公司化、组织化,甚至当你在以工作室模式变现的时候,就要想好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资源及整个知识IP的生态整合。这一点实际上很好理解,前面说到的三大顶流IP去个人化之路,已经给我们做过示范,打过样板了。

再其次,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最近几年一直是讲文化自信、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输出。知识IP要想抓住未来发展的十年黄金年代,从起步开始,就要使自己具备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竞争能力,无论是IP的平台、运营、工具等要国际化,IP的形象也要国际化,大气、高端、上档次。

以上三点,是我目前能想到的商业逻辑,我也将按自己的思考去做,也希望这个简单的商业逻辑思考,对正走在知识经济赛道上的朋友有所启发。

好,今天先聊到这。关于知识IP如何实现更大的商业梦想?我们以后找机会接着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