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学习,90%的人都忽略了这一点,但却影响一辈子

 新用户6232PPUC 2023-08-20 发布于重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惟乔的第157篇原创文章

之前看到一个节目,大概是让一群学生来背古诗词,给一个主题,一人背一句诗,谁背得最多,谁就胜出。

这种方式,有什么用呢?

背古诗背得多,就能说明你厉害吗?

并不能。职场上,厉害不是靠背古诗,而是要能解决问题。

很多在教育小孩时,都搞不清楚学习的目的。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考高分就是好。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我认为学习有两个目的很重要。

1、记住有用的知识;

2、训练思考能力。

接下来分别说一说。

一、记住有用的知识。

知识分为两类:

1、无繁殖能力的知识

2、有繁殖能力的知识

有繁殖能力比没有的更有价值。

比如:一个很常用的what-why-how分析法,就是一种有繁殖能力的知识。它能用在各个领域,只要遇到问题,首先我们就能用2w1h法来进行分析。

也就是说,有繁殖能力的知识能改变认知,引发思考,引导行动。

这样的知识,学了就能受益终生,一辈子都能用上。

而没有繁殖能力的知识,都是死知识,如:

”秦始皇哪一年终一中国?“

“角色这个词正确的读法是jiao色还是jue色?"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A、商品经济发展 B、铁钱携带不便 C、交通不便 D、四川盛产纸张“

这些知识你学了又有什么用,除了吹牛,在生活、工作、成长中根本用不到。

所以学知识,要多记有繁殖能力的知识。背那些死知识,除了应付考试,没有其他用处。

二、训练思考能力。

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一科,一个老师,会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可能是老师也没意识到,也可能是让学生思考能力太强,经常和老师作对,不好管理。

特别是历史课本上很喜欢盖棺定论,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在初中上近代史时,有几个关键点我至今还有印象。

学完太平天国运动,有一句总结是说明农民阶级有局限性,也不能救中国;

学完戊戌变法,有一句总结是说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是行不通的;

......

当时我就在想,老师都教我们要不要轻言放弃了,失败了还可以重来,为什么在历史课本上,失败了一次,就说行不通呢,这不是矛盾吗?

后来才知道,历史服务于政治。

即使是历史试卷的那些大题,也都没有让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都是把书中的答案背下来,写上去。

那么训练思考能力的学习是什么样的呢?

以这道题为例,”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就不能是直接给

而是要让人去思考,给出几个维度的现象,比如当时的经济状态、四川的地理特点、当时交子在哪里生产等等。

让孩子自行思考,给出答案,答案可以是任意一个,但必须要有合理的理由。

只要逻辑自洽,那么就得分。

逻辑混乱,就不行分。

逻辑自洽,且没有忽略重要因素,那就得高分。

如果要进一步,可以让孩子自己上网、去图书馆收集信息,自己总结,这样还能锻炼信息搜集能力。

其实课文中的阅读理解就是训练思考能力的,但是阅读理解实在太拉胯了,全是套路答题。

现在的学习,更注意记住知识,而忽略了要让人思考。

有人会说,学化学有什么用,学数学有什么,学历史有什么用,出生到社会,根本用不上,其实这些学科都有大用,是用来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忽略了这一点,可能后面一辈子都补不回来。

欢迎点赞,在看,转发给我鼓励~

👇👇关注我👇👇
免费领取10+副业资料 70+互联网工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