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结·《论语·尧曰篇》感悟九十一

 以仁通志 2023-08-20 发布于陕西

《论语·尧曰篇》感悟九十一

图片源于网络

尧曰篇第二十

(一)

原文: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lai),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白话

尧说:“哎!舜啊!天的次序命运在你身上了,要掌握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如果四海的人民困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就永远完结了。”舜也把这番话交代给了禹。

商汤遭遇大旱,向天求雨的时候也说:“我小子履,敢明白的告诉高高在上的天帝,凡是有罪的人,我从不敢轻易赦免。那些贤能的人都是天帝的臣,我不敢遮蔽和阻碍他们发挥才能,这些都由天帝自己选择。如果我自身有罪,不要因此连累人民。如果人民有罪,罪责都在我一人身上。”

周武王得到上天的恩赐,当时出现了很多的善人。他说:“虽然有最亲近的亲人,但不如有仁人啊!”他又说:“人民有了过错,责任都在我一人身上。”

应该谨慎权量,审察法度,务求统一而公平。旧的官职废除了,应该重新修立,那么国家的政事就容易推行了。灭亡的国家应该复兴。已经绝后的世族,应该让他们再续。隐逸在民间的贤人,应该提拔任用。这样天下人就归心了。所该看重的,有人民的饮食、丧礼、祭礼。在上位的人能够宽大,就容易获得民众的心。能够讲信用,民众就信任他。能够敏捷地做事,就会建立功劳。能够推行公道,民众就心悦诚服了。

感悟

本篇是《论语》的最后一篇,提到了尧、舜、禹、汤、武五个伟大的君王,他们在治理国家的理念上一脉相承,要做天下人的王,就要担负起天下人的所有责任。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王,是因为有天下人的支持,要得到天下人的支持,就要懂得天下人共同追求的心,然后举起这颗心,那么天下人的心如同溪流一样从四面八方流向这里。

(二)

原文: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白话

子张问孔子说:“如何做才可以从事政治呀?”

孔子说:“尊崇五种美德,摒弃四种恶行,就可以从事政治了。”

子张问:“什么叫五种美德?”

孔子说:“在上位的君子,第一要懂得惠而不费,第二是劳而不怨,第三是欲而不贪,第四是泰而不骄,第五是威而不猛。”

子张问:“什么叫惠而不费?”

孔子说:“你看人民可以在哪方面获利,就引导人民在这方面获利,这不就是施恩惠给人民而自己没有破费吗?选择可以让人民劳动的事情而让他们劳动,又有谁抱怨呢?你自己追求仁就得到了仁,又何必贪呢?君子的眼中没有人多与人少的分别,没有大事和小事的分别,无论是谁,他都不敢怠慢,这不就是安泰而没有骄傲吗?君子衣冠整肃,正目而视,庄严的样子让人看了有所畏惧,这不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行?”

孔子说:“不事先教育就杀,叫做残酷;不事先告知却突然要看成果,叫做粗暴;下了命令却不当回事,也不郑重叮嘱,到了期限又毫不通融,这叫做有意陷害。应该给对方的东西,到了该给的时候吝啬,这是小会计的做法。”

感悟

这段文字是孔子教育子张如何从事政治,从现代人的视角来说,可以看做如何做一个高级管理人员。所谓政治,就是用合乎人心的正当欲望去引导和治理人民,并不需要你创造新的东西,只需要把人心中已有的美德发挥出来,把其中的恶行摒弃掉。

(三)

原文: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白话

孔子说:“不知道天命,就不能成为君子。不知道礼,就不能在人群中立足。不知道言,就不能知人了。”

感悟

这是《论语》最后一段文字,这些话在之前的篇章中也出现过,这里又出现了,可见其重要性。

人为什么要知道天命呢?因为人之所以为人,不同于禽兽和植物,是因为人有上天赋予的特殊使命,它告诉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人生方向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事情。人懂得了天命,才是一个觉醒的人,不迷茫的人,可以坦然面对人生中发生的事情。

人为什么要知道礼呢?因为人不可避免的要生活在人群之中,人心是复杂的,要想在人群中活好,就要懂得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这个道在我们的心里叫做仁,在我们的行为上叫做礼,只有懂得了礼,才能与人好好相处,才能在人群中立足。

人为什么要知道言呢?因为言是人说出的话,话是内心想法的表达,当你知道了一个人说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心,知道了他的心,才算是知道了他这个人。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要知一个人的心是很难的,但可以通过他说出的话判断,真话也好,假话也好,都能看出这个人的心的状态,对他就能有所了解。


后记:今天是逐字逐句阅读《论语》的最后一篇,能够善始善终的做一件事是很愉快的。曾经想过这一天的到来,有各种各样的设想,等真正到了这一天,发现没什么激动的情绪,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这次细读《论语》让我看到了粗读时看不见的东西,我很感谢中国历史上有孔子这样的人,也很感谢记录他言论的学生们。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在这一次生命中活出自己最想要的状态,是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的,然而一个人的思考是有限的,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偏见而产生问题,我们应当借助历史上伟大人物的思考来寻找自己的方向,孔子就是其中之一,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在他的指引下找到人生的方向,愉悦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