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金赛道

 nbknows 2023-08-20 发布于湖南

今天,跟大家聊聊糖尿病。

糖尿病被称为“慢病之王”。根据IDF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4.63亿(患病率9.3%),推测2030 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5.78亿(+24.8%),2045年高达7亿(+51.2%)。

图片

我国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1980年,全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还不到1%;如今,这个数字已经超过11%,同时还有近一半的成年人处在糖尿病前期的亚健康状态。

2019年,IDF推算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16亿,位列世界第一。我们看看身边熟悉的朋友亲戚,应该大概率就有糖尿病患者。

图片

首先,我们要讲清楚糖尿病的原理。

其实,血液里的葡萄糖,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不光人体血液中有糖,所有复杂点的动物血液里面都有糖。

葡萄糖能被身体细胞吸收,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给生命体。我们身体不同部位,不同时间,需要的能量不同。哪个细胞缺能量了,就直接从血液中抓取葡萄糖来用。

而我们身体会时刻监控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如果血糖浓度太低,说明很多细胞都在从血管中抓取能量,需求大于供给,此时,就要赶紧多吃东西,提供更多的葡萄糖到血管中。反之,如果血糖浓度太高,就说明供给大于需求,此时,就要停止吃东西,同时把血液中的葡糖糖回收储存起来。

既然如此,说明人体中肯定有套系统,在负责升高血糖和降低血糖。

这套系统在胰腺上,一个叫胰岛的特殊部位。胰岛里有两种细胞,分别叫α细胞和β细胞。

α细胞负责升高血糖。如果它发现血糖太低,就会释放“胰高血糖素”,刺激食欲,增强营养吸收,从而让血糖快速升高。

β细胞负责降低血糖。如果它发现血糖太高,就会释放“胰岛素”,抑制食欲,促进血糖的回收,从而让血糖快速降低。

由此可知,糖尿病的成因,就是β细胞出现了问题。但如果对问题进行细分,糖尿病主要分两种。

一种叫1型糖尿病,主要是以孩子和年轻人为主。此类患者是β细胞无法感受到血糖太高,所以不分泌胰岛素。只要给身体注射胰岛素,血糖就很快能降下来。

另一种叫2型糖尿病,也是最常见的,主要是中老年人为主。此类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没什么反应,身体对胰岛素失去反应。

为什么身体会对胰岛素失去反应?

胰岛素进入血液后,会通知身体其他细胞共同作用,比如肌肉细胞赶紧把血液中糖吸收进去,肝脏细胞赶紧停止生产糖,大脑要产生饱了的感觉。这样共同努力下,才能把血糖降下来。

胰岛素如何让不同的人体细胞听到指令呢?这里的关键是,找到这些细胞表面的特殊蛋白质分子——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就相当于下达了指令。

但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中,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显著下降,导致细胞内负责降低血糖的生物化学反应变得迟钝。所以注射胰岛素后,血糖降低不明显。

关于如何治疗,就太过专业了,如果你有相关症状,建议还是听从医生的。

对糖尿病发生原因的研究很多,一直还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有一点会比较明确,那就是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世界范围内,超过90%的2型糖尿病患者超重,甚至患有肥胖症。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并不超重,可能的原因是,国人的饮食结构中,碳水的比例过大,即吃太多精细的主食了。比如常吃的米饭、面条、馒头、大饼等都是精加工的淀粉,这些消化后,很快就能变成血糖。

所以,国人要预防糖尿病,不光是要少吃多运动,还应该调整饮食结构,少吃精细的主食,多吃杂粮粗粮和蔬菜。

除此之外,糖尿病正从原来的富贵病,慢慢变成更“偏好”穷人的疾病。因为穷人往往没时间锻炼,没精力关注饮食健康,也缺乏充分的健康知识。特别是在垃圾食品和廉价娱乐普及的今天,人性大多经不住考验。

就个人健康来说,我们应该经常运动,控制饮食,若体重超标的话,要经常测量血糖。因为糖尿病早期基本没什么症状,而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就太晚了。

健康人空腹血糖不会超过6.1 mmol/L(110 mg/dL),吃完饭两小时,糖分进入血液,血糖浓度也不会超过7.8 mmol/L(140 mg/dL)。

如果空腹血糖超过7 mmol/L(126 mg/dL),或者饭后两小时的血糖超过了11.1 mmol/L(200 mg/dL),就基本是糖尿病。

如果空腹血糖在6.1~7 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就是强烈的警示信号,刻不容缓了。

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关注糖尿病赛道的公司,因为慢性病意味着一辈子都要购药,而且老龄化和生活条件好了,糖尿病患者会越来越多。国内比较知名的糖尿病药企,应该是通化东宝和甘李药业。

最近很多人热议的减肥神药,也就是GLP-1受体激动剂,也是治疗糖尿病的。由于有减重的效果,所以被很多人用来减肥。

这里再简单介绍下GLP-1。

上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测试了两个让人升血糖的方法:一是给人吃米饭馒头,这些食物消化后,形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二是直接把葡萄糖注射进血管,直接提高血糖。

前面说到,当发现血糖高了,β细胞会释放胰岛素,降低血糖。试问,上面两个方法,谁会更快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呢?

常理来说,应该是把葡萄糖直接注射进血管,这样能更快促进胰岛素分泌。但反常的是,竟然是吃食物,能更快分泌胰岛素。

食物到肚子后,还要经过消化,才能提高血糖,为什么会更快呢?

反常就是进步成长的契机。合理的解释是,在我们消化食物之前,身体就开始分泌胰岛素了。

直到80年代,生物学家才发现,在小肠上有一种蛋白质,叫GLP-1。每次我们吃饭时,小肠一开始蠕动,GLP-1就被释放出来,它会快速找到β细胞,督促胰岛素分泌。

既然GLP-1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何不干脆给糖尿病患者直接注射GLP-1呢?

2018年,丹麦诺和诺德公司推出的一天一针的GLP-1药物诺和力(Victoza,化学名“利拉鲁肽”)和美国礼来公司推出的一周一次的GLP-1药物Trulicity(化学名“杜拉鲁肽”),在临床和市场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GLP-1早就进入国内市场,可能由于价格较贵的缘故,在降糖药市场占比一直不大。今年被市场热议和追捧,主要是其有减肥的效果,被称为减肥神药。一旦涉及到减肥,就是医美概念了。

图片

以上就是今天的一点科普,欢迎广大医生朋友进行补充。晚安~

我的社群:书生的投资社群,期待你的加入!

历史上大一统王朝发展阶段,看似巧合,实则有其必然性。暂时没法展开写,留待以后详谈。

实现国产替代,攻克技术难关,是我们这代中国人最好的爱国方式。

希望投资带给我们的,不光是对着K线指点江山,更多是对行业的深刻认知,和对人生的指导。

现在农村生活好了,不缺大鱼大肉,缺的是健康生活的理念。建议少吃点米饭,多吃点自己种的蔬菜。

偶尔喝酒,一个月喝1-2次

现代加工的食品里面,很多都加了糖。的确要克制,尽量不吃糖

通化东宝会稳一些,甘李药业如果业绩能实现困境反转,则进攻性会更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