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喜爱的画家——吴昌硕

 梅苑67968851 2023-08-21 发布于安徽

吴万林

吴昌硕,出生于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去世,他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别号也多,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今湖州市安吉县)鄣吴村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又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图片

吴昌硕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人,他的绘画并无题材、对象上的革新,只以花卉、蔬果等为毕生的画题,以其深厚的书法、篆刻、诗文修养入画,创造了视觉感应性,迥异于一般明清写意画的新风格,以重、大、拙的力量感与意趣特色一扫清末画坛的柔媚轻俏和清艳之风,令人耳目一新,其影响所及,超过近代以来任何一个画家。

图片

吴昌硕的作品诗、书、画、印配合得宜,融为一体,对艺术创作主张“出己意”、“贵有我”,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性格特点”。其艺术风尚对我国近现代画坛影响极大,是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上的关键人物,他的艺术影响了后来的许多画家。
吴昌硕以其开创性的写意墨彩画对近代中国绘画起了重要影响。其画风源自徐渭,但变徐氏草书入画为以石鼓文入画;变其水墨大写意为重彩大写意。其作画贵以气势取胜,所谓“苦铁画气不画形”。其笔墨纵横、淋漓奇古之风真率酣畅,为后世学者仰望。

图片

他作画求苍茫浑厚、求自然奔放,水墨交融于一体,有一些有意无意之间的效果出现,这是因为他善于用水的结果。在各种花卉中,梅、兰、竹、菊『四君子』是吴昌硕乐于表现的题材,其中梅花尤其多见。吴昌硕平生爱梅、画梅,佳作迭出,时出新意,此作出枝别致,花、枝簇拥,有意繁密,淡石掩映,不乏趣味,疏疏落落的几笔苔点以少胜多,点厾铿锵,笔笔力到,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图片

吴昌硕的写意花卉,一是重气尚势,以浑厚豪放为宗,二是“直从书法演画法”,以书入画,以金石气入画,如写如拓,高古凝重。他所作的菊,线条凝练遒劲,刚柔并济;墨色浓淡相间,不落俗格。并伴以山岩、野石、溪水,或插入孤高细瘦的古瓶,皆与秋菊幽独淡雅、冷逸傲世的情态相映成趣。

图片

吴昌硕的绘画中有金石味,这是与其扎实的金石学根基和以书、印入画的创作手法密切关联的。金石味的表现也与其书法、篆刻的风格相契。其书法作品多以篆书、行草为主,晚年所书篆书,结体变长,取纵势,用笔雄浑、饱满,具有篆书痕迹,将篆、隶溶为一体,形成了独特面貌。他的隶书最明显的艺术特色便是体式纵长,打破隶书自汉代成熟以来均取横式的惯例。正因如此,吴昌硕的隶书在清代及民国别具一格,令人印象深刻。

图片

吴昌硕的书法是尚动尚美,天娇放纵,无拘谨,无局限,幅幅都是浑然天成。他是站在艺术顶端的大家,也正是因为站在了顶端,才让他在各个艺术领域、书体上的认识都超过常人。有了认识上的高水准,再加上用笔上的常年积累,他的书法能够在当时突出重围,争得一席之地。

图片

图片

编辑:吴新国      版式:陈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