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孟英用了什么卫分法解决小便频数

 熙越 2023-08-21 发布于上海

温病中,热迫津液导致泄泻的情况比较多,但亦会导致小便频数。这一现象,不仅在外感中出现,在内伤的糖尿病中出现更多。我一直把糖尿病视作,慢镜头播放的一个完整的温病全过程,从气分到血分,从实到虚,最后血络被灼阴阳两竭化源枯涸…

昨天文章提到卫分法不止解表法,看看王孟英在这则医案里用的是什么手法,来解决小便频数。原医案很短:

康康侯司马令郎尔九,在玉环署中,患心忡自汗,气短面赤,霎时溲溺数十次,澄澈如水。医佥谓虚,补之日剧。乃来省就孟英诊焉。左寸关数,右弦滑,心下似阻。因作痰火阻气,心热移肺治。用∶蛤壳、黄连、枳实、楝实、旋复、花粉、橘红、杏仁、百合、丝瓜络、冬瓜子、海蜇、荸荠、竹茹、竹沥、梨汁等,出入为方,服之良愈。

我画了两张图,左A图,右B图。

A图的机理是,痰热阻于上焦。气行不畅,壅滞三焦,热郁于里,上下燔然。根据气行津液行的原理,因气有余,下迫小便而出。既可以理解为“气迫津出”,亦可理解为“热迫津出”,因为气有余便是热。

B图的机理是,痰热阻于上焦。壅阻极甚,导致气不得下行,而逆行于上。由于气不下行,下焦之气不足,则小便收摄无权,因而频数。

B图既可因A图发展而来,亦可因素体下虚而直接发展为B。若再发展下去,则阴阳俱损,热势反减,形成典型的下虚尿频。

回过头看王孟英的这则医案。

心忡自汗,气短面赤:这是热有余于上焦的表现,郁热迫汗而出、面赤,鼓动心阳致心悸怔忡,肺气有升乏降而气短,对应左寸关皆数。

右弦滑,心下似阻:痰热结于胸膈,误补又进一步壅滞。

★★★【唯一迷惑人的是,尿液澄澈如水,之前说过孟英以二便为判断寒热的主要标准,但凡事皆有例外,更须四诊合参。

此案证实且脉象纯实,至于小便清澈,可以理解为,津液尚未停留片刻,便被热势逼迫于外,即所谓的“饮一溲一”。因停留时间极短,津液本身不及热化,而呈现为清澄如水。

说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孟英在《温热经纬》中提到过“清稀之痰往往误作寒治”(具体可参本人旧文《从“清稀痰涕”浅谈“郁热”》)。有些清稀痰涕是因为“火盛壅逼,频咳频出,停留不久”,而火势渐衰后,痰反黄稠,因为“火不上壅,痰得久留,受其煎炼”。

至于分辨之法,孟英说“总须临证细审,更参以脉,自可见也”。

本则医案中,脉证皆实,再结合孟英的清稀痰之论,可判定此证为“热实”,而非“下虚”。即更符合A图的机理,而非B图,更未发展为虚损。

孟英总结得很明确,就是“痰热阻气”、“心肺郁热”,所处的方也完全不涉下虚:

蛤壳、旋复、橘红、杏仁、丝瓜络、冬瓜子、海蜇、荸荠、竹茹、竹沥,清化痰热,兼降肺气;

黄连、楝实,清降心肝之火;

枳实,破气行气;

花粉、百合、梨汁,清养肺阴,因热必耗阴,津液迫出亦耗阴。

化、清、降、润。

可以看到孟英治痰热常用的小陷胸加减与雪羹汤。

即便从方反推,也可以再次确定,此案为实证。

很可惜的是,我手上有个赏析版本,编者将此案解读为“上实下虚”,因“下焦肾阳亏虚,不能温煦心阳,且制水无权,故溲溺频且澄澈如水”。

可见,古代顶级医家的医案,能解读正确到位,仍属不易。只是,若尚未具备解读的能力,还是不要强行解读比较好,否则反而会误导读者。

参考孟英的诸多下虚医案,倘若此证真属下虚,孟英会同时用上“镇”与“补”之药,且往往占比较大。从大数据来看,孟英对于脉象,尤为重视,虚实甚至存亡,脉象皆起决定性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