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姚那些事(1)

 非著名问天 2023-08-21 发布于内蒙古
最近一直更新老高了,老高这个系列还没完,大概还得有个十多集。在更新的过程之中,免不掉的,观众朋友都让我聊一聊小姚。

图片

还是开个系列吧!
为什么叫他“小姚”?
小姚最早是搞工运的,跟着咱们刘同志一起。包括像中东路工人罢工,小姚都有参与。当时他二十五六岁,同志们都叫他小姚。
小姚是他的化名,就类似伍豪。
但是在早期,小姚这个名字,还没有被传开。早期情况比较恶劣,咱们的同志有很多的化名。他除了叫小姚之外,还叫过老宋、何四、阿四、阿施、思美。
大家都看过小姚的照片,长得挺敦实的。为了迷惑敌人,他还有一个化名,叫瘦人。
小姚这个名字被普及,是因为教员,发生在皖南事变。皖南事变中,小姚的表现相当霸气!德隆是新四军的创建人之一,但是皖南事变,他的作为,我不做评价。此时的小姚,给中央发电。我为全体安全计,决维持到底。
1941年1月11日,教员说,希夷、小姚的领导是完全正确的。望全党全军服从叶、姚指挥,执行北移任务。
打这之后,小姚这个名字,被教员普及到更广的范围。
不过,我个人并不认为此时教员说的小姚,是用化名。这大概应该是记录人员知道小姚的过去,对小姚很了解。所以记录下的,是“小姚”。我认为,教员应该说的是小饶。
教员先提的是希夷,希夷是叶将军的字,不是他的化名。叶将军的化名,叫正池。教员说的小姚,应该是用的湖南方言。
饶用闽南话说,叫“廖”。用广州话说,叫“就”。用南京话说,叫“绕”。用湖南话说,叫“姚”。
所以当时的记录,应该是有这么一个误会。毕竟教员不可能自己拍电报嘛!
所以“小姚”的来历,就是这样子。
小姚出事,为什么会很突然?

图片

关于这问题,因素比较多。如果要挑一个最核心的,是他倒霉。你仔细看其仕途,他的运气一直不太好。
在老家搞兵运,他把士兵委员会都给搭起来了。结果杨如轩,主动带人上井冈山,给红军战士“送枪”。起义的事儿,也就吹了。当时小姚如果起义成功,带着队伍上井冈山。那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去东北,他当满洲省委代理书记。一般来说,干段儿时间就给转正了。不过他手下的宣传部长,是刘同志。最后,刘同志成了书记。
小姚刚被顶下去,又被小六子给抓了,蹲了一年牢房。
出来之后,他去上海当工会一把手。此时全国工会的一把手是刘同志,又是他的顶头上司。
后来小姚就出国了,1939年才回来。按说这个时间段回国的,基本上都被安排在陕北。但是把小姚,扔到了长江以南,给德隆打副手。
这个工作其实挺困难的,因为德隆不太听教员的话,比较喜欢执行某位教条人物的路线。
皖南事变之后,刘同志重新组建新四军,小姚又给刘同志打副手。刘同志去陕北,小姚代理刘同志的职务。身兼数职,小姚比较忙,经常要去地方部队蹲点儿。蹲点儿时期,在军部,军长又代理小姚的职务。结果小姚在2师考察时,被军长给撸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五马进京。进京以后,小姚和老高都不是一个等级的。出了事儿,老高“引刀成一快”,小姚被关押。此时的小姚,如果把脏水全泼到老高这里,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当然了,以小姚的性格,不允许他这么做。紧接着,小姚曾经的下属,杨同志和潘同志。拿着两个王和四个二,给小姚打了一个“春天”。就这样,小姚的问题和老高平起平坐了,而且还成了主犯。
所以小姚出事很突然,非得找一个原因,那就是运气不好。
“德隆”是谁?

图片

德隆是项副军长,英雄!大家体谅一下,毕竟我有的账号,粉丝过了100万。过了100万就会被重点照顾,我在讲的时候,讲全名,肯定是通不过的。
项副军长的原名,叫项德隆。如果要是看同时期,很多重要人物的日记或者电报,也多用项德隆。很少很少,带“英”。
先表明我的观点,德隆为我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下的内容,我仅仅是基于事实来讲。德隆虽然是副军长,但他才是新四军的最高领导。
因为军长叶挺,此时是党外人士。可以说叶挺这个军长的职位,是当时两党妥协的产物。在叶挺之前,军长职位还考虑过张发奎或陈诚。
我党肯定不同意嘛!我党建议让彭总和叶总当军长。结果,果党又不同意了。
正好赶上叶挺回来,陈诚向校长建议,让叶挺当军长。校长是同意了,但这个任命没跟我们沟通。叶挺也表示,如果我党不同意,他可以辞职。
新四军成立时,叶挺是军长,德隆是副军长。新四军的最高权力机构,叫新四军军分会,因为叶挺是党外人士,所以德隆是书记。又因为党指挥枪,所以德隆这位副军长,才是新四军的最高领导。
以上这些,您了解了之后,就可以说皖南事变了。
皖南事变的发生,合不合情?肯定是不合情的,毕竟在抗战时期。合不合理呢?却也有点儿合理。
当时新四军分两部,一部在苏北,归陈老总。一部在皖南,归德隆。能够调动这位军分会书记的,是大区书记,也就是某某局。早先新四军归东南分局,分局书记也是德隆,但是他要接受刘同志的领导。
后来因为组织变化,东南分局变成了东南局,德隆成为东南局书记。这么一来,长江以南,刘同志你的中原局,就管不到了。
所以刘同志让德隆,带队伍从皖南到苏南再到苏北,根本指挥不动德隆。德隆谁也不服,只服陈老总,恰巧陈老总在苏北。但陈老总也劝不动,因为德隆如果听劝了,也是间接服从刘同志的指挥。
就这么拖着,拖到了1月4日才动。但果党给的期限,是12月31日。所以说皖南事变不合情,但合理。合理的地方在这儿。
错过最佳的北移时间还是次要,走错路才真要了命。
陕北给了两条路线的指示,路线问题,具体的就不在这里讲了。反正陕北是综合路程,沿途抗日群众组织的基础,江北部队接应,以及渡江工具准备等等,给出的结论。
但德隆又犹豫了,要开会,要新四军内部来讨论新路线。叶挺都急了,原话是,什么时候了,还要讨论行动方针?现在需要的不是讨论,而是决定走哪条路线。
最后,参谋长周子昆给了三条路线,德隆做了一个最差的选择。
等北移开始行动,德隆把部队分为三个纵队,分别突围,连预备队都没有。因为选路线时开会,已经耽误了时间,意味着果党军队已经逐步合围。这个时候,只能集中力量奋力一搏。分兵,肯定是要歇菜了。
所以,这也是德隆的一个错误。
等到了茂林,发现了国军部队。德隆又要开会,探讨一下如何行动。这次开会,是开了一天。果党这边,就是利用这一天的时间,让40师和79师全部到位。
到此,德隆叶挺和小姚,算是彻底被围起来了。
不过叶挺还没绝望,他说现在突围,只有唯一的一次机会,攻打星潭。
当时看史料,看到这儿啊,我都热血沸腾了。就好像那支北伐铁军,重出江湖。
但德隆不同意啊!德隆这时候又拿教员说事儿,他向叶挺表示,我军向来不打硬仗,要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硬拼是不可以的。
于是,在德隆的要求下,又开了7个小时的会。最后,德隆决定,从茂林原路返回,改走繁昌。巧了,这条路线就是陕北最早给的指示。
但是因为开了这7个小时的会,果党144师已经占领了茂林。叶挺请求上线前指挥,德隆这回是同意了。叶挺不愧是北伐名将,击退了144师,但被合围的状况仍是没解决,只是以一己之力,给“续个命”。
击退了144师,叶挺再次建议,兵合一处,让我指挥,拼吧!
德隆又听不进去,他下令,带官不带兵,分散打游击。
就是这项决定,当时的主要领导,被一个一个的抓住了。
分散之后,德隆也知道自己错了。在泾县藏着的时候,德隆说,新四军这次失败,我是要负主要责任的,把你们搞成这个样子。将来到延安以后,我会向中央检查自己的错误的。不管指责我是什么主义,我都接受。
从这一点来去看,德隆也无愧是伟大的革命家。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只是错误的后果,实在是太严重了。
新四军的战斗力,不一定就比八路弱。没参加长征,一直在南方打游击。讲实话,他们的处境,比参加长征的,更加危险。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