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角度展示——高阶创作的思考路径(现代写作技巧第十四讲·下篇)

 思明居士 2023-08-21 发布于河北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多角度展示”的技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技法的好处,以及运用时该注意些什么的问题。

多角度展示——高阶创作的思考路径(现代写作技巧第十四讲·下篇)

一、范例再学习

“多角度展示”的技巧,在西方文学中用得比较多。

1、西方作品举隅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1) 作家是这样谈他的创作构思的:“我先是从一个痴呆的孩子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由一个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人说出来,可以更加动人。可是写完之后,我觉得还是没有把故事讲清楚,我于是又写了一遍,从另一个兄弟的角度来讲述同一个故事。还是未能满意。我就再写第三遍,从第三个兄弟的角度来写,还是不够理想,我就把这三部分串在一起,还有什么欠缺之处,就干脆用我自己的口吻来加以补充。”

(2) 故事只是一个,让三个人叙述,并由作者来补充。

经过作家作家的一番操作,就有了四个叙述者;四个叙述者的思想、个性、感情、精神状态都不同,他们所叙述的故事自然要打上他们各自的个性的印记。

作者把它们串联起来,叠印起来,便成了轰动文坛的《喧哗与骚动》,而这部小说的构思技巧正是多角度展示

2、我国当代作家也在运用“多角度展示”的技巧。

(1) 《天云山传奇》,局部的多角度展示

《天云山传奇》,通过三个女性——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采取不同的观察角度,去表现罗群这个人物和他的遭遇,是多角度展示,不过,它在作品里是局部的多角度展示。

(2) 戴厚英的长篇小说《人啊,人!》,则是整体上的多角度展示。

A、小说分四章,共25万字。作家让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孙悦、何荆夫、赵振环等担任生活的观察者、事件的参加者和故事的叙述者。

这些人物,都以第一人称,叙述“我”所参与的,或熟悉的某个故事片段;重要人物的叙述片段不止一个,多的有好几个。

这些故事片段都有一个小标题,注明叙述者的姓名,并标出其关键的话语,比如:

“2.孙悦:历史和现实共有着一个肚皮,谁也别想把它们分开。我厌倦了。”

“3.何荆夫:我珍藏历史,为的是把它交付未来。我正走向未来,但路还远。”

全书就是这样——由九个人物叙述,27个叙述片段组成。这些人物不便叙述的,则由“小说家”(作者)来补充

在小说中,“小说家”也用第一人称,仿佛他也是这群人物中的一员。

多角度展示——高阶创作的思考路径(现代写作技巧第十四讲·下篇)

B、这27个叙述片段按什么来接连呢?【重点】

作家戴厚英不是按时间,也不是按空间,而是根据表现人物和事件的需要去接连、组合

每一个人物叙述的片段,是一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之间有悬念、照应来实现链接,有明线、暗线相连;27个小故事中,又包括了若干的小小故事;作家把它们组接起来,便成了大故事

这种让不同人物从不同角度展现故事的方法,是又一种多角度展示的方法

C、上一堂课里,我讲到的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是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物作不同的叙述,这些叙述有许多相同处,作品只是把它们叠印起来;

《人啊,人!》则不是这样,不同的人物只叙述作品的一个或几个片段,除了照应勾连的地方外,相同之处较少,作品是把它们连接起来。这种多角度展示方法,不同于《竹林中》的多角度展示。

划重点“多角度展示”不仅指几个人物——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同一个人物或事物,也可以由几个人物——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叙述一个大故事的若干小故事和片段;还可以是同一叙述者对同一人、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做“面面观”

多角度展示——高阶创作的思考路径(现代写作技巧第十四讲·下篇)

二、运用“多角度展现”的技巧,有些什么好处呢?

1、化腐朽为神奇,使构思新颖,不落窠臼、俗套。

(1) 《竹林中》的故事是陈旧的,主题也不新颖,然而靠多角度展示的技巧,使它结构新奇,耐人寻味,成为名篇。

(2) 《人啊,人!》一改传统手法,放弃用时间顺序编织情节的传统模式,多角度展示故事;既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情节的连贯,显得清新、明快,又不落窠臼。

2、它能够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1) 《喧哗与骚动》中,三个叙述者复杂的内心活动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2) 《人啊,人!》中,每一个叙述者的叙述,都是一篇内容丰富的内心独白,作品在袒露人物的内心秘密中,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使孙悦、何荆夫、赵振环等这些知识分子,各有其鲜明的个性。

3、它能使作品显得更加自然、真实。

“多角度展示”的手法,让事件的参加者或见证人,用第一人称去叙述事件,使人感到可信;让多个参加者或见证人,从多种角度、多个侧面去叙述事件,让读者得到关于这个事件的各种看法和议论,更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多角度展示——高阶创作的思考路径(现代写作技巧第十四讲·下篇)

三、“多角度展示”技巧运用的注意事项

划重点多角度展示,要求角度多变,还要求注意角度的精选,这样,才能使作品构思新奇,引人入胜

如果简单地照搬别的作品已用过的多角度展示的方法,没有自己的创造,就必然难以形成新的模式,这是不可取的。

创新范例】 《爱的变奏》

著名作家叶幸的长篇小说《爱的变奏》,在运用多角度展示上就有创新。

这部小说分章分节,时而第三人称,时而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的叙述,是作品中的人物,第三人称是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这两种人称交替进行。

小说的第一章,“初恋的微澜”中,小引、一、三、五节是第三人称,主要用以描写男主人公娇楠;

二、四、六节是第一人称,叙述者是女主人公宗玉苏,主要用以展现女主人公的内心秘密。六节的后面,还有以隔行为界限的一段文字,叙述者是“我们”,似乎是这个班同学的集体称代,用以小结这一章的内容。

小说的第二章“爱情的波澜”,也是这种写法,当小说着重写男主人公时,用第三人称;着重写女主人公时用第一人称;两者交叉进行。

多角度展示——高阶创作的思考路径(现代写作技巧第十四讲·下篇)

解析】 这种叙述,既属于多角度展示,又不同于一般的多角度展示,它比较新颖:对男女主人公,分别用不同的角度和人称去表现,两者又交叉进行。

另外,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作家注意了故事的衔接,情节的连续性、系统性,布局精巧。时空变换有致,给人在艺术上一种新奇之感,极富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