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众开国名将同框合影,站在右边最不起眼的,日后成就最大

 雨夜听荷yu 2023-08-21 发布于四川

文章中这张彩色照片拍摄于80年代,照片中的人从左到右,分别是开国功勋将领:罗洪标、陈康、杜义德、杨得志、萧华、杨勇、宋平。

从照片上的站位上也可以看出诸位上将的职位高低,而站在最右边的宋平当时在这群大人物面前就是一个“弟弟”。

这时的宋平论职务和各方面能力,显然与照片上的其他将军还是有所差异的。而当时摄影师也完全没想到,十几年后的今天,当时站在右侧的宋平在日后的成就是最大的。

宋平最高的官职是政局委员,而且连续担任了三届,可见中央对宋平的执政能力相当认可。那么宋平又是如何一步步官至高位,成为中央的核心人物呢?

为中国崛起而读书

宋平生于山东省莒县,1917年4月出生,20年后,他成为了党的一员,品学兼优的宋平就是其他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小孩。

宋平是大学文凭,在当时的年代,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霸,而且作为学霸的宋平,对于学习就像一块海绵,延绵不断的吸收知识养分。

宋平虽然年纪小,但为人处世能力相当强,在1938年到1947年,他就成为周总理的秘书。

如果非要用文武来区分他和其他人的区别,宋平属于文臣一类。年纪轻轻的宋平能够在这个年龄就能成为周总理的秘书,可见其才能。

宋平展现出来的气度,会让人自然认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但是实际上的宋平出生却是在极为普通的家庭里,父母是普通的老百姓。出生在农民之家的宋平小时候的生活也相当贫苦,但是深受周总理“为中国崛起而读书”思想影响,也为了摆脱家里的困境。

少年宋平对于学习十分的刻苦,在班级里的成绩常年位居第一,对于学习宋平一刻都不敢懈怠。17岁的宋平最终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名校北平大学,成为了北平大学的“特殊人物”。

宋平虽然年少,但是他的思想比同龄人成熟不少,对事对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青年宋平相当有个性。

枪打出头鸟,太过个性的宋平,因为一次偶然,和当时的老师发生了非常大的矛盾,一时难以调和。宋平无论如何都不肯屈服于老师的淫威之下,所以17岁的他被赶出了学校。

但是宋平怎么甘心放弃自己对知识学习的渴望呢,这次的他将目标定在了清华大学。宋平不愧是学霸,在第二年他又以极高的分数考进了数一数二的清华。

进入了清华大学的宋平,像是进入了他的主场,不仅专业课成绩拔尖,课外的社会实践更是没有落下。在大学的四年里,只要谈到宋平几乎没有人没听过他的大名。

宋平虽然一心一意的学习,但是对于国家当前的局势也十分关注,此时作为学生的宋平虽然有心却能力有限。

在宋平全身心投入学习期间,日军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正处于相当混乱的时期。而当时在校学习的宋平为了完成学业的学习,只能随着学校进行南迁。

周总理的秘书

1938年宋平正式毕业,因为风云人物的宋平名声在外,当时的党校也注意到了他,所以他一毕业立马被招揽进入党校。他成为了延安党校的秘书,后来升任为主任。

在同一年,宋平的太过突出能力实,也让周总理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由此被指派成为周总理的秘书,在他辅助期间,他的能力也得到周总理的肯定。

出于对这个年轻人的赏识,总理专门派遣宋平在延安进行工作汇报,宋平获得调任中央的工作机会。

在学校期间的宋平虽然沉浸知识学习,但是他不是一味的书呆子,所以在宋平进入社会期间,他能够胜任许多重要的工作。但是真正让宋平开拓眼界的是他成为了总理秘书,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更多的重要政界人物,也提升了他的执政思想高度。

更幸运的是他跟在周总理身边,按照周总理的要求不断完善自我,即便是非常忙碌的工作状态,宋平也甘之如饴。宋平似乎天生就是为了工作而生,也许工作对于宋平来说才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

宋平升迁

宋平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当时中央各个层级领导的认可,众人认为周总理看中的人,能力绝对不差。在1947年,周总理忍痛割爱,为了让宋平获得更好的发展,也是出于对宋平的信任,他将宋平指派到哈尔滨任职。

宋平这一次再去就是十年,这十年间,宋平再次让人中央领导对他刮目相看。

在哈尔滨任职期间,宋平依然维持在中央时的工作作风,严于利己,宽以待人,上下级对宋平都十分认可。在哈尔滨深耕十年的宋平,上任期间,表现优异,十年任期已过,开始了高升之路。

宋平在抗日当中作了不少后勤工作,当彻底将日寇赶出中国后,百废俱兴的中国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建设。而当时的宋平已经被任命为甘肃省的省委,并身居要职,逐渐恢复的中国官僚风气再次抬头,似乎有人想从代兴旺的中国当中捞取油水。

为了杜绝这股邪门歪道的风气,宋平直接拒绝了,甚至为了阻止外人送礼,他直接连人都不见轰出门外。深知新中国建立不易,宋平从来未想过在中国的百姓身上获取任何金钱利益。

从政十余年的他,家里的门匾已然破旧不堪,两袖清风的宋平成为了百姓心中真正的父母官。尽管后来的宋平官位一升再升,他也依然保持低调,始终保持初心,一心为民,无任何私心。

宋平的清贫不仅仅是对自己,对于家人,他也一样严格要求。如果父母身居要职,其子女也会受到庇荫。但是宋平家风纯正,完全没有这样的歪风邪气。

尤其对于宋平自己的儿子宋宜昌,宋平的管教可以说是相当严苛,这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是体现在生活当中。宋平绝对不允许宋宜昌出现一丝一毫的浪费,由于这样的要求,宋宜昌一度被同班同学认为他的家境相当贫困。

为此还闹出了一则啼笑皆非的故事。当时宋平忘记给儿子饭票,导致同学认为宋宜昌连饭都吃不起,最后还是同学将自己的发票给了他。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宋平对自己的儿子有多严格,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宋平严格的培养,也让宋宜昌成为了一个相当优秀的孩子。

虎父无犬子,宋宜昌也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培养,宋宜昌学习能力不在父亲之下,和父亲相比宋宜昌的极具语言天赋能力。宋宜昌年纪不大,但是已经精通各国语言,甚至还将一些国外比较有名的军事著作翻译成为中文,供人阅读。

除了对自己儿子的培养,宋平也不吝啬对其他人才的栽培,也许因为自己的出生,宋平从来不看重其外的功名利禄。而通过宋平的推荐,不少优秀人才也进入了国家的重要单位,并得到重用,可以说宋平的推荐的人才名满天下。

而他们也在自己的岗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宋平真正的将传承传达给了每一个他赏识的人才。

教育是立国之本

宋平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事业,奉献给了中国的人民。甚至到了他90岁的高龄,他依然是中央重要的元老,满头白发的老人依然风采奕奕的指挥坐镇。

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宋平可以说是新中国的定海神针,高龄的宋平依然思虑中国未来的发展。

其中,一个项目成为宋平关注的重点。宋平本人从小就生活困难,他非常了解贫穷人家孩子读书所遇到的障碍,为了培养更多人才,他还特地在97岁的当天参加助学活动,帮助穷孩子实现大学梦。

年迈的宋平,他考虑的更多是民生问题,从助力大学,到各类的社会慈善活动,以及学校的教育他都时刻牵挂。在他眼里,孩子就是国家的未来,所以他利用自己仅存的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中国的教育建设当中。

或许正是由于宋平对中国教育的看重,现在的中国对新一代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渐渐重拾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财产。

而今宋平已过百岁,虽然早已离开了政坛,但是为人民的心却从未停止。他似乎要用尽余生之力为祖国的发展事业添上一把越烧越旺的柴火,他的眼光不局限与当前,而是着眼于中国更远的未来。

节俭的老人

宋平在即将迎来百岁生日时,有相当多的人想为他大张旗鼓的操办一番,但节俭了一生的宋平却保持了沉默。

想为宋平操办生日事宜的人,根本不知道宋平真正的生日是在哪天,而宋平也告诫身边的人三缄其口。关于宋平生日的保密性,还曾经被当成为了一则笑谈,他们将宋平爷爷的生日日期归结为党内的最大机密,一般人难以窥探。

宋平的节俭,除了让上文说到因为儿子饭票闹出的笑话,还有一则令人心酸的事,正是这样公私分明的宋平也让百姓对他敬佩之意更甚。

宋平98岁时,他的妻子去世了,此时陪伴了自己半辈子的伴侣就这样离去,宋平心内悲痛万分。但是宋平仍然坚守自己的原则,没有铺张,而是简单的为妻子操办了身后事。

老伴离世,让宋平备受打击,从此以后他更加的投身于社会的教育事业中,这似乎也成为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也许对于他来说,他和妻子共同的愿望就是为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的精干人才。

宋平一生为官清廉,即使已经身居高位,但是始终保持初心,利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他的余热能够温暖到围绕在他身边的所有人。

宋平用自身的事迹告诉人们,贫穷不要紧,只要你保有志向,愿意为之奋斗,你就是一个对社会积极有用的人。

宋平坚持不忘的初心,也给与了现代青年郑重的敬告,借用《敬告青年》的来概括宋平对当代年轻人给予的希望:

“我们是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伪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我想这句话也是宋平最想告诉我们得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