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史丨为什么晋朝建立后,不抹掉“弑杀曹髦”这样的黑历史?

 人文之光 2023-08-21 发布于辽宁

在中国历史上,司马家族弑杀天子曹髦,在后世来看,似乎是很寻常的事情。但是在当时来看,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恶性事件。

1、天子的尊严

在司马家族杀害曹魏天子曹髦之前,下场不好的天子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被流放、废黜。比如殷商的君主推翻夏朝,选择流放夏的君主;西汉权臣霍光废掉刘贺以后,将其贬为诸侯;

第二,被视为僭主而杀害。西周后期,周朝周携王、周平王两个天子并存。不承认周携王的诸侯杀害了周携王;

第三,偷摸杀害。可以视为暗杀。典型的例子有赵高派人偷摸杀害秦二世,东汉跋扈将军毒死东汉小皇帝。

总之,在曹髦被杀之前,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光天化日之下,当街杀害天子的先例。毕竟,按照华夏的传统观念,天子是神圣的。

2、司马家族的公关

司马昭的部下杀害天子曹髦以后,司马昭也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谓前无古人——为此司马昭开始了紧急公关,司马昭逼迫曹魏太后下诏,声称曹髦不具备皇帝的德行,早该废黜。但其实,即便是天子无德,也可以先废掉天子,然后册立新君,而不是直接杀害天子。所以,司马昭的这轮公关,其实意义非常有限。司马昭也很清楚,如果不拿出一定的功绩出来,一旦反对司马家族的人拿曹髦之死大做文章,到时候司马家族隐患巨大。毕竟,自古以来,权臣如果不能取代原先的王朝,哪有什么好下场?司马昭积极主张消灭蜀汉,其实就是基于这个背景之下。

司马昭灭掉蜀汉以后,也开始以“有大功劳于曹魏”的名义,开始紧锣密鼓筹备让曹魏末帝曹奂禅让给自己。不过,司马昭没等来得及接受曹奂的禅让,自己便去世了,司马炎接手了司马昭的权力,完成了西晋代魏的历史进程。

3、无济于事的努力

按照西晋的官方说法,曹髦被杀属于自身无德的缘故。当然西晋这么说也压根没指望有人真的相信。毕竟,官方宣传和民间态度有时候是两个维度。

到了东晋时期,东晋的一个皇帝和几个大臣探讨了晋朝的江山来历,其中一个大臣提到了曹髦的死。即便是东晋皇帝是司马昭的后人,在听闻曹髦作为天子,当街被杀害的消息后,也是目瞪口呆,认为晋廷的“原始积累”建立在如此不堪的基础上,怕是晋廷也不会得到上天庇佑。从这不难看出,曹髦的死,即便是司马昭的后人,都觉得理亏。

那么说到这,相信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晋廷不消除关于曹髦之死的记录,抹掉这段不光彩的黑历史?其实这倒并非是晋廷不想,而是压根做不到。

要知道,从信息科技角度来看,最原始的信息传递渠道,就是口耳相传。所以姑且不说晋廷在技术水平上能否做到抹杀曹髦之死记录的能力,即便是晋廷消灭所有关于曹髦的文字资料,也不影响关于曹髦之死的真相,在士族群体内口耳相传。甚至如果没有信史来记载曹髦之死,很可能随着年代久远,导致口耳相传的资料失真,最终曹髦的形象变得更好,而司马家的形象变得更差。

因此晋廷没必要做不现实且可能对自身不利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