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面冰封后,鱼憋不死吗?极地的冻不死吗?

 hjh2004 2023-08-21 发布于陕西
你有没有想过鱼在寒冷的冬天是如何生存的,或者当湖泊和池塘结冰时它们会去哪里?
请先看下面的视频:

在寒冷的冬季,鱼类的行为会因为鱼的种类和栖息地而有所不同。例如,海洋深处的温度全年变化不大,因此,生活在这个地区的鱼类在冬天通常不会改变它们的行为。

相反,沿海鱼类会经历明显的温度变化,但它们对这种温度变化的反应也是各不相同的。许多经常出现在沿海水域的鱼类-鲱鱼到大白鲨-都会从鸟类那里学到方法,在冬天就会到南方寻找温暖的水域。

突然的降温,鱼还没有来得及转移就被冻住了

那么在湖里或池塘里的鱼呢?当冬季来临时,这些鱼不能像一些海鱼那样选择长途迁徙,那么,它们是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的呢?

首先,水是少数几种冻结成固体后密度变小的物质之一。这意味着冰冻的水会漂浮在剩余的液态水之上,而不是下沉。由此产生的冰层为下方的水体提供了一层保温层,帮助水体保持其热量。

其次,鱼是冷血动物,也称变温动物。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冷血动物的新陈代谢会急剧减慢,这意味着它们在冬天不需要像温暖月份那样需要吃很多东西。

图片

最后,鱼在寒冷的水中是不会冻坏自己的,同样是因为它们的冷血身体与周围水域的温度相同。因此,当水温和鱼的身体温度相同时,水就不会冻伤它们。

一些物种,拿锦鲤来说吧,到了冬天,如果有条件,它们就会钻到松软的沉积物中钻个洞过冬,像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一样进入休眠状态,但大多数鱼只能呆在最深的水底觅食,然后“冬眠”。

在“冬眠”状态下,鱼类的心跳会减慢,对食物和氧气的需求减少,而且它们几乎不活动。如果你曾经在冰上钓过鱼,你就会知道要想钓到这个安静的猎物,通常需要一条长长的鱼线,一个缓慢的、色彩斑斓的诱饵,以及足够的耐心。

生活在极地的鱼,它们不会被冻住吗?


鱼当然是不会冻住,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鱼有对抗严寒的绝招。

防冻糖蛋白——是它们防冻的小诀窍,越是处于高寒地区的鱼类血液中的'防冻糖蛋白'的含量就会越高。

'防冻糖蛋白'在鱼的身体内流动,与冰晶体连接起来,从而防止冰晶体彼此连接,形成更大的晶体,如此一来鱼自然也就不会冻上了。

图片

那冬天对鱼就没有影响吗?

当然并不是。在北方高寒地区的池塘、湖泊冰封之后,水中的溶解氧大部分要依靠水中浮游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产生,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当大雪封门,厚厚的积雪覆盖在冰面之上,冰层的透明℃就会变小,光合作用也就会相应地减弱,而水体里鱼的排泄物、鱼类和昆虫的尸体都会大量耗氧,鱼类很有可能会因为缺氧死亡。

同时,冬季鱼类摄食活动会大幅下降,甚至很多时候只能依靠消耗积累的体能维持生命,等待冰封期的结束,本来就体质偏瘦的鱼很有可能会由于体能耗尽而死亡。(本文由公众号“讲地又讲理”倾情编辑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试题链接

 淡水湖泊结冰过程中,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被排斥至冰下的水体中,使冰下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提高,甚至从悬浮状态向沉积状态迁移,这种结冰时营养物质富集的过程称为结冰的浓缩效应。作为生产生活水源地的湖泊,其浓缩效应影响着居民的生活。针对浓缩效应导致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底泥疏浚是有效的治理方法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北方地区实施底泥疏浚工程的最佳季节为(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浓缩效应出现后,冰下水体富营养程度急剧上升,但却没有出现藻类大量增殖的现象,原因不包括(   
A.湖面风力弱       B.湖水水温低
C.湖水流动弱       D.光照强度低
3.湖泊结冰的浓缩效应在当季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湖泊鱼类生长
B.生活用水水质下降
C.生活用水供应短缺
D.减少农业化肥使用
【答案】1.D    2.A    3.B
【分析】1.底泥疏浚是水上作业,冬季时湖面结冰,作业船的工程量与工程难度下降。同时,因为湖面冰封,水体流动变弱,沉积物能大量沉积富集于湖底,D正确;春季、夏季、秋季,因湖水流动性增强,有不少湖底沉积物悬浮于水体之中,底泥疏浚的效果不佳,ABC错误,所以选D。
2.藻类的生长受水体营养、温度、流动性、光照等因素影响,冬季时太阳高度角小,光照弱,白昼时间短,水温低,都不易造成藻类大量增殖,BD错误;虽然冰下湖水流动弱,但在低温微光条件下,也不易造成藻类大量增殖,故不选C;我国冬季风强劲,湖面风力较强,与没有出现藻类大量增殖没多大关系,A正确。所以选A。
3.因为浓缩效应,氮、磷营养元素浓度增大,可能促进藻类生长,继而为鱼类生长提供食物,但冬季因水温低、流动弱、光照弱而没有引起藻类大量增殖,A错误;浓缩效应使湖泊的污染物浓度升高,加之给水厂在冬季的处理效率降低(低温对设备的影响),使得生活饮用水的水质下降,B正确;湖泊的浓缩效应主要影响水质,而非水量,且作为饮用水水源地的湖泊往往容积大,面积广,结冰时并非全部水体冰封,对供水量的影响不大,C错误。湖泊水体虽富含氮、磷物,但此期间并非农耕期,不会引湖水灌溉,D错误。
【点睛】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纽芬兰岛(下图)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岛屿附近海域曾经是世界著名的渔场。每年大约有400座冰山完成从格陵兰岛始发的漫长行程,最终漂入组芬兰附近的温暖水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4.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曾经渔业资源丰富,因为寒暖流交汇使该海域(   
A.海水清澈,利于生物光合作用
B.盐度较高,利于鱼类生长繁殖
C.海水扰动,表层营养盐类丰富
D.冰山漂移,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5.纽芬兰岛附近春季容易出现冰山,是因为春季(   
A.纽芬兰岛地区气温低,海水结冰
B.暖流经格陵兰岛南下,带来冰山
C.强烈的冬季风将北极冰山吹拂至该地
D.格陵兰岛冰川崩解随寒流漂移至该地
【答案】4.C    5.D
【分析】4.由所学知识可知,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因布拉多寒流与西哥湾流交汇,寒流在下,暖流在上,海洋底部的营养物质会被带到上层去;而鱼生长的环境大部分是海洋的上层,有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自然会有鱼,C正确。答案中生物光合作用、盐度、冰山漂移与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无关,ABD错误。故选C。
5.由所学知识可知,春季气候变暖,北极冰川开始逐步融化,被大西洋的拉布拉多塞流带走,南下漂流至加拿大的纽芬兰岛附近,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流交错汇合,形成许多洋流涡旋,使大量冰山在该海域附近聚集,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寒暖流交汇会使海水搅动:寒流的密度大,暖流的密度小。海洋底层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当寒暖流交汇时,寒流在下,暖流在上,海洋底部的营养物质会到上层去。而鱼生长的环境大部分是海洋的上层,有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自然会有渔场。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多半都是靠近大陆的浅海区域,这些区域阳光可以直射海底,形成了适宜的温度。许多鱼类是随洋流运动的,所以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鱼群自然比别处密集。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郭尔罗斯大草原,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盛产胖头鱼、鲤鱼、鲢鱼等68种鱼类。每年12月末至春节前,是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据了解,这种渔猎文化源于史前,盛于辽金。当地人冬捕用的是六寸网眼的渔网。这样稀疏的渔网,只能捕捞到五年以上的大鱼,而还没有长大的小鱼,就这样被人为的漏掉了。当地人说,这是他们世世代代心口相传的规矩。胖头鱼生活在水的上层,性情比较温和,主要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有冬眠习惯,适宜于大型湖泊、水库放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辽金时代,查干湖渔民选择在冬季捕鱼的主要原因(    )
A.冬季属于农闲时节,捕鱼可补贴家用      
B.冬季湖面结冰,便于捕鱼作业
C.冬季气温低,鱼易于储藏      
D.错开鱼类繁殖期,保护渔业资源
7.和查干湖渔民用大网眼捕鱼的做法体现相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A.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焚薮而田,竭泽而渔      
D.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8.冬季捕鱼不可天天连续作业,一般每隔3~5天捕捞一次为宜,捕大放小,理由是(  
①冬季水温低,鱼体新陈代谢慢、抵抗力差
②连续捕捞,易使未起水的鱼受伤感染,引起来年减产减收
③小鱼如果捕捞过多易使来年渔业产量减少
④保护渔业资源的正常繁衍生息,使之达到永续与合理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6.C    7.D    8.A
【分析】6.每年12月末至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这种渔猎文化源于史前,盛于辽金,说明其实延续历史传统。另外,也因冬季捕鱼易于保存运输,胖头鱼生活在水的上层,性情比较温和,主要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有冬眠习惯,因此冬季鱼进食少且鱼肥肉鲜无腥味,恰至春节,中国人有食鱼的传统习俗,市场需求量大。所以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千年不变。因此本题C选项正确。
7.“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反映地理环境决定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体现的是人类中心论思想;竭泽而渔,焚薮而田,体现的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轮作间种,生态种养体现的是人地伙伴论思想;查干湖渔民用大网眼捕鱼的做法明显让查干湖的鱼得到休养生息,考虑了资源的承载能力,属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属于人地伙伴论思想。D选项为正确答案。
8.冬季水温低,鱼体新陈代谢慢、抵抗力差;如果接连捕捞,渔网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未起水的鱼反复受伤,伤口难愈,感染病菌,引起来年发病,减产减收;小鱼如果捕捞过多易使来年渔业产量减少。冬季不是鱼类的繁殖期,因此冬捕每隔3~5天捕捞一次不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的正常繁衍生息,使之达到永续与合理利用,④错误,其余说法正确。
下图中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据统计,其支流总数超过1.5万条。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
9.图示河流航运条件极佳,原因是
A.河床宽,水流平缓
B.流速快,终年不结冰
C.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D.运量大,沿线经济发展水平高
10.该河河口处近1 000平方千米的海域,是淡水鱼和咸水鱼共同的家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寒暖流交汇B.河流泻水量大
C.大陆架宽浅D.处在鱼类迁徙路线上
11.该河输沙量巨大,河口处却未能塑造出宽阔的三角洲,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持续下沉
B.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微弱
C.泥沙等悬浮物被强大的洋流搬运
D.泥沙等悬浮物被挖沙船搬运
【答案】9.A    10.B    11.C
【分析】9.读图可知,图示河流为亚马孙河河床宽,水流平缓,有利于航运,A对。流速快,不利于航运,B错。水位季节变化大,不利于航运,C错。沿线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经济落后,D错。故选A。
10.读图可知,图示河流为亚马孙河,流经赤道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入海淡水量大,在沿海的河口地带,海水变淡,所以淡水鱼与咸水鱼共存,故选B。
11.该河口不是板块交界处,A错。河口处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弱,与三角洲形成无关,B错。河口附近有强度的赤道暖流流经,泥沙等沉积物北搬运,难以沉积,C对。人类活动不能影响三角洲的形成,D错。故选C。
【名师点睛】影响河流航运价值大小的因素:
1、地形——平坦,流速缓,易于航运。
2、气候——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流量稳定有利于航运;②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3、土质——土质紧密,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航道深。
4、经济因素——流经区域经济发达,航运效益好。
本文由公众号“讲地又讲理倾情编辑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