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白云浮天姿 巍巍太行矗立直 登临方知洪谷意 自慨天工与我驰 山水画的真谛在于借助自然的实境,通过“搜妙创真“来激发画家的创作灵感,以期望在真山真水中获得启发,超然于物外,求心中丘壑。通过在写生中实景的笔墨转换,更能够去体会出清人笪重光的“虚处皆成妙境“的不二法门。 在山水画对景写生中,画什么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去画,如何去表现。画之前,立意构思其实是画好画的前提。之前看网上一个视频,何加林老师带队去山里写生,他和学生强调先把周围的环境用脚步去丈量一下,不同角度,不同视角的景色都去观察一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紧紧围绕传统山水的“观”的要义,从宇宙天地的大观出发,以小见大。 此行短短两天,草草写墨稿六幅,从豫北上南太行至泽州,访羊头山石窟,观开化寺《清凉图》,仰望定林寺荷花藻井,凝视玉皇庙二十八星宿彩塑,后恰遇太行云海,自然造化,非吾丹青所能比。 王莽岭写生 纸本水墨 35cmx55cm 2023 这张水墨写生在乡道旁边,当时开车一转弯,就被这个景色所吸引。这张整体画的比较快一些,近景的处理丰富一些,让前后在空间上拉开节奏层次,树丛里表现的不够干脆利落,个别地方还是有些犹豫,不够肯定。 总之,有得有失,继续加油。 山西乡村很多建筑都是在原有的建筑上,加盖钢瓦,很不美观,也很难入画。 玉皇庙写生 纸本水墨 35cmx55cm 2023 这张想表达出寺庙的幽静,于是主力去表现树,以树丛衬托幽,唐人有句诗写的很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十分有禅意的一句诗。 中国传统雕塑,各朝代均有突出的表现:秦始皇兵马俑的写实和磅薄大气震惊世界;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表现出汉代博大雄浑的气质;魏晋南北朝以来有云岗、敦煌、龙门、炳灵寺、麦积山等闻名石窟。经隋至唐,雕塑艺术达到了成熟的阶段,人体结构准确,比例适当,风格华丽,丰腴飞动,是中国雕塑史上光辉璀灿的黄金时代。宋、辽、金、元以降,雕塑风格日益世俗化,不仅注重写实,更进一步呈现出现实生活百态。明清雕塑艺术渐趋衰微,工匠只会做些被西方人称为“中国小玩艺”之类的案头摆设性小雕塑了。 山西的彩塑数量之多,艺术水准也是达到极高的水准。 玉皇庙在晋城市东北角,属于泽州区,当时从市区坐公交前往,一元票价十分友好,只是路途比较漫长,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当天寺庙原本是不开放的,自己运气比较好,赶上政府领导过来视察工作,有幸自己也蹭进去看了一会儿,但是不过瘾。 二十八星宿的彩塑让我大跌眼镜,被称为道教彩塑艺术的天花板。造像表情生动,线条灵动,而且鼻子高挺,与古希腊的鼻子比较类似。但是中国古人更讲求情调,更有想象力和趣味。这些塑像完美演绎中国画中“气韵生动”的特点,仿佛在互相讲话,让我大气不敢喘,充满着敬畏之心。以线造型这是与西方雕塑最大的不同,从而使之更具神采,归根结底还是灵性与诗意。 亢金龙——表情管理大师 心月狐——男高音歌唱家 尾火虎——发型师 图片来自南山禅 二十八星宿彩塑像是儒释道三者合一的审美趣味代表,以东方式的写实将神性与人性进行诗意的表达,充满着生命张力与感染力。 开化寺写生 纸本水墨 35cmx55cm 2023 开化寺在半山腰之上,到山门前要走将近三百余级的台阶,对前来朝拜的人们也是在生理上的考验。 开化寺大雄宝殿,为宋代木构建筑 开化寺以寺内大雄宝殿内的壁画著称,为北宋民间画家郭发率领诸多弟子完成的《清凉图》,被誉为壁画届的“清明上河图“。之前在博物馆内看过许多宋画,可大多都是文人画和宫廷画师的手笔,这位郭发让我对北宋绘画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论人物造型,画面调度,起承转合,都与清明上河图相媲美,《清明上河图》比较微观,生活化;《清凉图》更加宗教化,神秘化,反映着当时宫廷贵族们内心的精神世界。 想要进入大殿内看壁画可不是件容易事,全靠运气,看佛祖给不给你结缘了,当然也不要太贪心,心静下来好好观赏就可以了,心诚则灵。 大殿内的原画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赞说,民间画师在《清凉图》上描绘宫廷生活,而同时代的宫廷画师张择端则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民间生活,两幅画堪称“绝代双清”。 姬氏民居旁的古宅 纸本水墨 35cmx55cm 2023 从开化寺下来,花10元坐着三蹦子,以20公里每小时行驶在乡间公路上,大约15分钟,就到姬氏民居。 姬氏民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民居建筑,建筑前檐以四根石柱支撑,青石门墩上刻有《大元国至元三十一年》等字样,其余均为木制结构。民居建于1294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木结构民居建筑,尚属元代民居建筑的孤例。 现如今整个建筑现在已经十分残破,与紫禁城相比黯然失色,但是它更为朴实无华,含蓄低调。 锡崖沟写生 纸本水墨 35cmx55cm 2023 太行洪谷 纸本水墨 35cmx55cm 2023 “闲来写幅丹青卖” 此六幅水墨写生皆可出售,欢迎有缘人结缘! 轿顶山云海 南坪远眺 韩口大桥远望 风景是什么呢?我们认识风景,是通过各自的眼睛感知于心的。因此,在严格意义上,也可以说对任何人都相同的风景是不存在的。只是,既然人与人之间的心是能够相通的,那么我的风景也可以成为我们的风景。我是画家,要想把风景深深感受于心,只能发掘我自身的风景观,此外别无他途。问题是,画家独特的风景观是存在的吗? 毕竟较之画家,我首先是个普通人。 ——东山魁夷 侯周顺写于牧野静从山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