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七月七,三都普田村的孟山庵又迎来人山人海

 捡些时光 2023-08-21 发布于江西

2023.8.20  33/25度 阴 农历七月初六

周一 

孟山庵里的菩萨叫康爹爹。打记事起,父母祖辈们就非常虔诚地信奉康爹爹,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发生不好的事,就会呼一声“康爹爹保佑”。

01

在螺溪镇南冈口普田村的附近,有座庙叫孟山庵。说螺溪镇还是有些拗口,口语上我们习惯说三都,具体讲孟山庵就在三都南冈口普田村洲上村的附近。

每逢七月七,善男信女们都带了香油、米果、包子、鱼、肉、元宝等,纷纷前往朝拜,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那是相沿许久约定俗成的民间盛会。

孟山庵里的菩萨叫康爹爹。打记事起,父母祖辈们就非常虔诚地信奉康爹爹,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发生不好的事,就会呼一声“康爹爹保佑”。

小时候亲眼见一个邻村外嫁的女子,她哭哭啼啼地跟在娘家母亲身后,从村前经过时,提的满篮子的祭品,母女俩急急匆匆地赶往孟山庵。

第二天再见到她的时候,已经眉眼含笑,原来是她的娃娃生病住院了,昏迷好几天都不见好转,就回娘家来孟山庵求康爹爹保佑,第二天娃果真苏醒了。

母亲还讲了有关爷爷的一个故事,爷爷年轻时在吉安救过一个人,因此脚受了很严重的伤,非但干不了活,连走路都不行。去求康爹爹保佑,康爹爹却说那个人本不该救的,救下了爷爷就得替他受罪。

但康爹爹也念爷爷是个好人,就去帮爷爷求情,说六个月可以助他痊愈,前提是家里人要好生侍候,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六月三伏天的夜,奶奶要帮爷爷的烂腿扇风,不让伤口恶化。可白天干活累呀,奶奶扇着扇着就睡着了,突然她被一记耳光打醒了,迷糊中,竟看见一个红脸的人正瞪着她,吓得奶奶又赶紧扇。

02

对的,康爹爹就是个长着红脸的菩萨,他会喝酒,并不吃素。康爹爹是七月七生日,每逢生日这天,许多人都过来祝贺,带着肉,还有酒。

他很有灵,求平安的,求健康的,求升学的,求婚姻的,求子嗣的,各种祈愿。

不光是生日那天人多,平时也是香火不断,走进庙里,就可以看到很多锦旗,都是善男信女如愿后送过来的。

不过对于我爷爷的故事,有点将信将疑,菩萨说爷爷不该救那个人,还要该替那个人受罪,这都是怎么沟通的,菩萨怎么说得了话? 

这里又要说到另外一种人,我们家乡话说是会“发麻”的人。说到”发麻“,又要说说“抬轿子”。

有重大事情求菩萨时,民间有个做法是“抬轿子”,就是请菩萨坐在“轿子”里,由人抬着,然后问菩萨的话,然后“发麻”的人就懂得菩萨说什么,说给人们听。

记得舅舅也说过这样的事,舅舅家是个大村子,村子有大祠堂,祠堂里供着菩萨。

有一回村民求菩萨帮忙解决一件事,老乡们亲眼见到抬轿子的人,在窄窄的巷子里行走如飞,人们都惊奇地说那根本不是人走路,正常来说那么窄的巷子根本走不了那么快的,难道是菩萨带着人在走?

会发麻的人也是普通人,还种着田,但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也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的,得有某种天赋。

洲上村的那个“电喜老扎”也会发麻,就有人看到他在田间做事,突然飞也似地朝庵里狂跑,原来是康爹爹在召唤他。

也有人质疑过发麻的人,说是故意装出来的,人家就跑到厨房去拿个瓷器勺子,嘎吱嘎吱吃掉了,像吃豌豆。当然,这些笔者只是听说,并未亲眼所见。

我更感兴趣的是康爹爹何许神也?为何孟山庵的香火一直那么旺盛?

03

我在百度,在知乎,在某音查了个遍,竟然没查到一个完整的说法,后来在同学群里发问,有谁知道孟山庵的故事?

住在孟山庵旁边村的章江同学提供了答案,他是听他的父辈们讲的,在这里对黄同学的大爱分享深表谢意!

原来孟山庵是胡直建造的,至今已六百余年。

胡直,胡直,字正甫,号庐山,学者称庐山先生。是明代时的一个大官,也是大文豪,他著有《胡子衡齐》,国学大师胡适称"此书为明代哲学中一部最有条理又最有精采之书"。其他著作后人辑为《衡庐精舍藏稿》三十卷、《续稿》十一卷。

胡直,正是孟山庵旁边的沧州村人,村子从前是附近知名的大村庄,如今却人才调零,村庄埋没,其故事也几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不过,村落边上几个大池塘和古树,虽破坏不堪却与众不同的祠堂,凸显出过往的繁华。

胡直小时侯家里很穷,他是个放牛娃,帮地主家放牛的,有一天他去孟山上放牛,突然天降大雨,这下糟了,牛跑了,怎么找都找不着,眼见天色已晚,胡直浑身湿透,又累又饿,却不敢回家,他不知道怎么向地主交差,就这样他抹着眼泪,倒在一棵大树下昏睡了过去。

胡直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红脸老者走过来,给他盖了衣服,叫他不要怕,说他是康爹爹,并对他说:你以后要努力读书,我会保估你当大官,记得金榜题名时,要回来关照乡邻百姓。

胡直没有忘记梦里之事,回去后发奋读书,后来果真考取了功名,直至首辅。

胡直返乡探亲时,就在他睡的地方,建造了这座孟山庵,庵里供的菩萨康爹爹,正是梦里帮助胡直的那位红脸神仙。

04

胡直的的确确是沧洲村人,是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大人物,现如今在普田洲上村,也就是我娘家的隔壁村,还有胡直的画像呢。

同学红仔是洲上村的,她说村里以前还有一块玉,是胡直当宰相时见皇帝的一个信物,却被一贪污的村长卖了,后来村长遭了报应死得很惨。

胡直建造的这座孟山庵,中途遭遇过火灾,在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是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年代,孟山庵便无人敢看管,那里吊过牛,晒过谷子,甚至做过疯子院,一度破败不堪。

那时有个做坏事的头头,就是附近村的人,他听说在康爹爹塑身后面有一个洞,洞里放的一个东西吃了能治什么病的,就偷偷去掏出来了吃了,不料吃了没多久就奄奄一息了,而且在那人后背上相同的地方,也烂了一个洞,没治了。

到了好的年代,庵里又有了住持,从九十年代至今,孟山庵经过两次重建,不但恢复了原貌,还青砖红瓦的改观了许多,香火旺盛,四面八方的人们都纷纷前来朝拜。

小时候我家在孟山庵附近都种过田的,从319国道有一条笔直的泥巴路直通孟山庵,可以通双轮车,无论干活还是敬神,我们都是走路去孟山庵的。

去敬神的人们,除了带香油、米果、包子、鱼、肉、元宝等,还会许愿捐钱,一百,两百,三五几百,甚至上千更多的都有。

这些钱就用来修建房子,修建通往孟山庵的路,除了往土陂那边有一条路可以开到孟山庵的山下,还有从319国道福田寺路牌处的这条直通孟山庵的泥巴路,也硬化成了水泥路,越来越好走了。

05

或许,正是因为胡直大师的这个传奇经历,使得明代的孟山庵一支香火鼎盛至今。

明天是七月初七,今天是初六,笔者也跟着母亲一起去了孟山庵。

穿过国道,走过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稻田,再过了一条小溪,就到了孟山庵的脚下,经过一片高高的松林,这里幽静,祥和,安宁。

母亲每年都会去孟山庵里为全家求平安,平日里也是一口一个康爹爹保佑,初一十五在家里敬神也要朝庵里的方向敬一敬。

老人家教导我们做人要本份,要慈悲,要善良,要感恩,要吃苦耐劳,说康爹爹会保佑我们的!

母亲提前一天来敬神,是因为明天人太多。其实自七月初一起,就有人开始去孟山庵敬神了,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富贵贱,开车的,骑车的,走路的都有。

今天去的人也不少,一路上,走路的都会提着个篮子,你来我往的,见到了打一声招呼:你也今天去敬康爹爹呀。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位神灵,那是慈悲,善良,感恩,积极向上的化身。

话说我拍到门头又怎么叫“潜龙庵”呢,不是叫孟山庵吗?有老乡知道吗?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

祝愿大家吉祥安康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