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茎突的精细解剖及针刺技巧​

 邻村阿牛 2023-08-22 发布于四川

茎突的精细解剖及针刺技巧(1)

图片

图片

图片

2 附着于茎突上的两条韧带

茎突舌骨韧带 茎突尖延至舌骨小角,宽3~4mm,厚1mm,舌咽神经正好在其内侧。若茎突舌骨韧带骨化时,该韧带可增厚达1cm或以上。

图片

茎突下颌韧带是腮腺筋膜的增厚,从鼓板的鞘突至下颌角,该韧带很少发生异常。

下面我们在逐层分析以下茎突的解剖

图片

位于此处最表浅的肌肉是胸锁乳突肌和其深部的二腹肌,附着在茎突上的三块肌肉在二腹肌的深面。

在二腹肌肉的深面可以看到茎突以及附着在茎突上的三块肌肉。

图片

由前向后分别是向口腔方向走行的茎突舌肌、与茎突基本平行的茎突咽肌和向后方走行的茎突舌骨肌

3 茎突周围的四条颅神经

面神经 面神经由茎乳孔出颅之后,在二腹肌后腹与外耳道软骨之间向前越过茎突、面后静脉和颈外静脉进入腮腺峡部,自出茎乳孔至腮腺间距离约为2cm(图中FN为面神经、SP为乳突)可以看到面神经出颅后越过茎突表面向前方走行。

图片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  

我们可以看到在茎突咽肌茎突舌骨肌之间,在横突前方,由前向后依次分布着第9脑神经(舌咽神经)、第10脑神经(迷走神经)、第12脑神经(舌下神经)。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茎突的后表面有一层茎突隔膜,将上颌咽区分为茎突前区(prestyloid region)茎突后区(poststyloid/retrostyloid region)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筋膜的老化,茎突隔膜逐渐增厚、可压迫深层的神经和血管,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

图片

茎突的精细解剖及针刺技巧(2)

上一篇我们回顾了茎突的解剖,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与茎突密切相关的几个穴位,其中翳风穴翳明穴是与茎突最为密切相关的穴位

翳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在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处。主治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图片在翳风穴所在的位置,面神经经过茎乳孔发出后绕过茎突表面,向前方走行,所以在针刺治疗面瘫等疾病时针尖的位置可以略向前方倾斜1-1.5寸。实际上针灸针在很多时候都难以触及茎突,针刺作用的靶点更多时候是在面神经周围肌肉或筋膜等软组织。

图片

翳明穴在翳风穴后1寸处。布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后动、静脉分支及颈内动、静脉网深部有迷走神经、交感干的颈上神经节)。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疾,耳鸣,失眠。近视,远视,雀目,青盲,早期白内障。

图片

由于深部有迷走神经及颈交感干的支配,因此翳明穴的治疗作用更加广泛。实际上在上一篇我们总结过在茎突后方还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经过,针刺过程中,靶点常选择在这些神经表面的肌肉和筋膜等软组织,可以直刺或向后方斜刺1-1.5寸,通过局部针刺改善这些软组织的血供和张力,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图片

针刺翳风穴、翳明穴和安眠三个穴位的示意图。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