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肥之战——张辽以数千人攻孙权千人不下

 历史最美 2023-08-22 发布于重庆


者按:

张辽在合肥之战中以800人突袭孙权号称十万的大军,显示出异常的勇猛,被后世渲染为能止小儿夜啼。但如果我们刨除史书中记载的水分,会发现此战中张辽的表现是远被高估了,而孙权的指挥也并非乏善可陈。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ks123123

字数:1950,阅读时间:约3分钟

合肥之战

合肥因向北流入淮河的东淝河与向南流入巢湖的南淝河在此交汇而得名,交汇之处即著名的逍遥津。汉末三国时代,在修筑合肥新城之前,原来的合肥城距离南淝河与巢湖很近,利于长于水军的孙吴进攻。

孙权

但这虽然利于东吴兵力投送,却也因临水而不利于进攻军队的展开。孙权的进攻兵力号称多达十万,但除去水手及辅助人员,战斗兵力不会多于五万人,且临南淝河而展开,显得越发逼仄。

东吴是世兵制,许多军队成为将领的私产,可以役使他们种田、做生意牟利,还能世袭。这样一来,将领们对于攻打山越掠取人口增加部曲很有兴趣,却在对外进攻时害怕损失,于打恶仗时畏首畏尾。

合肥之战时,曹操率领曹军主力在汉中攻击张鲁,合肥只有守军7000人。但张辽、李典、乐进都是曹军有名大将,这7000战兵也较为精锐,更有数量可观的骑兵。

合肥之战前,曹操发下“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薛悌)勿得与战”的指示,张辽领会到曹操是要己方“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得以有力守城。

这也意味着张辽发起袭击时,孙权刚刚赶到,集结在合肥城外的兵力并不多,所谓“未合”。张辽率领800精骑,凭借骑兵机动性在孙权军中冲杀,堪称勇猛,但并不足以体现出无与伦比的指挥才能。

《三国志·张辽传》: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

从张辽本传记载来看,孙权的应变能力是很强的。面对突袭首先登高防御,撑过敌人的兵锋,冷静下来后观察敌人的实际兵力,立刻投入反击。反例如虎牢之战中的窦建德面对唐军突击,军队陷入混乱,不知敌人多少,轰然溃散,结果自己也被擒杀。

而张辽此战也颇为惊险,一度只拔出数十人,差点要损失八百精锐中的大部分,好在凭着神勇救出了剩余的人员。

《三国志·潘璋传》: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

当然,吴将潘璋的出色表现,是吴军得以在张辽的突袭下没有致命损失的关键。一开始张辽的突袭甚至击杀了东吴猛将陈武,对张辽的指挥才能,也不能过于低估。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守城往往不是呆守,这种小规模精兵出城突袭来鼓舞士气,打击敌军士气的做法,并不罕见。

《资治通鉴》:戊子,赵兵进逼棘城。燕王欲出亡……玄菟太守河间刘佩曰:“今强寇在外,众心惧,事之安危,系于一人。大王此际无所推委,当自强以厉将士,不宜示弱。事急矣,臣请出击之,纵无大捷,足以安众。”乃将敢死数百骑出冲赵兵,所向披靡,斩获而还,于是士气自倍。

十六国时代,后赵天王石虎率领号称30万的大军攻打鲜卑慕容氏,玄菟太守刘佩这个史书上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也率领数百名敢死骑兵出城冲击赵军,取得斩获而还,鼓舞了士气,使得守城成功。

回到合肥之战,东吴兵不耐久战,加上被张辽突袭,士气已折,因此攻城十余日不克便撤军。考虑到东吴军队凝聚力不强,为了避免大军撤退时自溃,孙权亲自断后压阵。当南淝河北岸只剩下“车下虎士千余人,并吕蒙、蒋钦、淩统及(甘)宁”时,张辽率领合肥城大部分的兵力发起突击。

关于逍遥津北之战孙权的兵力,历来颇有争议,很多说法认为东吴是世兵制,算上诸将私兵,孙权的兵力可能近万人。

但凌统传言“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即便诸将私兵这些兵力都在“车下虎士”之外,每人亦不过数百人,合起来两千多,张辽仍是以多打少。

逍遥津之战

且《三国志》中“车下虎士”这个词仅出现过一次,很可能根本没有这个编制,“虎士”就是凌统等亲近将领身边的精锐部队。

从凌统“左右尽死”来看,孙权的断后部队确实伤亡惨重,但张辽以数千击千余或二千吴军,未能击杀孙权或吴方任何一个大将,也是事实。除孙权之外,吕蒙、蒋钦、淩统、甘宁都得以脱险。

综上所述,孙权在合肥之战中的表现,其实算得上有一些亮点。而张辽以寡击众,防守合肥成功并取得一定战果,确实值得赞赏,但仍属于古代战争中较常规的表现,惊艳程度有限。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ks123123。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一个正确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