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人的七夕】高一数学学习感悟

 小朱的读书笔记 2023-08-22 发布于上海

编者按:下面四位同学刚刚结束了高一的数学学习,即将迎来艰苦的高二学习,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对高一数学学习的点滴感悟。

 顾添宇

     高一一年的数学学习,让我明白数学题虽然看起来繁杂多样,其本质规律却是简单的。一如“转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和“从一般到特殊”等思想的熟练运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许多题的题干是新颖的,但其用词是新的,解题方法却是旧的,运用转化的思想,将陌生转化为熟悉,诚是屡试不爽的妙招。例如两函数交点个数,往往可以联立两者进而化为方程的解的个数问题,从而省去“直接观察图像”那样繁琐的步骤。

    “数形结合”的方法,在高一的三角函数中可谓大放异彩,熟悉sinx与cosx的图像,数不胜数的题目是由这两者出发的,以及利用换元可将一切“歪门邪道”(如2sin(2x+3/4π))变化为其最初的形式,进而根据题目要求“数形结合”,一切困难便迎刃而解。

     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多种情况,未必是思路错了,可能只是需要分类讨论。从集合篇章中空集的讨论,到复数中根的情况的讨论,实际上在各个篇章中都有其身影。必须多加练习,可以分明所有不同的情况,并以清晰的思路逐步解出。

     “从一般到特殊”在高一学习函数的顺序上便已提现——从函数的一般性质至具体的三角函数等。也如同在暑假中提前预习了圆锥曲线的所有内容,便发现圆锥曲线的题目中对于一般的直线不会解,可以先考虑水平和竖直的情况,比较它们和一般的情况相差了哪些系数,这些系数应当是不起作用的,便也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

      总之,数学其实并非高不可攀,难于登天的学科,只要勤思肯练,熟练掌握以上思想,便不会惧怕千奇百怪的数学题型,更会从中领悟到数学的美。

  蔡鑫锋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一切科学的奠基学科。我对数学也是非常的喜欢,在进入高中后,能感觉到数学的难度有一点上升的,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相比初中中考数学,要求更高。当然这也使我更加兴奋,加上初中学了一点点高中知识,所以学起来没什么太大的压力。(或许是因为高一算是基础性知识,学起来本身就没有难度)

高一的数学生活还是很愉快轻松的,于是我喜欢刷一些难题怪题创新题为高二高三,还有高考做准备,在随着越写越多,我也感觉到了高中数学并没有固定套路与模板,对于我们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要求更高,一些题也是很出其不意,正常计算不能又快又准的找寻到答案。比如说在高一下5月月考中的填空倒数第二题,蛮算难出结果,但是经过老师思维的一点拨,在画图中就能发现答案2。这题让我感触很深,我是一个很喜欢计算的人,在三角变换计算上,还有之后的圆锥曲线中,就足以体现。但同时我也学会了思维上的训练与进步。

然后就是关于降维打击的问题,在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尤为突出,在平时作业里,平常考试里,我是会选择建系的方法来解决立体几何计算问题,比如说算异面直线角,线面角和二面角(毕竟看到了三垂直就会诱使我去建系解决,毕竟上海能用计算器),这同时导致我面对难建系的立体图就会有点束手无策,也让我认识到了思维的重要性,现在我应该要去稳中求巧。

高中数学是一个注重应用的学科,对于周围人数学教材不离手的行为我是不理解的,已经高中生了,我还是更喜欢学会了知识便去应用,在应用中感受知识,学会知识。

赵骄羿

高中数学,一个将要陪伴我三年的名词。一年前,我带着对它的迷茫与期待步入了高中阶段,开启了与数学的又一段故事。

“这支笔不在这个袋子中,所以我们称这支笔不属于这个袋子。”讲台上老师对于集合生动形象的讲解,让本就对数学颇有兴趣的我更加喜爱这门学科了。回家后,我对于之后的内容一直超前自学,不过很快我就迎来了高中数学的“第一课”——第一次月考。

不得不承认那张月考数学卷并不简单,我还记得我考了61分,但是仔细看卷子还是发现依旧有很多不该失分的点,我才意识到,学数学应该立足于当下,脚踏实地,不能急于超前学习。后来我对于每一阶段的学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依旧是不够的。于是出现了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二把钥匙——好问。其实在进高中之前,总是觉得高中老师每天都会特别忙没空一个一个解答学生的问题。在一个月的相处后,我发现我的数学老师是一位幽默风趣,亲近同学的老师。我去他办公室问题变得越来越频繁,他也很乐意为我解答,就这样我在数学课上也变得活跃,数学成绩也有了提升。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更加抽象,灵活多变。初中数学的每一道题都可以有恒定不变的解题思路,套用即可,通常都会有纷繁的数字计算过程。而高中数学的题目侧重于创新思想,我们需要有突破常规思想的能力,才能解答一些中高档题。如果想学好高中数学,一定要付出更多倍的努力,花上几小时搞懂一张名校卷固然是艰辛的,但是每次做完这些卷子,内心都会感受到自己又有上升,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高考数学满分150分,在我的认知下,仅把数学作为一门学科,认真学习可以达到115分左右,花很多心思可以达到130,但如果真的想达到140以上的水平,我认为一定要把数学当成一门热爱,只有你热爱了,你才会领会到这门学科的实质内容,才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很赞同我们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你会学习不一定代表你会考试,你会考试不一定代表你会学习”。在此基础上我认为,真正热爱数学的人,面对考试和学习都会变得得心应手。

高二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开始了,高二数学相比高一将会来到更高的层次,但这并不会打磨我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我和数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Irene·源

一直觉得数学很神圣。毕竟,学数学的人多少有点理想主义吧。当然,这种理想主义可以让原本复杂的生活情况分步、细化,从而转化成确定、可操作的事件。也因此,数学在我眼中有很浓的理性色彩。

从初中中走向高中,从一个学期可能一本笔记本都用不完,过渡到一个学期两三本笔记本外加错题本都不在话下,我的确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量在成倍地增长。

而量的增长的同时难度也在加大,作为近乎有些倔强的我来说,高一上时我恨不得一口气把卷子上的所有难题都搞懂。

然而终于有一天我醒悟到,这样的方式收效甚低。

就连笛卡尔在开始建构新的哲学体系之前,也不惜把“房屋地基”上的所有“旧瓦砾”清除,我又有怎样的底气顺着旧的方式学习数学呢?

终于,我将错题进行难度梯级上·的分类,尝试有计划地定期完成中等梯级上的错题,隔天完成一些难度略高的错题……

这让我想起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分类学理论。那种严谨性、逻辑性也许才是做题策略的关键所在。

尽管转变困难,练习时也难免枯燥乏味犹如弹奏钢琴练习曲一般。但据我钢琴十级考完的经验之谈,没有一首技巧性曲目不是基于基础的指法完成的,无论是疯狂的李斯特的曲目,还是极富空间层次感的巴赫的曲目,都需要反复的理解和体会。解数学题同样如此。

不过好在虽然练习是枯燥的,但其结果和乐曲成品不谋而合。一题多解的巧妙思路,几何、代数的不同解法过程都开拓了我的眼界,都是从抽象化为具体,都是从一般到达特殊,都是在推导一个公式,其方法仍存在差异,各有利弊,同时也塑造了不同老师解题的不同风格。

很喜欢对比不同的方法,也喜欢把解题思路分成不同的小步,每一步都清晰、明确。喜欢数学老师们说一就是一的霸气与干练……

这些点点滴滴的处事方式以及态度都推动我学习数学,并融入我的求学之旅,让我亲眼见证何为条理,何为轻重缓急。再次我心存感激。

行动胜于言辞,体会之谈也就到此为止了。

——2023.8.22



内容推荐

多图: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 

经典:内容千锤百炼,在使用中反复反馈、打磨、迭代。 

实战:示例来源于生活,激发读者兴趣,降低理解难度。 

硬核:多次迭代的硬核教程,线性代数学习好帮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