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让乾隆甘当“仿制者”的景泰蓝,有怎样的魔力?(下)

 东方寻宝 2023-08-22 发布于湖南

上篇文章里我们谈到,景泰蓝工艺精美,成品厚重华美,珐琅五彩斑斓,与通体繁密的金线和金饰交相辉映,呈现出富贵豪华之气派,深受皇家喜爱。清朝的皇帝们对景泰蓝的推崇与明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康熙初年,清廷即在武英殿附设的造办处部门中设置“珐琅作”,专门生产供皇室使用的金属珐琅器。到了乾隆时期,景泰蓝与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曾设立珐琅作的武英殿
由于景泰蓝的独特地位和受欢迎程度,民间出现了不少它的仿制品。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乾隆皇帝竟然也仿制起了景泰蓝。

在清宫造办处的档案中,有过这样的记载:

乾隆二十五年……太监胡世杰传旨:着做掐丝珐琅瓶二件,一件刻「大明景泰年制」,一件刻「大清乾隆年制」。先做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

乾隆下令仿制的掐丝珐琅瓶
上图为两件形制相同的掐丝珐琅瓶的其中之一,器底的“大明景泰年”款是乾隆皇帝刻意仿制明朝景泰年间珐琅器的实证。

由于乾隆皇帝对景泰蓝的厚爱,他在任时期,景泰蓝的工艺也达到了巅峰。

乾隆朝的景泰蓝工艺最大的特点是装饰繁密,花团锦簇,繁缛富丽。

乾隆朝以掐丝珐琅工艺打造盘龙香亭
乾隆三十九年和四十七年,乾隆皇帝先后两次下旨烧造大型掐丝珐琅佛塔,每次烧造6座。这12件巨大的佛塔分别陈设于紫禁城东北的梵华楼与西南的宝相楼内。

佛塔由大器匠、锉刮匠、合对匠、掐丝匠等十多个工种协作完成,工程庞杂。它们需要在特别建造的窑炉里烧造,在烧造过程中既要不变形,还要掌握通体的釉色不出瑕疵,技术难度极大。

作为空前巨大的珐琅精品,这些佛塔显示了乾隆年间高度成熟的珐琅工艺。其所耗银两,也达到了国库存银的十分之一以上。

掐丝珐琅大佛塔之一
1793年,大英使节团来中国进行文化交流,马戛尔尼代表大英帝国将代表先进科技的天文地理音乐钟献给乾隆帝。作为回赠,乾隆皇帝将宫廷御用的景泰蓝“赏赐”给他们。

带着典型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泰蓝立刻得到大英使节代表们的喜爱,这也是景泰蓝以中国传统艺术代表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外交场合的开始。

光绪清政府赠美国大白舰队国礼景泰蓝瓶
嘉庆时期,景泰蓝在满足宫廷使用外,走出了宫墙成为了商品。在天津、广州、扬州等地出现了景泰蓝工艺的作坊,为王公大臣、富商、外国人制作高级礼品。

19世纪景泰蓝技艺进一步流入民间,成为“燕京八绝”之一,并且逐渐扩散至各地,成为了重要的手工业工艺,现在北京景泰蓝已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故宫千秋亭
作为延续了数百年的宫廷艺术,景泰蓝与皇家有着千丝万缕关系,今天我们走进故宫仍能看到泛着幽蓝光芒的器物陈列于各大宫殿。它们,仿佛诉说着辉煌的过往和威严的帝尊。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