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上)第二单元整合作业设计

 昵称65946143 2023-08-22 发布于陕西

单元整合作业设计(语文)

铜川市王家河中学   高改荣

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金秋时节”。教材通过多个角度的描写,展现秋天的美好。围绕这一主题,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3篇精读课文和《听听,秋雨的声音》1篇略读课文,一次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单元教学重点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习写日记”。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对在一二年级训练点上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这一重点的落实,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活动来达成。

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也侧重编排了指向表达的课后练习,旨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的美好,并积累语言,尝试表达运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借助图画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践经验理解词语”等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但仍需要进一步练习运用,才能达到巩固和提升,直至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因此,课堂学习中要进行大比例的关注和训练,温习旧知,学习新知(看注释的理解方法),落实单元训练重点。在已有的基础上,三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感悟语言的能力,比如对“新鲜感”的词句的感受,对一些陌生词语的不够精准的理解,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式的认识和感悟,都需要继续进行语言感受力的训练,这一点,不光要重视朗读和词句积累,更要把表达运用放在一个不可忽视的位置上。这也是三年级作文起步必不可少的助力器。

教学目标

    1.完成本单元36个生字认读和39个生字书写任务,积累相关新词。

2.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通过背诵、抄写等方式积累语言。

3.品味语言,结合语境,尝试迁移运用、学习表达。

4.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词语、诗句的方法,复习巩固运用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

5.学写日记。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课时

《秋天的雨》             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习作:写日记》         3课时

《语文园地》             2课时

作业设计方案

     根据教材安排,本单元要完成的基础性作业主要包括读、写和积累方面,具体体现为课文朗读、生字书写、词句段积累等;能力提升方面的作业有结合语境仿写表达,学写日记和归纳小结学习方法(理解词语方法)等。

    在2021年“双减”精神的指引下,我们王家河中学落实“双减”精神的中心思路是“落实双减精神 ,聚焦课堂教学提升质量”。学校对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方面做了精细的指导,这一指导不仅仅停留在“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时间角度上,更具体化为“精心选择课堂作业并认真指导。课后作业不搞题海战术,布置的作业要花心思,要多样化、有层次,要做到精和准。课本、练习册上的题一定要精选。布置的练习要有选择性。不准下课才随意布置作业;不准布置机械性和重复性作业。”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减负”而不减质量。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思考,本学期,我在作业布置(设计)上进行了一些反思和调整,调整后的作业设计思路为:在“双减”精神下,完成作业的时间量有限,既要保证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还不能忽略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训练和提升。在时间上要和其他各学科作业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确保语文作业的完成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而这30分钟的作业设计(布置)就一定要精心:生字书写、新词抄写类的作业,不要布置在同一天;有创新因素的作业也不宜“扎堆”布置;书写类的作业量偏大时,另一项作业最好是口头作业,比如,读、背或者讲(复述);学完古诗词之后,还可以把作业设计为“诗配画”“题画诗”等形式。

本单元作业设计中,《古诗三首》一课除了生字书写,读背古诗、积累古诗, 还设计了诗配画的作业,体现了作业的多样性。《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和《秋天的雨》两课作业相类似,都包括基本的生字书写,词语抄写和优美句段的朗读背诵和语用迁移训练。不同的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从文字美到环境美的迁移,即从课文中美的环境和意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并尝试表达;而《秋天的雨》则是在有特点的句子的引导下模仿表达。这两课作业的布置体现了学科性,也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听听,秋的声音》为略读课文,在课堂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作业设计也体现了自主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节完成仿写。语文园地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出积累、单元小结的价值。我这样设计:抄写、背诵的基础上,归纳、整理理解词语的方法,举例说明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应用。从读写到归纳再到应用,很好地体现了作业的层次性。在这几课作业的设计中,一副秋天的诗配画,两次关于对秋天的“寻找”和“倾听”的内容,以及没课都不可或缺的积累,都是和单元整体的人文主题“金秋时节”相契合的,同时,这也是习作“写日记”的无形素材。

《秋天的雨》这一课教学课时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为:1.完成本课13个生字的书写;2.读课文至少三遍;3.放学回家的路上顺便找一找秋天。从内容方面看,包括有书写、朗读和观察的要求;从形式方面看,将手、口、眼(脑)都调动起来了,整体朴实而多元,作业量有效控制在30分钟内,学生完成起来不会有负担。

学完第二课时后,作业设计为:1.完成词语抄写、句子抄写和仿写;2.练习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3.继续找秋天,听听秋天有哪些特别的声音。仍是遵循“减负”精神,本着实用、多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进行的。第一项内容是书写和积累的基础性作业,是基座,不可减免;而句子的抄写和仿写,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这是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也是迁移表达的语用训练重点。因此,其中的重点句子是需要读、背、积累和尝试运用的。抄写的句子1: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句子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课堂教学中,读句后适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发挥想象,用这句子的句式进行口头表达练习——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句子偏长,其中既包括事物选择、颜色的确定,又包括比喻手法的运用和动词的应用,所以,为学生搭建“梯子”很有必要。因此,在学生表达困难时,我出示了例句“它把紫色给了葡萄,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风铃,摇啊摇啊,摇出了秋天的旋律。”再次引导口头表达,保证了语用训练任务的较好完成。而课后作业的句子部分其实就是“抄写文中原句+句子范例+自主仿写”,这是从抄写到模仿到自创的螺旋向上的梯度练习,有抄写积累,更有迁移训练、语用提升。第二项作业是口头作业,教材要求重点积累的部分,由于课堂上反复读和运用了,学生完成起来会比较轻松的。第三项作业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秋天、学会观察。第一课时完成后要求找秋天,而第二课时后具化为“听”秋天,一则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周围的事物,二则关照单元整体,和下一篇略读课文《听听,秋天的声音》连贯起来,客观上起到了预习下一篇的作用。同时,本单元习作内容是“写日记”,对秋天的观察和感受,都可以是日记的素材。

总之,“双减”精神下,减量是必然的,但不减质也是必须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要注重作业的设计和巩固训练的质量。统筹各个学科,关注基础知识、学科素养,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能力是我们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