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口宗祠群、蔡锷公馆、水东桥 【湖南洞口】

 宜宾客 2023-08-23 发布于山西

hunan  dongkou

湖南 洞口

洞口宗祠建筑群为国七,由11个祠堂组成,分布在洞口县6乡镇11村。不过像山门镇岩门村的尹氏祠堂也是国保,但它却被列入黄埔军校第二分校子项“十四军官总队旧址”里了。

洞口宗祠年代从明中期至民国,也有新建的,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县域。团体意识和家族归属的双层结构,这是他们祠堂经营屡兴不衰的原因。每幢祠堂大风格相同,美榭高墉华丽于外,扬芳吐烈花哨繁复的乡土特色,颇吸眼球,此行去了3个祠堂,甚至都有了其他祠堂全部集邮的想法。

其实不止洞口,放大的中国南方,其祠堂文化远盛于北方,这与多重因素有关。旧时祠堂有祭祖宗、课子弟、赠贫乏、荐蒸尝、联疏远等功能,现在更宽泛化,是婚丧嫁娶、听戏打牌、家长里短等行为的公共聚合地。

hunan  dongkou

洞口祠堂○尹定公祠

尹定公祠在山门镇双溪村,管钥匙的大姐家就在祠堂的旁边,她正在忙乎,小儿子说,看祠堂啊,随即拿上钥匙给我们去开门。大姐觉得不放心,不一会也跟着过来了。祠堂从东边的侧门进,这个方位原来是宗祠的大厨房,成为国保后,这里被禁止明火而无法烧锅煮菜了。

尹定公祠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由大门兼倒坐戏台、过厅、大堂及东西廊房组成。正面开三门,呈“山”字型,牌坊式,石雕、泥塑、彩绘、堆瓦多种技艺混合,五彩斑斓,眼花缭乱的,这与宁远、新田等地的宗祠风格迥异。正中有郡望“天水郡”,双龙戏珠之间为“尹定公祠”4个大字。

大门有对联,蕴含历史信息,尹氏是清康熙年间卜居于此的,民国年肇建祠堂。彩画泥塑敷满,多为花鸟鱼虫、戏剧故事、山水风光等,是中国传统的喜闻乐见的图式,也是家族宗法、儒家思想的体现。

重檐戏台檐牙高啄,飞龙在天,檐下装有八仙、骑鹤仙家等,围栏有“加官进爵”等木雕。台上“光宗耀祖”的匾额,正对着过厅“紫气东来”的匾额。大堂开三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正中红龛里为列祖列宗牌位,有“晋阳保障”4字篆书。

孩子忽然问我,柱子上的字是啥意思,我说,你们尹家的事业功绩是从晋阳开始的,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名声传开是在天水,就是今天的甘肃,汉代、宋代都有名人。门口还写着你们是清朝搬过来的,所以老祖宗并不是湖南人,柱子上写的其实就是让你们不要忘记他们的来处。至于孩子是否听明白了没,不清楚了。

hunan  dongkou

洞口祠堂○潘榮公祠

潘荣公祠在山门镇岩塘村,祠堂前的风雨桥上坐满了村民,但都不知庙头的电话,又拦住了一个开三轮的父女俩,碰巧这妹妹知道。庙头让我等着,他住在上面的一组,结果一会儿他打过来电话,告诉临时有事不能来了。

岩塘村潘氏祖先是北宋熙宁年间从山东青州谪居湖南的,称为潘美后裔。宗祠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族人将元代迁湘的第七代潘志荣列为大宗,所以祠堂叫“潘荣公祠”。这里也是蔡锷同学的童年读书处,不远还有“蔡锷公馆”这一国保。

潘荣公祠上郡望为“荥阳郡”,大门依旧为牌坊式“山”字型,传统元素龙、鱼、麒麟、花卉、二十四孝、八仙、山水等,无以繁美,立体式呈现。三个门的石门框上各阴刻一幅对联,其中右门为“勿空谈同胞四万万,须克型寡妻一双双。”有民国的味道,是不是也在提倡移风易俗,如李二嫂改嫁。

hunan  dongkou

洞口祠堂○曲塘楊氏宗祠

曲塘杨氏宗祠在竹市镇曲塘村,冠以“曲塘”是以区别其他的杨氏祠堂。杨氏宗祠气派华丽,占地面积又大,中式飞檐连翘韵动,外加西式门面的装饰,一眼就被震撼。

走到西边第一家去询问钥匙,结果没开腔,大姐就说你是看祠堂的吧,并给指点了庙头家所在,真是奇妙啊,心有灵犀。大妈正在做饭,一听我说,手擦围裙,墙上摘钥匙,戴上帽子,拿根雪糕,动作行云流水,给我们开门去。我说打扰了,她说没事,费不了多长时间。

杨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民国三年(1914年)整修过,所以门脸带有西洋风。两侧门为双柱式,中门为四柱冲天式,开有山花,装饰着西洋钟和飞鹰,没标郡望,冠以“清白第”,左右为龙凤彩塑。下部大门周围有八仙、双龙戏珠、楹联及门神等。

外墙分三层,底层为青砖,二三层为彩画,仔细看,依旧活跃着传统元素。二层券龛式,垂花下是牡丹和喜鹊踏梅,画格里不是山水楼阁就是杨氏名人,三层为连环画式的杨家将故事,从金刀杨令公开始,到几郎及佘太君。

宗祠坐北朝南,中轴线有大门兼倒坐戏台、中堂、大堂,两侧为厢房,钟鼓楼过去,衔接着东西两院,格局舒朗明阔。而钟鼓楼在祠堂里,本人第一次见。戏台重檐楼阁式,装饰着福禄寿三星、八仙及太白金星,其正对面为中堂“四知堂”,“四知”典故源于东汉名臣杨震,而杨氏宗祠的郡望也为“弘农郡”。

大堂即寝堂,供奉着杨氏列祖列宗神主的牌位,大牌位写有“是吾宗支 普同供奉”,两侧概为杨震和杨业的坐像。钟楼过去进入西院,厢房为黄埔军校第二分校军训旧址,1938年第六、第七军官总队就设在这祠堂里,作为抗战遗迹,宗祠也值得保护。

正中拍照时,大妈忽然跪下,双手合十,“祖宗保佑啊,一个多月没下雨了,苞谷都旱死了……”然后问我哪里来的,是否下雨,最后说,雨多也不行,雨少也不行。的确如此,耕者愿岁,疾者愿安,一直是我们的祈愿。

hunan  dongkou

洞口蔡鍔公館

蔡锷公馆为国六“蔡锷故居、公馆和墓”的分项,它们分别在邵阳、洞口和长沙。公馆在热闹的山门镇上,叫卖声此起彼伏。进入免费,需要刷身份证。这里曾是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武安宫,即祭祀关帝的庙。当年蔡锷的父母来此做生意,暂居武安宫,小蔡锷也在潘荣公祠、松坡小学留下了少年痕迹。

公馆非传统方位,坐南朝北,二进院落,由大门兼倒坐戏台、前厅、后殿及厢房组成。1917年,蔡将军病殁后,当地人将蔡锷及家人居住过的“武安宫”改建并命名为“蔡锷公馆”,这里更多的是纪念意义。

大门依旧是洞口特色,开三门,中间为四柱冲天式,中西合璧,起山花并装饰有飞鹰,其余平面为白色花窗,并以蓝色勾描,门框上有对联“修文演武双能手,护国倒袁一伟人。”一进院落有蔡锷戎装大理石站像,前厅里为青铜,后院是半身青铜像。

这里是蔡锷纪念馆,恢复有旧时家居状态,前院左边楼下为其父母所居处,上面为小神童蔡锷的卧室,后殿则是蔡锷生平展,有图片、简单的器物等,东廊是石刻挽联。

hunan  dongkou

洞口水東橋

水东桥在水东镇黄泥江上,又名“遇仙桥”,当年红军也走过,它还是抗战遗址,湘西雪峰山战役时,国军与小日本在此激战过。水东桥始建于明末,清光绪三年重修,为石墩木架重檐风雨桥。桥长86米,9孔8个分水墩,桥两端为牌楼式,中间为重檐阁楼。

桥面宽约4、5米,木质桥板,长条凳上睡着好多休憩的乡民,所以它还叫“硬卧桥”。中部楼阁为藻井,顶端是道家太极图,八角为“岳母刺字”“麻姑献寿”画及杜甫、晏几道诗词等。楼阁一侧供有镇水将军,另一侧有大匾“清风徐来”,这般舒爽,所以引得众人纳凉。桥旁还有杨氏宗祠及市保水东忠烈祠。■

杨氏宗祠

水东忠烈祠

访古一天期待的就是美味的犒劳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与同好同行

南禅湾晋墓群、汤家岗遗址 【湖南安乡】

澧县10个国保遗址 【湖南澧县】

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虎爪山遗址 【湖南津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