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贾珍邀请张友士为秦可卿看病,后者很不情愿,有3个隐情

 liuhuirong 2023-08-23 发布于湖北

文|四季文史

有人言,每个男人的心里都会住着一个秦可卿。为什么?

提起秦可卿,但凡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她跟公公贾珍有暧昧关系,即老奴仆焦大口中所说的“爬灰”。这件丑事后来被秦可卿的两个丫头发现了,秦可卿觉得没脸见人,便在天香楼悬梁自尽了。

秦可卿出身寒微,不过她兼具钗黛之美,待人实诚随和,在嫁入宁国府后,反倒成了府里受人待见的人。

秦可卿虽然戏份少,不过她却是《红楼梦》中极其重要的角色,她是曹公笔下“金陵十二钗”之一,她奉警幻之命,降临尘世,为第一情人,引导金陵十二钗早早归入太虚幻境。

“其鲜艳妩媚,又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林黛玉。”如此完美的女子,为什么不得善终?而她扑朔迷离的病情,犹如她的形象、身世一般充满未知。那么,秦可卿究竟得的什么病,为何几位太医都缄口不言,张友士为何不情愿去给秦可卿看病,他又看出了什么?

秦可卿的病症

那一年中秋夜,贾府中热闹非凡。贾母带着贾府子孙们玩闹一夜,好不尽兴。宁国府尤氏和儿媳秦可卿也全程陪着,玩闹一宿。

不过,谁都没有想到,秦可卿回去之后没几天便一病不起。

婆婆尤氏很担心,不过秦可卿觉得不过是四肢懒动些微寒热罢了,如果只是偶感风寒休息一下就会自愈。而且太医过来诊断说发散发散寒气就会好的。

尤氏为了不让儿媳累着,便告诉她不用每天请候问安。但秦可卿处事得体、恪守礼仪,即便是生病期间她依然每天晨昏定省不缺,家务也操持着大半。

尤氏误以为秦可卿的病无大碍,不过她却不知道儿媳妇是外强中干,始终是咬牙坚持着而已。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到了秦可卿来月信的日子却迟迟不来,不但这次没来,上个月也没有来,尤氏得知情况后,开始焦急起来。她叫来贾蓉,询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于此同时,尤氏抓紧派人去请太医,直到这个时候,秦可卿仍然说自己没事,不过是干活累着罢了。

贾蓉对于继母尤氏的质问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媳妇得的啥病,尤氏骂贾蓉是“不长心”的东西。

不多一会,太医到了。尤氏先行回避,只留贾蓉待在媳妇床前。经过太医一番诊断,贾蓉得知媳妇似喜又不像,但也不像是有其他病症。他打算再请几位太医过来瞧瞧。

说起秦可卿的病,尤氏曾对璜大奶奶说出一段话,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丝线索。原著第十回:

婶子,你是知道那媳妇的: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

请注意,“会行事儿,心细,心又重”,这是秦可卿病症的“死扣”。林黛玉初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她可是贾母的嫡外孙女,是堂堂七品巡盐御史的女儿,她此前都不曾见识过贾府的重重规矩,如履薄冰。秦可卿出身小官员家庭,甚是寒微,而她在宁国府只是孙媳妇、侄媳妇,因此她更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

“会行事儿”,说明秦可卿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做事,不能有半点怠慢;“心细”,说明她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她都要事前分析;“心又重”说明秦可卿生怕自己被别人笑话,遭人诟病。一句话,秦可卿在宁国府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加上秦可卿小时候缺人照顾,肯定留下一些“隐疾”,而焦大口无遮拦说混说“爬灰”一事,这简直就像一把利剑,对于心性特强的秦可卿而言,自然难以承受,最终导致急火攻心,一病不起。

众太医缄口不言的背后

秦可卿一病不起的背后主要是因为心理压力,而表现出来的病症其实就是月经不调,加上贫血,或者叫干血症。

但此时贾蓉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又抓紧去请其他太医前来会诊。不一会儿,连几代伺候贾家的王太医也请来,众人一起看。

经过一番诊断,他们和先前的太医说法大致相同,只说不是喜脉,却也看不出其他什么病。最后,众人商量出一个方子让秦可卿先行吃着。

只不过秦可卿吃了几副药之后仍然不见好转。这件事也惊动了荣国府贾母和王熙凤等人,他们也经常吩咐让秦可卿好生休养,好闺蜜凤姐更是带上营养滋补品专程探望。

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

太医们每天拿着俸禄,走马灯似的来来回回诊脉折腾,秦可卿的病始终不见好转。

在宁国府,秦可卿是嫡长子媳妇,是贾蓉的发妻,这跟续弦当然不一样,例如尤氏只是贾珍的续弦,难撑宁国府门面,好在贾珍的发妻给他生了嫡子贾蓉,秦可卿自然可以光明正大行使宁国府的管家权。所以,如果秦可卿有个闪失,将对宁国府是个致命的打击。

虽然贾珍等人觉得秦可卿的病非常棘手,但这些太医始终不肯说出秦可卿病情的真相。从后来的张友士所说的话中我们得知,秦可卿的病就是被这些太医拖出来的——“医毒害人所致”。

太医并非看不出秦可卿的病症,只是担心秦可卿的病即便治好想来再要生育也难。试想一下,他们还如何敢治疗,治不好则无过,如果治坏了,则会招致横祸,因此这几位太医揣着明白装糊涂,自然不敢轻易用药。

这里有个问题,秦可卿生病期间,为何衣服换着不停?事实上这跟她的身份有关。有人说这是秦可卿为了掩盖自己跟公公“爬灰”的丑行,其实不然,如果秦可卿轻浮,她大可不必通过勤换衣服自证清白。

神医张友士后来曾说:“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也就是说秦可卿患此病容易出汗,而秦可卿每天要换衣服接待那些太医,正因为她的身份有皇家身份。

秦可卿房间里的陈设,无论是《海棠春睡图》,案上设着武则天的宝镜,摆着赵飞燕用的金盘,还是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的木瓜,无一例外都显示是皇家用品。还有王熙凤送的两朵宫花,她死后用的老千岁棺木等等都预示着秦可卿身份不一般。

与贫民百姓见面可以不讲究那些规矩,但与太医打交道,却不可乱了礼仪。何况,秦可卿从小接受的教育就不允许她不注重形象礼节,因此她才会频繁更衣。

张友士的隐情

既然府里的太医们不敢说出实情,贾珍就想请一个外头的良医来给儿媳妇仔细瞧瞧这怪病。

说巧不巧,当日神威将军的儿子冯紫英前来他府里拜会,推荐了一位名医,此人曾是他的老师,名唤张友士,是家传的圣手神医。

于贾珍来说,这是“久旱逢甘霖”,赶紧下名帖去请。古人见名帖如见本人,张友士求冯紫英办事给儿子捐官,冯紫英自己办不了所以来求贾珍。

医学浅薄,本不敢当此重荐,因我们冯大爷和府上的大人既已如此说了,又不得不去,你先替我回明大人就是了。大人的名帖实不敢当。

不过,当宁国府仆人将名帖送给张友士时,他却表现得很为难,一再强调自己“医学浅薄”,所以没有接帖。次日来到宁国府,张友士说:“晚生粗鄙下士,本知见浅陋,昨因冯大爷示知,大人家第谦恭下士,又承呼唤,敢不奉命。但毫无实学,倍增颜汗。”

无论是“不得不去”还是“敢不奉命”,都体现了张友士本不想趟这趟浑水。为什么?张友士至少有三处隐情:

首先,张友士并非医生。冯紫英说张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可见张友士的主业并非医生。只是他精通医术,属于无“行医执照”的赤脚医生。所以,迫不得已到宁国府这样的豪门贵族去看病,岂能不慎重,换句话说,能推辞当然想推辞。

其次,张友士必须谨慎再谨慎。要不是张友士有求于冯紫英,要不是贾珍下名帖,估计张友士是不会上门行医的。想必张友士去宁国府之前,冯紫英已经把秦可卿的病情描述了一番,甚至把其他太医都没有医好的情况也向张友士作了说明,因此,张友士心里肯定七上八下,能不掺和那是最好。即便硬着头皮答应贾珍,但还是不敢正式接下他的名帖。

第三,张友士或许已经知道秦可卿的病源。既然冯紫英对张友士的医术有了一番吹捧,甚至说他“能断人的生死”,说明张友士已经通过冯紫英的描述,大概齐知道了秦可卿的病症。在诊脉后,他笑着说:

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

请注意,张友士的这番诊断,其实跟秦可卿婆婆尤氏跟璜大奶奶描述儿媳的病症几乎一模一样。也就是说,秦可卿的病,源于“心病”。归根结蒂来说,秦氏需要“养心调经”。

不得不说,张友士是有本事的。他将秦可卿的病,在没有问诊,只诊脉、望气之后,就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张友士没有对贾珍等人隐瞒,说秦可卿得的是实病,并非怀孕,而且这种病很难怀孕。他也毫不客气地说,秦可卿的病被那些太医“讳疾”给耽误了。

但张友士也没有明确告诉贾珍等人秦可卿得的到底是什么病,人治好了,但不能怀孕,这谁敢轻易开方子?古代女子不能生育,还不如死了,所以这也是那些太医不敢明说秦可卿病情的原因所在。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