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武古城,惠安惠女民俗情(叶平)

 叶老师YP 2023-08-23 发布于湖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行系列美篇】

崇武古城位于福建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峡,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景区。历来被世人称之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也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惠安女服饰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观摩惠安女也成了热门旅游项目。

崇武镇


崇武半岛在福建省东南部海岸,以半岛上有崇武镇而得名,是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崇武与台湾相距仅97海里,历史上有'海接东南一夜舟'之说。'崇武鸡鸣,梧栖可听'(梧栖为台湾西海岸中部一座小镇)。


崇武镇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地处东南沿海突出部,中国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三面环海,为海防要地,有著名崇武古城和优良的渔港。


改革开放后的崇武镇发生了巨变,沿海边是古城风景区;城内则盖起了现代化的高楼,街面商铺繁华。


崇武人聚会的广场。


崇武古名小斗,以村空所处地形似斗而名,后音讹为小兜。在历史文化小城崇武写生。

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石头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入口处,新建了一个巨大的石门,穆青先生手书“崇武古城”,书法遒劲,金光闪闪。


这里也是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城,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一处荟萃石雕精品的主题公园。


崇武的石文化历史悠久,素有'中华一绝'之美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古城导览图:沿海顺城行走


一边是古朴的花岗岩堆砌的明代古城墙,


另一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惠安石雕
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城全园长约1200米。园里散布着崇武数百家石雕厂精心雕琢的石雕艺术品,与古城大海浑然一体,气势磅礴。园内安装有350多件石雕精品,划分为25个景区,包括石雕动物园、狮子林、妈祖艺术展区、石雕艺术珍品馆、聊斋志异区、三国演义区、水浒人物区、西游记区、十二生肖区、二十四孝区、八仙区、观音坡景区、华夏诸神展区、惠女雕像广场等,集中展示了'中国石雕之乡'石雕技艺的新成就。

惠安石雕是南派石雕的代表,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崇武的标志——惠安女石雕。


妩媚多姿的惠安惠女


妩媚多姿的惠安惠女


石雕精品博览园每隔50米便有一个造型各异的石雕,仿佛进入了雕塑王国。


《水浒传》中的108将栩栩如生


《水浒传》中的108将栩栩如生



南派石雕之人生哲理


弥勒佛


济公传


这是谁?


二十四孝图


郑成功浮雕


两个巨大的猫,分别用白色或黑色石头雕成,称为《黑猫白猫》。


象征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岁月。

古城墙


崇武城墙选址于滨海险要之处,耸立在小兜寨江湾东侧,负山控海,南临大海,东有乍山、赤山、高雷山;北有丰山、旗山;城中有莲花峰;城墙架于江口山、庵山等四个小山丘之上,依地形蜿蜒起伏,宛如一朵莲花。城址的选择,既符合“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原则,也为住城军民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周长2567米的花岗岩古城墙承载着小城的历史,见证了小城的从前以来,把历史的记忆一直留到了今天。


古城墙由清一色花岗岩条石砌筑而成,雄踞台湾海峡西岸的突出部,俯瞰万顷波涛,是我国至今完好保存的惟一名符其实的石头城堡,也是崇武旅游景观的核心。

古城楼


崇武城是惠安石建筑技艺发展的一座里程碑。我国现存较完好的古城,都是采用砖块垒砌或泥土夯筑,惟独崇武城是采用当地盛产的花岗岩石作材料,因此其建筑技艺也别具一格,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型石砌古城。


据地方志载,崇武城基宽一丈五尺(约5米),外壁连女墙高二丈一尺(约7米),内壁分二层(小部分三层)各高六尺(约2米);城墙上垛子1304个(与时驻军人数相等),厚0.4米左右,高、宽及垛口大小都不很统一。


作为军事建筑物,崇武城所用的石料除城门拱顶的经精细雕晟外,都只作了简单的整形。


这种石城虽然外观显得粗糙,但特别牢固,还能体现城堡的雄浑气势,给人以一种坚实的美感。


踏着石砌的台阶,缓缓地走上城墙。跑马道上遍布的野草,泛着干净的绿。


斑驳的城墙就是古城的典籍,徐徐的风吹过,翻过一页页史册:抗倭名将戚继光亲临崇武,指挥剿倭,平定倭乱;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祖国宝岛台湾;崇武军民随人民解放军扬帆南征,解放祖国南大门厦门岛。


1956年11月14 日,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了崇武海战。集中兵力实施'海上狼群'战术,击沉台湾美蒋的护航炮舰永昌号,重创猎潜舰永泰号,这是建国后我军历次作战唯一的一次。

几百年来,古城几代军民凭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


漫步在崇武城楼前的海滩,回顾崇武古城的历史。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据说宋朝时,这里就称为崇武乡守节里。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县后,在这里设小兜巡检寨。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入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周德兴他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在惠安设立五座城。祟武城即为惠安五城之一,建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


自明代以降,不少来崇武的官宦文士都情不自禁地题联赋诗加以赞美。如明嘉靖吏部郎李恺为西门楼题联:“举酒邑南溟谁将鸣琴歌舜日;登台瞻北斗我当缙笏拜尧天”。


明末司空何乔远为东门楼题联:“玄岳借名山胜镇边城乍大小,光天先出日辉明望县锦田溪”。


明代布政使惠安人戴卓峰也曾在崇武的龙喉岩上摩刻一联:“嘘吸沧溟涵地脉,吐吞日月镇天池,”高度概括了崇武的雄浑气势,照见先贤的英风。


古城城墙的东南角是一个航标灯,它的下面就是东海和南海气象分界线碑。由于台湾海峡的特殊气流和太平洋气候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影响,使得惠安及福建沿海海域气象变化万千,南北部气候常有很大差异。以此处为界,边界两端东海、南海是不同的气象差异。


当然,站在分界线上,微观上左脚和右脚是感觉不出气象有什么差异。

近观崇武古城

崇武古城前的照壁,大字书写:威镇海门,相传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所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武城


威镇海门的居然是关云长。相传当年倭寇炮轰城池,城内关帝庙的关云长把青龙偃月刀一挥,炮弹被拨落在城墙旁,再一挥,炮弹射回贼船,于是船沉寇亡。


崇武古城大门

古城城内建有公署、兵马司、演武场、墩台、仓廒、铁局(兵工厂)、馆驿和捍寨等。


登上城墙看城内,目前这里属于海门村。


城内的'崇报祠'、'元饲宫'等,都是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而建。


每座庙宇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是崇武古城这座抗击外夷历史丰碑的一篇篇生动诗章。

顺着城门一直向里走,外边的嘈杂似乎隔于城门外,老街出奇地静。古城的老街是清一色的石头街,老街两旁是朴素的民居,石房子、红砖厝、木结构房子都没有太多的装饰。


这些不同年代的建筑透出岁月的斑迹,沉淀的光芒还在。


古朴的石房子民居


古朴的石房子民居


古朴的石房子民居


古朴的石房子民居

崇武海岸


崇武海岸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连接着'南方北戴河'——半月湾、'西沙银蛇'——西沙湾、'八闽第一金滩'——青山湾等顶级度假胜地。


区内有长达28.8千米的曲折海岸线,12个沙湾,4大岩群。


碧波荡漾


破万里浪


观海胜地


这里建有高10.8米的戚继光雕像,戚继光曾在此地督师操练。据史书记载,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正月,倭寇偷袭崇武城,全城军民浴血奋战,孤立无援,粮尽城陷。倭寇入城洗劫42天,令人发指。到了明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总兵、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屯兵在此,兴修城防,演武练兵,指挥剿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和城防设施,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十年倭乱被戚继光平定后,崇武也成了东南沿海的重镇。


绿树遮挡着戚继光纪念亭。

崇武海滨浴场


登上崇武古城的最高处,可以望得见金沙碧水的“半月沉湾”和“西沙银蛇”天然海滨浴场。


黄色的沙滩与蓝色的大海相接,而一望无际的大海又和像蓝色宝石似的天空相连。


须晴日,水天一色,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

正所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来水连天,片片白帆海上穿,银光闪闪梦里扬。


崇武海滩望古城


心旷神怡美无限


崇武古城,一座古朴雄壮的城,更是一座光辉灿烂的城,永远耸立在东南沿海的疆土上。

崇武大岞村,寻找惠安女


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地处东海和南海交界处,全村总面积近4平方公里,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集中居住点,也是崇武国家一级渔港的所在地。据当地人讲,现在只有在崇武大岞村,而且是在大岞的菜市场,才可能看到装束奇特的惠安女。从崇武到大岞村没有公交车去,花费来往40元的“斩客”价,俩人坐上带蓬的三轮摩托车,沿着海边颠簸着前往大岞渔村。


路过崇武海边半月湾别墅区,环境安静优雅,据称是中国最美的海滩——东方夏威夷。


紧邻海边的大岞村也自称美丽,天蓝水蓝,漂亮极了。

大岞村三面环海,山水相衬,是人们游山玩水的度假胜地。


大岞村秀美的山海自然景观,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最引人入胜的是岞山八景。


大岞村已成为泉州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基地。


大岞的惠安女服饰风情奇特,成为崇武地区最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途径惠安大岞的学校。


少年惠安女早已是学生校服装束。


到了菜市场,也没有看到年轻的惠安女,只有几位惠女婆婆在卖菜。


卖菜的惠女婆婆


惠女婆婆


当地人说,只有早晨才有年轻惠女出现。


不过,看看惠女婆婆的服饰也不虚此行。


惠女装束:她们头戴黄斗笠,披着白底小碎花头巾,捂住双颊下颌,上身穿蓝色斜襟衫,又短又狭,露出肚皮,腰间佩有银腰链,下穿宽大飘逸的低腰黑裤,配之那精巧艳丽的头饰。俚语称之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这位惠女装束比较隆重,页很典型。看那夸张的银质腰带,有十根链条之多。


惠安女为何要露出肚皮来呢?传说有一次皇帝南巡要路过此地,地方官吏为显其所辖庶民十分富足,于是下令打制银腰带系于女人裤腰上,同时弄短上衣以便让银腰带显露出来。此后,佩带银腰带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一直流传下来!


惠女服饰


看不到年轻的惠女,只好贴上几幅景区宣传栏上的惠女照片。


景区宣传栏上的惠女照片


惠女劳动图


惠女劳动图


惠女劳动图


让汉服“立”起来的惠安女


让汉服“立”起来的惠安女


让汉服“立”起来的惠安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