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二十五军战史连载(19)奇袭荆紫关

 兰州家长 2023-08-23 发布于甘肃

上一章:红二十五军战史连载(18)七仙女

红二十五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左冲右突,不断取得胜利,并初步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商洛山中站稳了脚跟。

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没有料到局面会是这个样子!

他的第五次'围剿'得手,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开始向西转移。蒋介石在南昌得意地说:

'不问红军是南下或西行、北进,只要他们离开江西,就除去我心腹之患。'

'红军不论走哪一条路,久围之师经不起长途消耗,只要我们追堵及时,将士用命,政治配合得好,消灭共军的时机已到,大家要好好策划。'

他在反共问题上一向是比较顺利的,而且收获也是很丰厚的,不料在'进剿匪共'战事中,却屡受挫败。因此,第五次'围剿'的胜利使他有种'苦心人天不负'的喜悦。

他实在太看重反共的结果了。1934年10月31日,他说:'此匪不灭,不惟民无噍类,而且国亦难幸存。故民族之存亡与革命之成败及吾人之是否能为国为民真正努力,均将无规之。即就个人历史之荣辱而论,亦全系乎此。望切告各将军努力截追,期获最后之胜利。'

蒋介石从南昌飞到川黔,在重庆、贵阳、昆明之间奔走'督剿'中央红军。他的行营同前线的函电频繁交驰,但方方面面传过来的消息都叫他坐卧不安!

的确,此时此刻,蒋介石的日子是很难过的。在'攘外必先安内'思想的支配下,对日寇没有抵抗的准备。现在,日寇在步步进逼,占了东北,又觊觎华北,国民政府一忍再忍,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协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分歧此伏彼起,对共产党的内战却越打越大,内战的范围蔓延得越来越广、内战政策越来越不得人心!真是内外交困。

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蒋介石于1935年4月20日下了一道命令,令原进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东北军王以哲第六十七军3个师(即第一 O 七、第一一 O 、第一二九师)、驻郑州的唐俊德第九十五师开入陕南,协同第四十军、第四十四师和陕军第三十八军十七师五十一旅、警备第一旅、警备第二旅等部,共30多个团的兵力,统由杨虎城指挥,对红二十五军发动第二次'围剿',并限令在3个月内将红军全部消灭。

中共鄂像陕省委已经预料到敌人可能要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粉碎敌人的'围剿',省委狠抓了红二十五军的建设。

这并不是说,红军是神仙,能掐会算。战争是最严肃的老师,进攻与防御、阵地战与游击战、'围剿'与反'围剿',等等,这许多课题都是老师布置下的作业,谁完成得圆满,谁就是好学生,就能得高分,就会得奖赏。否则,就会遭老师无情训斥,甚至还会被赶出师门。

5月4日,红二十五军一举攻占了龙驹寨。

龙驹寨,地处商县与商南之间,今为丹凤县城,当时为商县所管辖的一座重镇。

历史悠久的龙驹寨,北靠鸡冠山,南临丹江水,东接'秦楚分界'之武关要塞,西连'四皓古陵'之地商洛镇。自古就是'北通秦晋,南结吴楚'的水陆交通要道。一条号称10里之长的东西街道,昔日也是百舸联樯林立,千蹄接踵而至。南国的船只樯帆,北国的骡马骆驼,都在此聚集相会。'鸡鸣多未寝之人,午夜有可求之市',其繁华景象可想而知。

在龙驹寨,红二十五军利用敌人第二次'围剿'尚未到来的间隙,抓紧战备整训。

整训内容有:

1.进行了形势教育和反'围剿'的政治动员;

2.开展射击、投弹、刺杀等步兵基础课目训练;

3.开展从单兵到排进攻的战术训练,以及连进攻的示范演习;

4.结合总结工作整顿支部,检查领导和改进作风,进一步加强连队和机关的建设。

整训是紧张的,但比起日夜不停的急行军,却又是安适的。其间不乏一些逸闻趣事。

一天早晨,徐宝珊在警卫员的搀扶下到江边去散步,见到个小号兵在江边练号,便上前问道:'小同志,你起得早啊!是哪个连的,连长是谁,指导员是谁,打骂过士兵没有?'小号兵说他们连长、指导员样样都好,不打人不骂人,就是好给人取外号,喊起来怪臊人的!仔细一问,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个小号兵,早晨老是贪睡,不能准时起来,常常耽误吹号,影响了连队的考评成绩,连长就给他取了个外号'瞌睡虫'。到了龙驹寨以后,他知道早晨要准时进行操练,不可耽误了吹号,就在睡觉前喝上一大碗开水,等到一泡尿憋醒了,天也快亮了,正好赶上吹起床号。谁知接连两个早晨,他都把号吹早了,指导员又给他取了个'小公鸡'的外号,还当众说:'小公鸡,吹了号,谁也别想睡大觉!'谁知,第三天早晨,连长可不依了,没好气地说:'你这个小公鸡,再要提前吹号,我就拔你几根毛!'小号兵受了委曲,哭了鼻子。见到省委书记,还撅着嘴巴诉起冤苦来:'俺宁愿叫个瞌睡虫,也不落个小公鸡名!小公鸡有啥好的,除了伸着脖子打鸣,就是杀了脖子炒辣子,没有瞌睡虫自在!'徐宝珊不由地笑了,'依我看来,小公鸡比起瞌睡虫要好!连队正在加紧练兵,就是要闻鸡起舞,刻苦练武。你是河南人吧,今年多大了?'小号兵嗯了一声,说他虚岁15了。徐宝珊呵呵笑道:'虚岁15,不是属鸡的吗?这事可就巧了,属相为鸡,又叫小公鸡,日日夜夜忠于职守,平时为连队司晨报晓,战时给连队呐喊助威,很光荣嘛!'说完,两人都笑了。

小号兵没有想到,这位和蔼的省委书记这么快就离开了他,离开了红二十五军。

5月9日,徐宝珊病逝于龙驹寨。

徐宝珊,湖北汉川人,1903年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9年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先后担任中共黄安中心县委书记,鄂豫边特委和鄂豫皖特委委员,鄂豫皖省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1934年11月,随省委率红二十五军长征入陕,改任鄂豫陕省委书记。

徐宝珊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之一。他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异常艰苦的岁月里,在领导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团结同志,善于倾听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关心党员的教育,注意纠正党内生活中的不良倾向。他长期带病工作,随军转战。他的逝世,使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失去了一位好的领导人。

吴焕先亲自为徐宝珊料理了丧事。为了保密,没有举行悼念仪式,也没有一纸祭文,没有鼓乐送葬,也没有花圈挽联,装在一口普通棺材里,在夜间悄悄地掩埋了。

1985年5月,中共丹凤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为这位长眠于龙驹寨的革命先烈建造了一座纪念碑。郭述申为纪念碑撰写了碑文: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同志,为中国革命贡献出他的毕生精力,功勋卓著,永垂不朽!

对于徐宝珊之死,吴焕先心里极为悲痛。短短的一年半之内,先后有两位省委书记﹣沈泽民和徐宝珊,都在他的面前倒了下去。徐宝珊活着时,即使每天躺在担架上,随时随地动动嘴巴,经常提醒上几句,他心里也感到踏实。而现在,徐宝珊去了,他就像失掉主心骨似的,深感不安。

鄂豫陕省委书记由军政委吴焕先代理。军长、副军长都有伤病在身,吴焕先身上的担子是沉重的!

5月上旬,敌人的'围剿'开始。第六十七军9个团和第九十五师3个团在洛南县城以东、以北展开,向南进攻;第四十四师4个团,由郧西上津向北进攻;第四十军5个团,陕军第三十八军4个团、警备第一旅2个团、警备第二旅2个团、特务第一旅2个团,则从南到北依次配置于安康、镇安、柞水、蓝田一线,在西面堵截红军。

军事上的'围剿'并辅之以经济上的封锁,敌人企图将红二十五军完全绞杀在商洛山中。第六十七军5月的'剿匪工作军事报告书'中写道:'据报,奸商愚民与不肖之徒,有图利私运米粮油盐济匪情事,除令所属部队严行查禁外,并于5月20日分令洛南、商县、山阳各县长转饬各团队长、各区保甲长,对米粮油盐等物资,务须切实封锁,以绝匪食。'

红二十五军觉察敌人的企图后,于5月11日提前结束整训,迅速投入到反'围剿'的作战行动。

5月14日,红二十五军攻山阳县城,末克。遂迅速南下郧西地区,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

5月19日,省委在郧西地区召开了第一次执委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全粉碎敌人二次进攻,为开创新苏区而斗争的决议》。

《决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明确指出:

正当帝国主义、国民党疯狂地进攻川陕与甘陕苏区和红军的紧急时候,红二十五军西征入陕的伟大胜利,大大地牵制了敌人的进攻的兵力,动摇了敌人进攻的后方,配合了南北红军的胜利。因此,敌人在睡梦中也不忘记的也不放松对红二十五军的进攻,来成就他整个进攻的计划。现在敌人的进攻川陕与甘陕苏区的布置,与进攻红二十五军是一致的,是整个布置里不能分开的……

敌人这次进攻兵力是加大了,布置是周密了。敌人这次进攻不简单是'追剿'红军,而是企图最后消灭红军的,同样要来摧残我们初将开创的新苏区与新起的群众斗争。因此,二次战争比一次战争是残酷些,长久些。二次战争就是决定开创新苏区根据地的任务能否完成的战斗,不完全消灭二次进攻的敌人,即不能开创新苏区伟大的政治任务,而红军成了无根据地的游击集团,这是每个同志要认识清楚的。

《决议》还就粉碎敌人第二次进攻,提出下列具体工作任务:(1)集中一切力量来扩大红军主力,使红军成为粉碎敌人第二次进攻中的主要力量。(2)广泛地组织群众参加革命,配合红军作战。(3)加紧红军中的政治、军事训练,提高红军的战斗力与战术技术,特别是新兵教育工作要切实具体。同时就组建新的地方武装、粮食的储备、广泛深入地进行土地革命的斗争、防止地主豪绅和民团的造谣破坏等,做了具体的安排。

5月下旬,省委再次在郧西地区举行会议,研究在敌绝对优势兵力的进攻下,反'围剿'的作战方针和计划。

根据鄂豫皖时期反'围剿'斗争的成功经验,程子华介绍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领导下取得了3次反'围剿'胜利的做法和徐海东的建议,针对陕南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敌人机动和补给都有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省委决定:'各游击师就地坚持,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红二十五军主力则乘东北军刚到,首先北上,争取歼其一部,然后再采取'诱敌深入,先拖后打'的方针,寻机歼敌一二个师(旅),以运动战和游击战相结合,打破敌人的'围剿'。'

6月初,红二十五军由郧西县二天门出发,向北直插商县地区,寻找东北军第六十七军。

红二十五军与东北军是老相识了。

1934年2月下旬,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鄂豫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调东北军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继续进行第五次'围剿'。在高山寨、长岭岗等战斗中,红二十五军多次沉重地打击了东北军,缴获了很多的枪支弹药,大大改善了红军的武器装备。在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竟被当作了'奉军',因为红二十五军的武器装备大多是从东北军那里缴获来的,大都是长短筒捷克式步枪、捷克式轻机枪。这也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的一桩趣事。

正因为曾经打过交道,吴焕先、徐海东等红二十五军领导人很藐视东北军,战士们也都笑着说,我们的运输队又来了。

4日夜、5日晨,红二十五军先后在商县夜村及商洛镇附近,与东北军第一一 O 师、第一二九师遭遇,经激战,毙伤敌团长赵绍宗(伤)以下200余人,缴轻机枪4挺、步枪100余支。战后,红二十五军继续北上,插到敌六十七军的背后。

红二十五军的行动吸引着敌人跟踪而来。敌人原来指向东南的进攻矛头,不得不改而向北。故一 O 七师由商县迂回到洛南县城东南,迎面堵击;一一 O 师和一二九师跟踪尾追;四十四师则由山阳继续北上。

鉴于敌六十七军3个师兵力密集,难以捕捉到有利战机,红军决心放弃先打东北军的计划,掉头向东南方向,大踏步前进,继续在外线活动,以便调动、分散和疲劳敌人,创造战机。

6月10日,红二十五军从庾家河出发,向东南疾进。13日包围商南县城。14日攻占富水关,继而进占青山街,俘敌四十四师营长以下官兵170多人。红军的这一突然行动,使北顾商县、洛南之敌又被牵向东南,纷纷尾追而来。

为了达到进一步调动敌人的目的,红二十五军领导决定继续南下,远程奔袭荆紫关。据俘虏交代,荆紫关有敌四十四师的后方临时补给站,并有民团1个营驻守。

荆紫关,地处河南省淅川县境内,丹江从这里奔流而下,乃鄂豫陕三省边界要地,是出入商洛山区的东南门户。

红二十五军战史连载(19)奇袭荆紫关
红二十五军战史连载(19)奇袭荆紫关

红二十五军领导仔细考察了荆紫关及周围地区的地形,分析敌情,决定采取智取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术,奇袭荆紫关。首先派第二二五团在荆紫关西北之马蹄扼守隘路,阻击尾追之敌。为出敌不意,以手枪团化装成敌四十四师的部队,于15日16时先行出发,经130里的急行军,于16日午前逼近荆紫关。手枪团在通过敌外围警戒线时,还受到敌警戒部队的'列队迎接',红军未费一枪一弹,便将其缴械,并迅速进到荆紫关城下。守敌发觉后,急闭城门,仓促应战。第二二三团已跑步赶到,搭起人梯强行登上城头。守敌不战而溃,抱头鼠窜,仅用一个多钟头,就结束了战斗。

奔袭荆紫关,是红二十五军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一个大胜利。红军出奇制胜,没有付出多少代价,就抄了敌四十四师的后方补给站,歼灭敌四十四师1个连和民团1个营,活捉敌四十四师军需处长,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从而补充了红军,提高了红军指战员的战斗情绪。

张希才,安徽霍丘县人。1984年他72岁。这位红二十五军军供部的政委回忆了这次奇袭的收获:'打下荆紫关,我们可发了一次大财!缴获了几百匹棉布,因为没有法驮运带走,全部剪成八尺一幅的衣料,丈六一幅的被单,分给全体指战员背着,每人一两幅、两三幅不等,完全带走了事。整袋整袋的大米、面粉、白糖,牲口驮不完,人也背不了多少,许多同志脱下长裤,把两只裤腿一扎,装成个硬叉叉,搭在肩头上行走。记得到了南化塘一带,军供给部摸了个底儿,看看到底缴得多少口粮,能吃多少日子?这一摸才可笑呢,少说也有一半的硬叉叉,全都装的是白糖!'

红二十五军攻占荆紫关后,敌六十七师、四十四师和陕军警一旅等部,均向荆紫关蜂拥而来。这时,敌人的部署全被拖乱了,部队也被拖得相当疲惫,锐气大减。因逃亡和疾病,故四十四师多数连队减员1/3以上。

红二十五军领导在查明敌情之后,决定甩开密集之敌,挥师西进,以继续分散和疲劳敌人,诱敌深入根据地内,择有利战场歼敌。

6月17日,红二十五军主动撤离荆紫关。经郧西南化塘、商南赵家川等地向西挺进,连续4天行军、行程560多里,于22日到达山阳县桃家湾、25日到达商县黑山街。这时,各路敌人都被甩在后面,距离最近的敌警备一旅,也有4天路程。

多日来,为调动和拖垮敌人,红二十五军连续行军,十分艰苦。此时正值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指战员每日爬山越岭,跨沟过河,行程百余里,体力消耗很大。有时暴雨倾盆,部队也因军情急不得休息,踏着泥泞,冒雨行动。甚至有的战上双脚打了许多血泡,血糊糊的成了一片,仍然咬着牙拄着树枝坚持军。

徐海东大将回忆说:'因为敌人的兵力强大,我军采用了'先疲后打'的方针。牵着敌人的鼻子,今天走80里,明天走100里,高兴了来个120里。敌人像武装大游行似的, 日夜跟在我们后边。同样是两条腿,可是他们赛不过红军。我们的战士,行军80里驻下后,又跳又唱,敌人走80里就累熊了。

'开始,战士们不了解这种'先疲后打'的方针,为了保守秘密,未到时机,作战方针又不便下达,有的同志就讲怪话,有的说:'敌人一条命,我们命一条,为什么不和他们拼!'有的说:我们红二十五军从来没打过败仗,敌人跟着屁股不打,我们的枪是打兔子的?'

'这时,军、团的各级政治工作干部,在行军中都深入到连队去做动员解释工作。军政委吴焕先同志,有时候一天去参加好几个支部的会。他耐心地对下层干部和战士们解释着:多跑几天路,脚上多磨几个泡,算不得什么,跑到一定的时候,谁想再跑也不让跑了。'

'不几天,我们打下了河南的荆紫关,消灭了敌人1个营,活捉了萧之楚的军需处长。这里是敌人的兵站,缴获了很多的白面、猪肉、白糖和布匹,战士们高兴起来,有的说:'现在到我们撵敌人的时候了。'有的说:'这回不再走了。'

'同志们高兴得早了点,还不到打的时候。当夜,又开始了急行军。第一天走了140里,第二天又走了140里,翻山涉水,战士们的怪话又来了:'刚打了个小仗,又跑开了!''咱们到底跑到哪里去?'

红二十五军到达黑山街后,军领导决心采取伏击战术对付疲惫又松懈的敌人,初步选定山阳小河口地区为战场,提出:'哪一股敌人先到,就坚决消灭哪一股。'后经实地勘察,发现小河口地形比较开阔,不便伏击,遂向西退到袁家沟口。

袁家沟口,地处山阳、商县、镇安、作水之间,位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也是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徐海东大将在《回忆红军第二十五军的长征》中,写道:'小河口、袁家沟口是我军群众基础最好的地方,该地区有农民领袖阮英臣所组成的独立营,阮任营长,我们派夏云庭同志任政委。'

袁家沟口及其以西的桃园岭一带,是一条长约5公里的狭长山沟,两侧山上林木葱茂,便于部队隐蔽,沟底的一条小径是敌人的必经之路,是伏击敌人的良好阵地。

吴焕光和徐海东商定之后,当即决定以这里为战场,消灭来犯之敌。6月30日,陕军警备第一旅追到小河口,红二十五军为诱敌进入预设战场,遂向西北红岩寺转移。第二天,警备第一旅2个团跟踪追至袁家沟口。就在这时,红军连夜又原路返回桃园岭。军领导随即命令:二二三团占领袁家沟口北面一线高地;二二五团2个营占领袁家沟口西南的东沟、李家沟南侧高地,另1个营占领桃园岭及其以东地区;第三、第四路游击师在袁家沟口以南高地控制沟口,断敌退路,并担任警戒。

7月2日拂晓,天空中晨雾弥漫,四野一片迷茫。红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游击师已进入指定位置,静静地等待着攻击的命令。

晨雾还未散去,敌人正在袁家沟口村西集合整队、准备向红岩寺追击。正在红军广大指战员焦急之时,冲锋号打破了宁静的天空,军领导发出了攻击令。红军各种轻重火器如同雷鸣闪电一般,突然向密集的敌人猛烈射击。刹那间,枪炮轰鸣,山摇地动,硝烟腾空而起,战火四处纷飞。二二三团首先从北面高地发起冲击,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勇猛扑向敌群。敌人遭此突然打击,乱成一团,慌忙向西逃跑。没跑多远,又被早已等待在那里的二二五团迎头截击。这时,各个连队像尖刀一样插入敌群,其势如铁流倾泻而下,似狂飙猛卷而至,满山遍谷红旗招展,杀声震天,刀光闪闪,白刃相搏。一番激战之后,敌大部被歼。敌旅长唐嗣桐率残部向南突围,却遭二二五团1个营和第三路游击师的阻击,敌被迫进了一个小寨子,负隅顽抗。经红军多次猛攻,到午后全部被歼灭。

'歪嘴子政委'只身追顽敌的事迹,战后被广为传扬,成为战士们的口头文学。

'歪嘴子政委',当时名为刘幼安,到达陕北后,先后担任了团政委、师政委,总感到那个'幼'字不是个味儿,才改名为刘震(湖北孝感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年入党,参加红二十五军长征。全国解放后,曾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并新疆自治区委第三书记等职)。在九间房战斗中,他的嘴巴上挨了一粒子弹,虽然没有危及要害,却给他留下了一个永久的伤痕,落下个'歪嘴子'。他的性情比较开朗,活泼乐观,说话也很风趣,大家都喜欢跟他开玩笑,见面就喊他'歪嘴子政委'!

红二十五军的共青团委书记黎光,原名尹昌尧,外号'汤圆子'。1985年撰写了一篇题为《长征路上的年轻人》的回忆文章,叙述了刘震的一段有趣的经历:'长征出发前,他在当连指导员,全连同志好赖都穿上了棉衣,唯独他还是个光膀子,实在冻得不成,这才把一件谁也不愿挨身的财主娘们的红花缎子棉袄,紧巴巴地穿在身上。别看他平时挺爱逗个趣儿,也怕同志们看到以后,拿他取笑哩!当时,就找来一件灰布长衫,严严地罩在外面,以防同志们取笑。然而,这个难以遮掩的秘密还是被人所识破,大家都挤眉弄眼,当作活跃情绪的笑料。长征入陕的路上,连里就有那么几个调皮家伙,每看到军领导走了过来,猛不防就把他的那件灰布长衫往起一撩,露出红艳艳的花棉袄,当着军领导引起一阵哄笑。弄得他面红耳赤的,急不得也恼不得,有心脱去又怕挨冻,实在无可奈何。到了商洛山中,他索性脱给一家穷得难以出门的农家大嫂,换得一块纳着补丁的口袋片儿,披在肩头御寒。从此以后,也才结束了那么一种开之不尽的玩笑。可他又在战斗中落下个'歪嘴子',这个饶有情趣的绰号,无论如何也难以改变。我们有时喊上几声,他也满口答应,笑笑而已。'

在袁家沟口战斗中,刘幼安所在的二二五团一营在桃园岭一带阻击敌人。正当敌警一旅残部突围时,他率三连直冲山沟,偶遇100多个敌人,全部是驳壳枪,企图夺路逃命。刘幼安果断迎敌,一阵手榴弹将敌打散,并乘胜追捕俘虏,夺取枪支。从俘虏的口供得知,这支短枪队是敌旅长的卫队连。这时,一个肥头大耳的敌军官正拼命逃跑。刘幼安奋起追赶,直追到沟底小河边。那家伙凭借河边一块巨石作掩护,企图顽抗。刘幼安围着这块巨石追击,驳壳枪里只剩1发子弹了,他机警地观察动静,待那家伙打完一梭正换另一梭子弹时,猛然扑上去,将其摔倒在地。2人厮打在一起,经过一番拼搏,刘幼安在夺敌手枪时左臂被子弹射伤。正在这时,营部掌旗兵赶到,挥动旗杆,用铁杆脚照准那个家伙的脑门猛力击去,那个家伙连嚎叫都没来得及就完蛋了。事后得知,被打死的就是卫队连连长。

1985年,刘震将军70岁。他在9月24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老同志要有点乐退精神》的短文,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做到乐退,首先要正确地估量自己。我们这些从战火闯过来,从动乱中走过来的人,谁不想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出把力呢?然而,岁月不饶人,廉颇老矣!谁也不愿老,但谁也不能不老。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不服老,不行啊!不少同志喜欢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言。而照我看来,暮年浩气,固然可嘉,但要冲锋陷阵,终归还是靠年富力强的骁将。……过去,南征北战,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而今为着党的事业让位、让贤、让能,让继往开来的一代新人走上领导岗位,搞好新老交替与合作,同样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当初出来干革命,不过是赤条条一个穷当。何名之有?何位之有?没有党的领导,我们一无所有。如果说名誉地位应当珍惜,那么真正的珍惜乃在于忘我,不忘我,即无乐。心底无私天地宽嘛!'

将军的高风亮节令人钦佩。将军少年英雄的经历和同战友们一起从事的开天辟地的事业,使他抚今追昔,有感而发。将军的所作所为,对我们是有益的启迪。

袁家沟口大捷,毙伤敌人300余名,俘敌旅长以下1400余名,缴获轻重机枪40挺,长短枪1600余支;而红军伤亡仅100余人。

敌旅长唐嗣桐,黄埔军校毕业,参加'围剿'红二十五军以来,傲气十足,他发誓与红军誓不两立。红军的'拖疲'战略,他不知是计,反认为红军软弱胆怯,孤军深入,企图创建奇功。终于,满脸胡子的唐嗣桐被从俘虏群里找了出来,但见他上身换了件灰布军衣,下身只穿了一条黄布短裤,蓬头垢面,神情沮丧,活像一个老伙夫。

袁家沟口之战,是一次极为出色的歼灭战,创造了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光辉范例。它是红二十五军第二次反'围剿'中的第2个大胜利。

在战斗过程中还有这样一个插曲:东北军六十七军一一 O 师何立中部,当时已跟踪追到山阳县城以西的洞峪口,距离袁家沟口战场不过20公里,却按兵不动,始终未敢前进一步。西安绥靖公署杨虎城虽然对'围剿'红军并不十分尽心,但当听说他的警备第一旅与红军已有'联系'的时候,他终于坐不住了。两天之内,他连续发出4道电令,督促一一 O 师'立往增援'、'务祈解围'、'设法相救'、'就近收容该旅撤出部队'等等。谁知,这个何立中根本没有理他这个茬,就是拥兵不前,见死不救。也许因为在苍龙岭险些中过一次埋伏,何立中心有余悸,不敢贸然行动;

或许是他的同僚们在鄂豫皖时的命运给了他前车之鉴,他不愿重蹈覆辙;或许是他的气数未尽,不该在在陕南见先人于地下。但,逃过了初一,却躲不过十五,90天之后,何立中毙命于陕北的劳山战斗中,对手还是徐海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