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览五胡十六国系列之一——温柔的陷阱(巴氐成汉篇)

 陆一2 2023-08-23 发布于重庆

巴蜀大地被青藏高原、秦岭、横断山四面包围,良好的气候环境、肥沃的土壤、周边恶劣的交通,让这片富饶的土地得以免受外界干扰、自给自足,从先秦时代到春秋时期,这里一直封闭自给,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直到战国,觊觎天府粮仓已久的秦惠王用石牛之计,攻破巴蜀,从此,巴蜀大地正式纳入中华大一统的版图中,巴蜀文化逐步与中原文化融合,但天下分分合合,一旦中原大地战火纷飞,中央政权失去控制力,巴蜀大地也必将最先割据自立。

今天我们来聊聊五胡十六国中最早割据一方的势力,也是存在时间相对较长的势力——成汉政权。

一、艰难立国

公元296年,中华大地天灾人祸不断,但西晋朝廷不顾民生疾苦,高层仍在争权夺利,对饥荒流民无动于衷,对少数民族不断采取高压政策,这也让傻皇帝司马衷说出了何不食肉糜的荒唐语录。此时,氐人齐万年在陕西、甘肃一带揭竿起义,导致大量流民逃亡汉中,想前往巴蜀,李特也在其中,史书记载,李特长得高大威猛,为人仗义,又曾做过官,在流民中很显眼,同时,其为人仗义,经常帮助别人,在流民中很有地位。在汉中时,李特代表广大流民通过贿赂,终于得到允许前往巴蜀讨饭,听说其路过剑阁(剑门关)时还感叹:有这地势,刘禅居然还会投降,简直太无能了(从这也看出,此人确实有见识,不过似乎脑有反骨,还在讨饭呢,就想着割据一方的大好事)。

公元300年,西晋诏令当时的益州刺史赵廞去朝廷任职,让副手耿滕接任,毕竟一个人在益州这个地方待久了,很容易产生想法。赵廞一想,我本就是贾后的亲戚,你们刚刚把他干掉,朝局又不稳,这时候叫我去不是让我送命嘛,更何况,在巴蜀这地儿当个刺史,妥妥的土皇帝待遇啊,于是一直推辞不走。这让眼巴巴地盯着刺史位置的耿滕极为不爽,偷偷打小报告,说益州流民特别多,已经逐渐成了气候,而赵廞还重用其中的领袖李特等人,这肯定是有想法,早晚出问题。朝廷深以为然,直接派兵护送耿滕拿着诏书准备上任,赵廞没办法了,朝廷这次霸王硬上弓,拖是拖不过去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派人直接把耿滕干掉,然后干起了割据的一方的生意,虽未称王称帝,但随意任免益州官员,大肆扩充自己势力,已与割据无异,不过,此时司马家几大王者正在混战,无法顾及。

公元301年,赵廞同学认为自己的位置始终不稳,现在李特、李流、李庠这几兄弟深得民心,而且还掌握兵权,这肯定是个火药桶啊。正好遇到李庠这哥们冲上来劝自己称帝,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啊,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也敢说,拉出去砍了,砍完还派人去安抚剩下的两兄弟,说李庠说了大逆不道的话才被砍的,你俩不一样,继续好好跟着我干,为朝廷效忠。李特两人一想,你在逗我吧,这种砍人的借口你也想得出来,就跟你真的忠心耿耿一样,于是找准机会偷袭赵廞派到绵竹准备对付晋朝的主力军队,一战击溃,然后乘势攻打成都,逼得赵廞慌忙逃跑,随后被杀。赵廞这同学死也没想到,李特这些人也太不讲武德了,都没吭声,直接就动手,还往死里整。

赵廞死后,李特很纠结,现在的益州虽然没有了当家人,但晋朝实力仍然很强,直接割据太不保险,于是主动向晋朝及新任益州刺史罗尚汇报工作,把杀赵廞说成是平暴乱、讨逆贼,朝廷大概也知道他的小九九,可是没办法啊,几位大佬都忙着捉皇帝呢,暂时无法顾及这个偏远地区,就论功行赏吧。这可急坏了广汉太守辛冉,功劳都是你们流民的,那我还怎么捞?这哥们本就对外来流民极其不爽,千方百计压榨,虽为官员,但杀人越货的强盗事干的不少,毕竟流民没户口,失踪了也无法查证。

都说夜路走多了早晚碰到鬼,他干的这些事李特等人又怎会不知道,恰逢朝廷多次下令要求流民返回原籍,李特都一拖再拖,于是辛冉派出3万人马,准备强制执行,他准备擒贼先擒王,首先偷袭李特的营地,但这次踢到了铁板,被李特提前埋伏,成功把三万人包了饺子,并把三位带头小弟的人头送给罗尚和辛冉观摩,这可吓了罗尚一跳,不过李特示威目的是达到了,但这也相对于撕破了脸,捅破了本就没啥用的玻璃纸。

既然已经动手,李特索性就干票大的,指令几个担任官职又忠心的小弟一本正经的推举自己和几个兄弟为将军,然后再有模有样的举行封官仪式。不管别人信不信,也不管自己信不信,反正仪式有了,接下来就该领兵出征了,首先就拿辛冉开刀吧,谁让他跳的最高,流民大军直逼广汉,罗尚急忙派人救援,可是李特威名远播,谁也不愿意第一个上去送死,反正打的是别人。可怜辛冉这个出头鸟,就这样被同僚抛弃了,最终落魄的放弃根据地广汉,跑到荆州去了,李特成功占据广汉,下一步就奔着成都而去。

罗尚是真的怕了,他还想继续在成都这个温柔乡多呆几年,于是向兄弟州梁州和宁州求救,身居长安的大佬司马颙也派人来救,一时形成三打一的局面,不过李特也确实不负盛名,一打三还游刃有余,先后重挫各方人马,零星占领大片土地,逼得罗尚龟缩成都不出。或许是霸业都不会一帆风顺,就在李特一路凯歌,即将占据成都时,晋朝再次派了3万人从荆州方向打了过来,罗尚也伺机而动,串联起李特占领区的土堡等力量,一鼓作气,击溃李特大军,成功杀死李特几人。

可惜了李特这位乱世枭雄,虽沦为流民,却为人仗义,不忘帮助弱小,受到流民拥戴,推举为盟主,并把这帮散沙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蜀地最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成为成汉政权的领路人,可惜还未看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刻就下线了。这次失败,差点连革命的火种都熄灭了,幸好他生了一个好儿子——李雄,这位成汉政权真正的奠基人,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才使得成汉政权得以建立,并割据一方。

李特已死,其兄弟李流,儿子李荡、李雄迅速收拢残兵,罗尚则趁热打铁,继续进攻,公元304年,罗尚出师不利,没能巩固上一战的辉煌胜利,反如丧家之犬一般被李荡带人追了回来。说到这个李荡,他发现晋军战斗力实在不怎样,认为上次的失败纯属意外,于是带人深入敌后,直接打到了成都城下,可惜在攻城时不幸躺枪,死的憋屈。李荡一死,好不容易打出来的士气又落下去了,带头人李流心里实在害怕,想想还是算了,趁自己现在还有点兵马,干脆投降吧,说不定还能保住富贵,正当他准备送儿子过去当保证金时,李雄怒了,带着人就冲了出去,当然不是砍李流,而是冲向敌方营地,随后大杀四方,砍得晋军落花流水,这让李流无颜以对,这带头大哥还是你来吧,从此,李雄当上了流民老大。

新人新气象,李雄上台后,连战连胜,吓得罗尚跑到泸州去了,随后占领成都,蜀地大部分被流民大军控制。但此时的带头大哥李雄却犯了难,杀了这么多人,再向晋朝表忠心是太不可能了,不如直接当个土皇帝算了,但作为外来户,直接称王称帝的,当地人估计不同意啊,得找个幌子,恰巧青城山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道士,叫范长生(为什么叫长生呢,毕竟在平均寿命二三十岁的年代里,人家已经活了快一百岁了),此人前期为李流送粮送钱,在蜀地也很有名望,人们都叫他范神仙咧。可是人家神仙之名也不是白叫的,你想把我推上去,过两年稳定下来再把我砍了,或者被晋军砍了,都很不划算啊,还是在青城山修仙比较适合,不过,既然你们都把船送到手边了,顺风顺水的,我总得推一把吧,便带头拥护李雄称王。

李雄见目的也到达了,说着是你自己不当的啊,我就却之不恭了,当年就在成都称王,大赦四方,两年后,范神仙也不甘寂寞,下山为官,当上了丞相,李雄有了神仙的辅佐,称帝之心再也按捺不住,三个月后就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而此时的晋朝,司马越已经取得混战的最终胜利,但北方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暴乱此起彼伏,面对割据的蜀地,只有听之任之了。

二、休养生息

李雄称帝后,北有梁州、西有汉嘉越巂、东有巴郡荆州、南有宁州,日子过的并不安生。公元310年,李雄任命的巴西郡(南充、遂宁、巴中一带)太守被小弟杀害,更过分的是还带着土地就投奔老对手罗尚,不过,罗尚还来不及有一番作为,就病死了。不久后,朝廷新任命的光杆刺史皮素到了,这人能力不行,脾气倒不小,新官上任,正准备处罚两个不听指挥、拒绝给前线送粮的小弟,没想到走漏了消息,更没想到乱世之中,人心不古,这两小弟直接就把自己给砍了。

如此一来,巴郡大乱,虽然此后的几年朝廷多次指派官员接任巴郡太守(毕竟益州大部分已不再管辖之中了),但没钱没兵没地,再也不是大成的对手。随后几年,大成国四面攻伐,310年取汉中、311年取涪城,随后夺回巴西郡,314年取汉嘉、涪陵,直至316年西晋临时都城长安被汉赵攻下时,李雄已经取得四川、重庆、云南、汉中等地,实力强大。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建康建立偏安政权东晋,刚刚取得北方控制权的汉赵政权筹谋攻打东晋,一时难以顾及成汉,这给蜀地带来难得的和平环境。李雄也充分展现其不忘初心的情怀,面对支离破碎的政权,想起曾经与父亲一起做流民的日子,深感群众疾苦,大力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约法七章、放宽刑罚、开办学校、降低赋税,团结当地士绅大族,取得他们支持,以最高礼遇优待范长生等,为其积累大量口碑,成功取得当地舆论和行动支持。同时,积极采用臣下建议,制定制度设置官爵,逐步扫除手下人的流寇气息,让蜀地气象一新、道不拾遗,百姓由衷爱戴。

话说李雄虽然称帝,但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割据为王的打算,而是被生活所迫,不过造反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既然上路了,就只有一往无前,否则就是死路一条,没有中间选项,更何况,尝到了皇帝宝座的滋味,恐怕没人舍得从那位置下来。不过李雄从心底还是很尊敬晋朝,事事谦让,也没有过多侵扰,最多就是拿下益州地盘,未继续往东图谋荆州,不过可能也没那实力,至于梁州、宁州等地,早就不是晋朝的地盘了。

李雄多次派人去东晋上贡,还上表说我都是没办法,流民兄弟非要把我架在火上,但是没关系,只要大哥能收复北方,我立马带人助阵,同时,凉州地区的小势力想借个路去东晋拜码头什么的,都尽量给予方便,这些都让东晋心里很舒坦,反正北方都那么乱,还时时刻刻想吃掉我,有这么一个恭恭敬敬的小弟也不错,尽管这只是口头的,那就先让他活着吧,没必要更没能力去增加一个敌人。就这样,东晋与成汉相安无事多年,这也给了成汉难得的休养生息时间,使得李雄死后也能再折腾十多年。

李雄作为皇帝,优待亲属、仁慈爱民,颇有仁君之风,在战火纷飞的乱世之中显得难能可贵,也让巴蜀大地成为华夏一抹亮丽的风景。只是,权力面前无父子,皇权的延续,不仅需要仁爱,更需要权术的控制、制度的约束,一味的纵容只会让子女越加骄横无理,一味地的宽仁只会让臣子目无纲纪,当这个政权缺乏一个强势的君主威慑时,就再也无法保持安宁。

李雄很重视亲情,经常怀念与父兄征战的日子,对于父兄的死难以释怀,于是把爱转移到兄长的儿子身上,在攻打汉中等地的战役中,李荡的儿子李琀和李稚孤军深入,陷入重重包围,最后被杀死,这让李雄更加自责和内疚。所幸李荡还有一个儿子李班,仁爱好学、礼贤下士,简直就是理想中的太子模样,这简直是补偿的绝佳机会啊,于是在公元324年立其为太子(李雄无嫡子,就把李班过继给原配夫人),尽管亲生的儿子们极度不爽,群臣拼命劝谏,还举了很多乱立太子的反面例子,但李雄仍一意孤行,被亲情所绑架,成功为大成埋下了祸根。

要说李班这孩子确实孝顺,公元334年,李雄头上旧伤发作,看起来恐怖又恶心,十多个亲生儿子都爱理不理(可能也是赌气),只有这个侄子日夜守护,让李雄圣心甚慰,深感自己没选错人。不久后,李雄病死,给李班留下一份巨大的家业,只是他交给了李班权力,教给了他仁爱,却没有教给他守护权力的力量,没有教会他人心的险恶。作为李雄而言,自己在战争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个人能力、个人魅力都及其强大,亲友、臣子无人不服,更没人敢反叛、能反叛。但这一切都不是李班所具备的,他只是一朵成长在温室中的花朵,只知道读圣贤书,以礼待人,从没带过兵,也不知人心险恶,唯一的靠山就是李雄,当李雄死后,这份丰厚的遗产反而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三、皇位争斗

李雄既崩,遗命堂弟建宁王李寿辅佐李班,孝顺侄子李班大办国葬,作为亲生儿子的李越李期等,也借葬礼之机留在成都,李班的兄弟觉得这样不行,先帝的亲儿子长期滞留京城定会坏事,建议尽快让他们回封地。但李班过于孝顺,葬礼未过,又怎么忍心让先帝的亲生儿子离开,不仅如此,还热情款待,毫无间隙。但李越李期不这样想,这些全都是我们兄弟的,现在落到了你这个外人身上,必须取回来,于是趁李班不备,直接在灵堂前将其杀死,这手段极其恶劣,丧失人伦,影响极坏,为后续的混乱衰败开了一个坏头。只是可怜了李班同学,一心只读圣贤书,要不是叔父非要把皇位传给自己,说不定自己还能安享太平,得以善终,这下皇位没有了,小命也丢了。

李越李期两兄弟杀了准皇帝,经协商一致,由李期当皇帝,李越当建宁王,其他亲兄弟也相继加封爵位,而冷眼旁观的辅政大臣建宁王李寿也升一级当了汉王,并授予大都督之职,毕竟这个时候,还是需要这位遗命王叔的大力支持。

李期继位后,骄奢淫逸,肆意妄杀大臣,然后没收资产(我有理由怀疑他是专挑有钱人动手),甚至连亲生儿子也不明不白地被杀死。在朝政上,重用出谋划策的景骞、姚华和田褒几人,这些人出馊主意、溜须拍马在行,但处理国事的水平实在太差,导致李雄积累的家业逐步衰落。像李期这种靠阴谋诡计篡位上台的人,从未跟着父亲学过治国理政,他只知道谁的权力大、可能威胁自己的帝位,根本意识不到仁政民心才是江山的根本。回头想想,这个王叔李寿,现在被我封为汉王,这可是刘邦以前得过的称号啊,而且李寿还是先帝遗命的辅政大臣,德高望重,军心民心都远超自己,怎么看都不安全啊,于是不断派人监视。这让李寿如坐针毡,心想李期这小子是要过河拆桥啊,当初我没反对你当皇帝就算了,现在你屁股刚坐上龙椅就准备对我动手,于是多有防备,并暗中积蓄力量。

公元338年,李期还是忍不住动手试探,毒杀了李寿的养弟,这让李寿再也坐不住了,直接率军从绵阳杀到成都,儿子李势马上打开城门,李期做梦也没想到李寿动手如此果断,行动如此迅速,急忙认错。李寿一看,小子挺来事,那就先考验一下吧,去把李越等几个你的亲兄弟,还有你重用的几个混蛋砍了吧,李期是人在屋檐下,只得照做,当然,他做的时候肯定还想着是不是砍了这些人就能让李寿放过自己,继续做皇帝啊。但很明显,他想多了,李寿带着几万兄弟跑过来,杀了你那么多人,再继续让你当皇帝,那不是找死嘛。

当然,李寿也担心做皇帝会有报应,在归顺东晋和继续割据之间摇摆不定,就让人占了一卦,说是可以当几年天子,李寿想想也行,几年就几年吧,不枉干这一票,于是把李期废为邛都县公,软禁在别宫,自己当了皇帝。李期很失落,从皇帝降为县公,还被软禁,曾经的意气风发、曾经的肆意妄为、曾经的坏事都干不了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更何况叔叔还不一定让自己活多久,干脆一死了之,于是结束自己25年的生命,为成汉历史留下荒唐残忍的一笔。

李寿是李特兄弟李骧的儿子,不是李特后代,与李雄李期关系更疏远,不想沿用“成”的国号,正好自己是汉王,益州也由刘备的蜀汉经营日久,就定国号为“汉”吧,故史书上一直将该地李氏政权称为成汉。李寿自小敏而好学,雅量大度,崇尚礼仪,初登大位,效仿李雄宽仁节俭的作风,也很想干一番大事业,不断派兵袭扰东晋,恰逢后赵石虎磨刀霍霍向东晋,李寿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派使臣去后赵拜见石虎,同时集结7万水军,准备顺江而下,可是文臣武将坚决反对,李寿无奈,只得作罢。

可是使者这一去,联合攻打东晋的计划没达成,倒是为这位土皇帝打开了眼界:后赵石虎穷奢极欲,宫殿壮美华丽,后宫美女成千上万,而且石虎为人残暴,刑罚严峻,有错就杀,这种暴力反而极大的震慑了臣民,让人不敢有异心。这让李寿深受启发,原来还可以这样,又能享受又能征服别人,于是大加效仿,大肆征调工匠民夫修建宫殿、扩充太学,吃喝玩乐、荒废政务,一旦有人劝谏,非杀即打,搞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公元343年,李寿把自己玩死了,在位5年,也幸亏死的早,不然非得有人造反不可,这位曾经深受皇帝喜爱、部下拥护、百姓爱戴的优秀青年,坐上皇位,开了眼界后再也刹不住车,留下一片骂名,也让成汉的江山更加脆弱。

李寿死后,长子李势继位,这位勇敢帮父亲打开城门的孩子收获了最好的回报,但这孩子当上皇帝后,把李寿的恶习统统拿了过来,骄奢淫逸,肆意妄杀一个不少,好的那一面全部舍弃,做到这份上也不容易啊,只是苦了蜀地的百姓,这一方宁土再也无法安生。不过玩归玩,这位皇帝妻妾再多,就是生不出儿子,这让他的兄弟李广异常激动,毕竟龙椅这么舒服,哪天自己也去坐一下,于是在公元345年请求李势把自己立为皇太弟,当个皇帝预备队员。

李广这番操作让人瞠目结舌,皇位是不容染指的,人家这才坐上两年,你就眼巴巴的望着,还伸手去要,这不是找死吗?这东西就算想要也只能放心里,除非你的拳头比皇帝大,而且李势还那么年轻,说不定人家哪天就生出儿子了。果不其然,李势立马否决,顺便想把李广的汉王位置也给撸了,这时出来两神助攻的,重臣马当、解思明劝皇帝“您的兄弟不多,这个再给废了,可就危险了”。大家看看,这是什么话,兄弟不多就随便他们乱来吗?你俩作为朝中重臣,怕不是与他勾结在一起,是不是哪天就把我咔嚓了,于是直接杀了省事,然后派李奕拿下了李广,李广的皇太弟没做成,反被贬斥侮辱,直接抹脖子了。

要说马当、解思明这两辅助也挺背的,本是出于好意,出于公心,希望国家能稳定一点,你的位置坐稳一点,但是用错了方式,不过这两哥们政绩不错,口碑很好,李势这么一杀,反倒让自己更加孤立了。第二年(公元347年),活捉李广的李奕也造反了,短时间就有数万人跟随,直接攻打成都,看来蜀人着实恨那位狗皇帝到极点了,不过李奕这小子也是成不了气候,看着身后黑压压的一片兄弟,瞬间飘了,觉得自己头铁,单枪匹马就往城门冲,直接被射死,可笑又可悲。李奕死后,李势觉得皇位安稳了,依然延续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深居宫中,不见大臣,开心地享受着生活,可是天下已经变了,石虎死后的北方乱成了一锅粥,而南方的东晋已经稳定,桓温取得内外大权,暴风雨就要来了。

四、复归东晋

公元347年,李势才做了3年多的皇帝,忽闻东晋的大军打过来,带头大哥是权臣桓温,桓温这哥们可不是绣花枕头,而是出将入相的大人物,不等朝廷大军,自己带着一万人就冲向成汉腹地,还成功错开成汉前锋大军,直取成都。而成汉的大军听说桓温已经打到成都了,本就不多的军心直接溃散,各自逃命去了,李势无奈,只得坚守,可是困守成都几十年的成汉军又怎是桓温这群虎狼之师的对手,最终还是战败而逃,这一仗让成汉军心、民心涣散,更何况蜀中军民早就对成汉政权不满,纷纷归晋。

却说李势逃跑后,左思右想,觉得无路可逃,就写信给桓温投降,姿态极低,大力歌颂东晋和桓温,极力贬低自己,表述自己的苦衷,甚至背着棺材绑着自己再去投降,桓温一看,小子挺上道啊,去南京养老吧,蜀地我就笑纳了。不过,李势和成汉皇室去了南京后,东晋没有赶尽杀绝,李势还被封为归义侯,活了十多年。但是从一个肆意妄为的皇帝变成阶下囚,不知道他在余生里想了些什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能施行仁政,有所作为,有点危机意识,凭蜀中天险,也不至于被桓温万把人就给灭了。

李势投降后,桓温迅速扫平当地残余势力,大力笼络当地人心,还任命当地人周抚为益州刺史,其他官员也多有留用,让这些人感恩戴德,反正都是这个官,管他谁做皇帝,更何况成汉政权早已腐烂,所以即使后来范长生之子范贲再次占据成都称帝时,也并没有翻起多大波浪,很快就被平定,巴蜀这片大地再次从名义上回到东晋(毕竟桓温镇守荆州,后来更是遥控八州之地,权势熏天,东晋大部分地盘实际都在其掌控之中)。

成汉政权自304年李雄称王起,历经5个皇帝(不含范贲),于347年灭国,延续43年,除了李雄在位的30年安定祥和、有所作为之外,其他10多年时间不是在争皇位,就是皇帝在杀臣民,天府之国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这或许就是蜀地的悲哀,自古以来,包括其后,除刘邦外,没有人能从蜀地的温柔乡里走出去过(严格来说,刘邦也算不上,他只在汉中呆了不到一年,而且作为外来人口,从来没有偏安一隅的想法)。一旦天下有变,益州的地方官第一时间就产生割据一方的想法,哪怕是外来势力,进入之后也都想关起门来,好好享受天府之国的富庶,天然的屏障让这个温柔乡里的统治者丧失争夺天下的野心和斗志,没有了危机意识,统治者们转头掉进温柔的陷阱里,骄奢淫逸、大兴土木、争权夺利,大大的损耗民心国力,待外界大定时,一国之君也只有沦为阶下囚,可悲可叹!

蜀地就此再次纳入中原版图,在之后的整个十六国时期都没有再掀起大波澜,不过中原的凶恶、暴虐、残酷,远甚于成汉,欲知中原政权走向,欢迎阅读下一篇:纵览五胡十六国系列之二——迷失的王者(匈奴前赵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