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成汉:被西晋围追屠杀的流民如何在四川建立了乐土王朝?

 北斗维斟 2023-02-03 发布于贵州

四川的历史,就是一部割据的历史,古人有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然而,割据的时代未必不是一个好的时代。四川盆地周边大山环绕,中间沃野千里,可谓天府之国。在天下大乱时代,这里依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尤其在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相继发生,中原饿殍千里,而巴蜀建立的成汉政权却能够保一方无事,这段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没有生计的平民逃亡,却遭遇官府屠杀

西晋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没有之一。西晋是一个门阀时代,门阀士族田连阡陌,而广大的平民则无立锥之地。从291年开始,西晋就开始发生八王之乱,在长期的战乱中,北方经济遭遇了巨大的破坏。八王之乱尚未结束,永嘉之乱又发生,整个北方一片狼藉。

由于常年战乱,各种天灾也就无人治理,导致饥荒、瘟疫蔓延,惨不忍睹。《晋书》称当时“雍州以东,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马毛皆尽。又大疾疫,兼以饥馑……流尸满河,白骨蔽野”。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生存的平民只能四处流荡,成为了流民。但是历朝历代都十分忌惮流民的存在,因为流民会进一步破坏经济,毁掉一个王朝的根基。于是,西晋王朝就对这些流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驱逐,甚至卖为奴隶。

316年,匈奴围攻关中,关中遭到了严重的饥荒,长安死亡过半。百姓四处逃逃亡,其中大部分流亡到南阳,而西晋官员却驱逐他们回乡,于是流民揭竿而起;在巴蜀同样发生了战乱,许多流民逃到荆州,荆州刺史王澄就屠杀了8000人。湘州刺史荀跳想杀光流民,结果引发了起义。

关中另外一批流民则向巴蜀迁徙,这些流民以六郡大姓为领导,其中李氏成为其领袖。略阳李氏是賨(cóng)人,是古代巴人的后裔。流民迁徙时,到处都有饥荒和疾病,而李特、李庠兄弟“常营护振救之,由是得众心”。295年,李氏兄弟就被流民推举为了领袖。

流民涌入巴蜀后,益州刺史赵廞想割据一方,就拉拢李氏兄弟,让他们带领十万流民守边。不久,西晋又派耿滕为益州刺史,耿滕到任后,赵廞就杀耿滕,自称益州牧,正式成为了军阀。不过赵廞忌惮李氏势力,因而杀李庠等人。此时,李特在成都之外,刚好躲过一劫。不久,李特就带领流民7000杀回成都,赵廞败亡被部下所杀。

赵廞死后,西晋又任命任命罗尚为益州刺史,带领一万军队入蜀,并且命令四川的流民必须返回关中。当时流民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哪里肯回去。但是巴蜀的地方官可不管这些,他们一边催促流民上路,另一边则抢掠流民的物资。如此行为,只能导致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二,李特揭竿而起,建立成汉政权

面对官府的一次次催促,李特一方面要求宽限期限,一方面则结营收纳难民,因而有很多的流民来归附李特。益州刺史罗尚表面上答应了李特的请求,暗中则集结兵力准备屠杀流民。不久,他就派遣3万大军进攻流民大营,李特被迫带领流民反击。此战,流民别无选择,只能舍身奋战以求生存,结果官兵惨败。

随即,李特被推举为益州牧、大将军,他带领流民攻入成都。当时罗尚等西晋官员在四川十分残暴,不得人心,因而民间流传“李特尚可,罗尚杀我”的民谣。不过,巴蜀的豪强地主担心流民掠夺其土地,因而组建坞堡,和罗尚共同击败流民,李特也被杀害。

成汉时期的陶佣:颇有三星堆风格

李特被杀后,流民又推举李特的弟弟李流为首领。不久,李流病死,李特之子李雄带领流民继续斗争。到303年,李雄最终攻下了成都。304年,李雄自称成都王,正式建立了政权;306年,李雄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这时候距离西晋的灭亡还有10年

初期的大成政权只控制成都平原一带,而周边的南中、汉中和巴郡都在其他割据势力的控制之下。李雄一方面对周边势力用兵以扩大控制范围,一方面也加强内政建设,巩固政权。在军事上,李雄于310年派兵攻陷汉中,于311年击败罗尚势力,基本统一了巴蜀地区。

在经济上,他下令减免赋税,“男丁一岁谷三斛,女丁一斛五斗,疾病半之。户调绢不过数丈,绵不过数两。”这个赋税标准远远低于西晋。在文教上,他“乃兴文教,立学官”;在政治上,他承认豪强地主的特权,以取得巴蜀士人的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巴蜀地区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宽和政役,远至迩安,年丰谷登。”“事少役稀,百姓富实,至乃闾门不闭,路无拾遗,狱无滞囚,刑不滥及”。巴蜀成为了西晋时期少有的乐土之邦。

公元330年后,李雄开始向南中扩展,到333年,“大成”征服了南中地区,标志着西南地区也统一了。就在第二年,一代雄主李雄去世。在李雄的经营下,“大成”政权基本恢复了过去“蜀汉”的疆域,并拥有了能够和东晋抗衡的实力。可李雄去世后,“大成”的接班人能够经营好这个天府之国吗?

三,成汉的衰亡

在东晋十六国,江北出现了20多个政权,成汉只是其中一个。这些这些政权,尤其是以汉人为基础政权,如果不奉东晋为正朔,就很难得到士人的支持。凉州的张氏、东北的慕容氏、关中的苻氏在早期都接受东晋的册封,这是他们较为长久的原因,而冉魏称帝,二载即亡。

成汉在当时的地位十分尴尬。在早期,李雄就称帝,这就意味着李氏和司马氏并列了。但是巴蜀的门阀士族并不希望和东晋作对,因为两国交战会破坏巴蜀经济,因此他们都希望成汉能够对东晋称臣。许多和李氏合作的地方军阀、豪强也一起盟誓,约定成功后就尊东晋为正朔。然而,李氏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特权,因此这种矛盾无法解决。

成汉佣

刚开始,李氏政权依赖的是关中的流民集团,他们对西晋官方有深重的仇恨,因而可以同仇敌忾。但是随着巴蜀安定下来,流民的利益的巴蜀豪门逐渐趋同,双方都主张和东晋保持和平。当时的巴蜀人士认为:若和东晋为敌,则需要两面交战,蜀中没有这个实力;如果臣服东晋,就只需要配合东晋出兵汉中就可以,消耗很少。形势在变化,李氏的政策也必须改变。

334年,李雄刚去世,李氏宗族就发生了火拼。经过几年的杀戮,最终是李特的弟弟李寿取得了胜利,当上了皇帝。338年,他将国号改为了“汉”,因而历史上将此政权称为“成汉”。李寿刚即位,就背弃盟誓,与东晋为敌,结果导致境内人心惶惶。

李寿是一个贪图享乐之人,他早已失去了父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上台后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百姓疲于使役,呼嗟满道,思乱者十室而九”。340年,李寿和石虎约好共同出兵东晋,平分天下。李寿因而大规模建造船舰,制造武器,扩充军备。最终,李寿因为大臣反对而作罢。

340年,李寿去世,李势即位。李寿可以说是奢侈,但是李势就是彻底的昏庸了。他即位后滥杀无辜,导致上下离心,史称“诛残大臣,刑狱滥加,人怀危惧”。347年,东晋大将桓温西征,李势投降,成汉政权自此灭亡。

李氏的成汉政权在历史上存在了四十四年,对于西南地区的安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李氏政权毕竟只是一个割据政权,它没有进取天下的雄心,也没有保护一方的能力,最终只能被更强大的东晋王朝吞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