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史之乱时我想谈三件事 ·第一个,回纥的“纥”字读音为he,是回

 风吟楼 2023-08-23 发布于广东
安史之乱时我想谈三件事。
·第一个,回纥的“纥”字读音为he,是回鹘的“鹘”,是铁勒九姓之一,最初活动于蒙古高原。历史上曾有多种汉译名称,如乌护、乌纥、袁纥、韦纥、回纥等。唐朝时期,史书记载为回纥。公元788年,汗国向唐德宗上表,请求将“回纥he”改为“回鹘hu”,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
这个每天粉丝都在纠正的回鹘,就是在这个时候改名的。因此,请各位大佬千万不要再教我了!安史之乱时期,回纥的名字就叫回纥。
·第二个,《长安三万里》中的大诗人高适,为什么读世?雍王,即后来的唐德宗李适,为什么读Kuo?因为在汉字简化之前,高适和雍王根本不是同一个字。繁体字“适”才念世。例如,高髻“后”都是这个字,而古文中的“适”才念Kuo。
例如,唐德宗李适是孔子的弟子南宫适。这意味着,“适”和“厄”在历史上根本是两个字。只是在简化过程中,“厄”字被简化为“适”,使得它们成为同一个字。因此,大家看史书时感到困惑是很正常的。
与此类似的还有“后”这个字,现在“前后”和“皇后”都用“后”这个简化字。但实际上,“前后”的“后”和“皇后”、“王后”、“太后”中的“后”,原本都是“后”。这正是李适(kuo)不能读作李(shi),高Posit(shi)也不能读成高适(kuo)。
当然,如果当时的汉字简化考虑到这些因素,就不会产生现在的困惑了。
·第三个,有粉丝问我,登里可汗是回纥的新领袖,他的父亲和哥哥是太子叶护。因为篇幅有限,他不是主要内容,所以我没有详细介绍。不过,目前安史之乱的主要内容,很多都来自于这本《大唐兴亡三百年》。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整个大唐历史,对历史有强烈求知欲的、真心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要看这本书。不要以为七哥又换赛道了,也不要怪我。今天你又水了一期。这是为了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放心。还是老规矩,每天晚上六点到七点之间,我会继续更新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