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素問識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笑问客从he处来 2023-08-23 发布于辽宁

素問識>> 卷六

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禁數 志雲:數。幾也。言所當禁刺之處有幾也。高雲:數。條目也。帝承上二篇之意。謂刺要刺齊。其中必有所禁。故願聞禁數。

    要害 高雲:言各所要。亦各有所害。當詳察也。志雲:五髒有緊要爲害之處。要害二字。當知非刺中五髒。(顧炎武日知錄雲。南越尉佗傳。發兵守要害處。按漢書西南夷傳注。師古曰。要害者。在我爲要。于敵爲害也。此解未盡。要害。謂攻守必争之地。我可以害彼。彼可以害我。謂之害。人身亦有要害。素問。岐伯對黃帝曰:脈有要害。後漢來歙傳。中臣要害。)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高雲:人身面南。左東右西。肝主春生之氣。位居東方。故肝生于左。肺主秋收之氣。位居西方。故肺藏于右。

    心部于表腎治于裏 志雲:部。分也。心爲陽髒而主火。火性炎散。故心氣分部于表。腎爲陰髒而主水。水性寒凝。故腎氣主治于裏。

    脾爲之使 高雲:脾土王于四季。主營運水谷。以溉五髒。故爲之使。志雲:脾主爲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故爲之使。

    胃爲之市 志雲:心爲陽中之太陽。故部于表。腎爲陰中之太陰。故治于裏。蓋以四髒之氣。分左右表裏上下。脾胃居中。故爲之市。

    膈肓 吳雲:膈。膈膜也。肓。膈上無肉空處也。志雲:膈。膈膜也。内之膈肉。前連于胸之鸠尾。

    旁連于腹脅。後連于脊之十一椎。肓者。即募原之屬。其原出于臍下。名曰脖 。高雲:肓。臍旁肓俞穴也。

    簡按吳注腹中論雲。腔中無肉空隙之處。名曰肓。又注痹論雲。肓。腔中空虛無肉之處也。張則襲其說雲。肓者。凡腔腹肉理之間。上下空隙之處。皆謂之肓。并因誤讀王注雲布散于胸腹之中。空虛之處。熏其肓膜。王意豈以肓爲空虛之處乎。而張于本節。則全依楊義。楊注原于說文。蓋古來相傳之說。宜無異論。志雲:募原之屬。高雲:肓俞。皆臆造已。當與舉痛論及痹論參考。

    小心 馬雲:心之下。有心包絡。其形有黃脂裹心者。屬手厥陰經。自五椎(心俞)之下而推之。則包絡當垂至第七節而止。蓋心爲君主。爲大心。而包絡爲臣。爲小心也。吳雲:脊共二十一節。此言七節。下部之第七節也。其旁乃兩腎所系。左爲腎。右爲命門。命門者。相火也。相火代心君行事。故曰小心。張同。昂雲。旁者。兩腎也。中者。命門也。按心者性之郛。腎者命之根。兩腎中間。一點真陽。乃生身之根蒂。義取命門。蓋以此也。中有相火。能代心君行事。故曰小心。楊上善雲雲。吳亦主其說。蓋心君無爲。吾人一日動作雲爲。皆命門之相火也。馬注雲雲。若依此解。旁字似無着落。志雲:七節之旁。膈俞之間也。小。微也。細也。中有小心者。謂心氣之出于其間。極微極細。高同。簡按甲乙。亦作志心。王似指心包絡。楊則爲十四椎旁腎俞。而又雲:得名爲志者。心之神也。而陰陽類論。上空志心。王以爲小心。楊以爲入腎志于心神之義。楊注彼此義異。未太明晰。且凡脊椎從上數而至下。未有從下數而雲某椎者。亦覺不允。背 篇。心俞。在五焦(當作椎。下同。)之間。膈俞。在七焦之間。而心包俞。經文無所考。

    (銅人等。以心椎旁。爲厥陰俞。)王馬未爲得矣。吳張雖主楊。然命門 見于難經。相火固是運氣家之言。并非本經之義。志高杜撰無論矣。竊疑雲七節之旁。雲上空。既非心包。又非腎。必有别所指也。舉數說以俟考。

    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馬雲:順其所而不傷。則有福。逆其所而傷之。則有咎。所謂要害之當察者以此。

    刺中肝五日死 馬雲:五日。疑作三日。乃木生數也。高同。

    其動爲語 張雲:無故妄言也。簡按宣明五氣篇雲。心爲噫。肝爲語。腎爲嚏。肺爲咳。脾爲吞。

    全本。甲乙。作欠。非。

    刺中肺三日死 馬雲:三。疑爲五。王注。釋診要經終篇。以爲金生數四日畢。當至五日而死者。

    是也。高同。

    刺中膽一日半死 馬雲:膽爲六腑之一。當别于五髒。故另爲一節。一日半死。以其爲生數之半也。

    張雲:凡十一髒者。皆取決于膽。是謂中正之官。奇恒之腑。傷之者。其危極速。嘔出于胃。而膽證忌之。木邪犯土。見則死矣。高雲:邪氣髒腑病形篇雲。膽病者。嘔宿汁。故其動爲嘔。嘔。膽氣虛也。

    中大脈 馬雲:刺沖陽脈也。沖陽穴。爲胃經之原。(傷寒論。以爲趺陽之脈。)高雲:胃足陽明之脈。下足跗。其支者。别跗上。入足大指。交于足太陰。刺跗上。刺胃脈也。中大脈。中傷大指之經脈也。中大脈。而血出不止。則太陰之脈。不能循大指而上。故死。簡按大脈。蓋謂沖脈之别。靈動輸篇雲。沖脈。并少陰之經。下入内踝之後。入足下。其别者。斜入踝。出屬跗上。入大指之間。注諸絡。以溫足胫。又逆順肥瘦篇雲。其前者。伏行出跗屬。下循跗。入大指間。滲諸絡而溫肌肉。其已如此。今刺而中傷之。則所以緻死也。中。去聲。

    溜脈 甲乙。溜。作流。馬雲:溜。流同。按本輸篇雲。溜于魚際。則溜與流同。所謂溜脈者。凡脈與目流通者。皆是也。又按大惑論雲。五髒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爲之精。論疾診尺篇雲。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内者。少陽病。此皆溜脈之義也。吳張義同。志雲:溜脈者。脈之支别。浮見于皮膚之間者也。高雲:陰陽相過之脈也。簡按志高注。未見所據。今從馬義。

    腦戶 志雲:督脈。從腦戶而上。至于百會。囟會。乃頭骨兩分。内通于腦。若刺深。而誤中于腦者。立死。

    舌下 張雲:舌下脈者。任脈之廉泉穴。足少陰之标也。中脈太過。血出不止。則傷腎。腎虛則無氣。

    故令人喑。按憂恚無言篇曰。足之少陰。上系于舌。絡于橫骨。終于會厭。脈解篇曰。内奪而厥。則爲喑俳。此腎虛也。然則喑本于腎。無所疑矣。馬雲:王注以爲脾脈者。無義。

    刺足下布絡中脈 馬雲:布絡者。凡足之六經。皆有絡脈也。誤中其脈。而血又不出。則必邪不得散。而爲腫矣。王注止以爲然谷之中者。鑿之甚也。吳雲:浮淺散見之絡。中脈則過于深矣。簡按中。王讀如字。非。

    爲腫 張雲:若血不出。氣必随針而壅。故爲腫也。

    刺 中大脈 馬雲: 中之下。有一中字。去聲。張雲: 。足太陽委中穴也。刺委中。而中其大脈。傷陰氣于陽經。故令人仆倒且脫色也。簡按 下句。志高爲浮 穴。非。

    仆脫色 吳雲:太陽爲諸陽之會。故令如此。簡按經脈篇雲。甚者瀉之則悶。悶甚則仆不得言。悶則急坐之也。俱是後世所謂針暈也。詳見于針灸聚英等。

    刺氣街中脈 王注。中。如字。諸家讀爲去聲。今從之。

    爲腫鼠 甲乙。 。作 。千金作鼷。馬雲: 。當作鼷。刺氣街者。血中其脈。而血又不出,則血氣并聚于中。故内結爲腫在鼠鼷之中也。張同。吳雲: 。仆也。刺之中脈。血不得出。則爲腫。如鼠仆焉。簡按馬注爲是。但 不必改鼷。鼷。說文。小鼠也。 。玉篇。鼠名。巢源附骨疽候雲。産婦女人。喜着鼠●髂頭 膝間。知是 ●同義。即鼠鼷也。志高以爲鼠鼷 參。非。

    根蝕 熊音。蝕。音食。如蠶食葉。張雲:乳房。乃胸中氣血交湊之室。故刺乳上之穴。而誤中乳房。則氣結不散。留而爲腫。腫則必潰。且并乳根皆蝕。而難于愈也。簡按根。

    謂乳房之根。非乳根穴。吳雲:生膿根而内蝕。非。(漢書西羌傳。疽食浸淫。莫知所限。又後漢董卓傳。潰癰雖痛。勝于内食。)

    刺缺盆中内陷 志雲:缺盆在喉旁兩橫骨陷中。若缺盆然。故以爲名。刺缺盆中者。刺手陽明大腸脈也。手陽明之脈。下入缺盆。絡肺。下屬大腸。内陷氣洩者。脈内陷。而氣反洩于内也。針經曰:人之所生成者。血脈也。故爲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圓其末。令可以按脈勿陷。以緻其氣。蓋刺之要。氣至而有效。若内陷而氣反下洩。則爲咳喘之逆證矣。經雲。氣上沖胸。喘不能久立。病在大腸。蓋大腸爲肺之腑也。簡按志仍王注。缺盆中句。吳馬張高。依前例。以爲中其内陷之脈。恐泥。高雲:刺之過深。則爲内陷。下俱仿此。

    刺手魚腹内陷 志雲:魚腹。在手大指下。如魚腹之圓壯。手太陰之魚際穴也。肺主氣。而與大腸爲表裏。脈内陷。則血不得散。氣不得出。故爲腫。以上論手足頭項胸背。皆有要害之處。簡按諸家魚腹句。内陷句。爲是。

    刺陰股中大脈 張雲:陰股大脈。足太陰箕門血海之間。吳雲:脾腎肝三脈。皆行于陰股。志雲:陰股。足少陰經脈所循之處。大脈。大絡也。高雲:厥陰之脈。起于足大指。循陰股而上。刺陰股中。傷大指之經脈。故血出不止。簡按諸說不一。吳似允當。

    内漏 甲乙。無内字。吳雲:内漏。脈氣他洩而漏也。張雲:膿生耳底。是爲内漏。

    刺膝髌出液 馬雲:犢鼻。在膝髌之下。則犢鼻兩旁之上。爲膝髌也。張雲:髌。膝蓋骨也。簡按白虎通雲。髌。膝蓋骨也。聖濟總錄雲。髀樞下端。爲膝蓋骨者。左右共二。無勢多液。志雲:膝乃筋之會。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

    刺膺中陷中肺 馬雲:次中字。去聲。刺膺中之穴。如足陽明胃經氣戶庫房屋翳膺窗。足少陰腎經俞府或中之類。

    乃誤中雲門中府。則肺氣上洩。故爲病喘息而逆。仰首而息也。簡按此總言膺中諸穴。蓋肺位于胸膺中。故誤中肺。則爲雲雲證。不必中府雲門二穴。

    肘中 張雲:手太陰之尺澤。厥陰之曲澤者。是也。

    氣歸之 張雲:氣洩于此。則氣歸之。志雲:内陷者。不能瀉出其邪。而緻氣歸于内也。氣不得出,則血不得散。故不能屈伸也。簡按王注惡氣。恐非。

    刺陰股下三寸 馬雲:此言刺肝穴。而誤使内陷者。當遺溺也。王注爲腎經之絡。今按肝經有陰包穴。治遺溺。在膝上四寸。則正當股下三寸之處。腎經無穴。張雲:陰股之脈。足三陰也。皆上聚于陰器。惟少陰之在股間者。有經無穴。其在氣沖下三寸者。足厥陰之五裏也。主治腸中熱滿不得溺。若刺深内陷。令人遺溺不禁。當是此穴。然厥陰之陰包。陽明之箕門。皆治遺溺。若刺之太深。則溺反不止矣。

    腋下脅間 宋本。腋。作掖。馬吳張并同。高本作腋。注雲:腋。舊本訛掖。今改。手厥陰心包之脈。循胸出脅。上抵腋下。刺腋下脅間。刺心包之脈也。刺之過深。中傷内陷。脈不循經。上迫于肺。故令人咳。

    簡按腋字。說文所無。作掖爲正。腋下脅間。諸家仍王。言令人咳。則王注爲是。

     腸 馬雲: 腸。足魚腹中承筋穴。俗雲腳肚。吳雲: 。足腹也。張雲:足肚也。肉厚氣深。不易行散。故刺而内陷。則爲腫。志雲:俗名腿肚。

    匡上陷骨中脈 馬雲:匡。目眶也。俗雲眼眶。陷骨。謂匡骨也。脈。乃目之系也。中。去聲。高雲。匡上。目眶之上。眉間也。陷骨。絲竹空穴。眉後陷骨也。簡按匡。眶同。史記淮南王安傳。涕滿匡而橫流。是也。甲乙。絲竹空。在眉後陷者中。足少陽脈氣所發。外台。一名目 。高注似是。

    爲漏爲盲 張雲:流淚不止。而爲漏。視無所見。而爲盲。諸家并同。

    刺關節中液出 馬雲:中。平聲。高雲:關節。骨節交會之機關。淖液澤注于骨。骨屬屈伸。若刺關節中傷其液。緻液出而不能淖澤注骨。故不得屈伸。此舉刺之要害。皆爲刺禁者如此。簡按高。中。讀爲去聲。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