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8标本理论的治病原则

 bdcxrh 2023-08-23 发布于湖北



054标本理论的治病原则-因果的辨别
055标本理论的治病原则-只治本的时机
056标本理论的治病原则-标本同治的时机
057标本理论的治病原则-先治标再治本的时机
058标本理论的治病原则-先治本再治标的时机

054标本理论的治病原则-因果的辨别
这章节要介绍的是标本理论的治病原则,它主要是在讲治病是要治标,还是要治本。中医的特性很强调治本,可是有时候治标和治本还是有不同的时机,需要做一些取舍。

Slide2.png
基本上,标本其实就是所谓的因果。我们看到的症状其实都是病理上的「果」,它是最后呈现出来的状态,症状产生的基础则是来自于「因」。造成症状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本」,而症状就是我们所谓的「标」。中医的标本就是因果关系,有一句话说「无因不成果,有果必有因」,所以因果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把它掌握好。

标是果,本是因,从哪一个着手治疗则是取决于病情和时机。所以中医不一定只治本,但也不是只治标,而不治本。只把标治好,本都不顾,就等于只有把症状去掉,其它的都眼睛闭起来不管,这个不是我们中医治病的原则,中医无论怎么治,就算要先来治标,最后还是要回来把本治好,这样才能够完整的把病症治好,那才是中医的原则。只治标不治本不是中医的原则,中医的原则是:只治本、标本时治、先治标再治本、先治本再治标,总共有4种不同的可能性,我们接下来一个一个来为大家说明探讨。

055标本理论的治病原则-只治本的时机
Slide3.png
当症状是由病因直接产生的,只治本。也就是说患者的症状基本上就是他的病因,以下举几个例子:

脉管炎引起的水肿应该如何治疗?
只要把脉管炎治好,水肿就会消。这时候就不要管什么水肿,只要把脉管炎治好,治它的本,水肿自然会消掉。所以有时候治病很有趣,我们只要把它的本源去掉,病自然就好。这时就是只要治本就好,不要对着它的标去打,没有用。

肾小球肾炎引起的高血压应该如何治疗?
只要把肾小球肾炎治好,高血压就会消失,这就是只治本。

脾气虚引起的腹泻应该如何治疗?
只要健脾就好了,健脾后,其腹泻就会消失。

肾不纳气引起的哮喘应该如何治疗?
只要补肾,因为是肾造成的不纳气,所以只要把我们的本治好,标自然会消失的。中医很多时候会采取只治本的治疗原则。

056标本理论的治病原则-标本同治的时机
病因是本,症状是标,有时候治本到能够消除到标的时间太长,病人会非常痛苦的时候,就是我们进行「标本同治」的时机。

Slide4.png
「标本同治」最常用来治疗的问题是慢性病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如果只治本,这段期间他的临床症状仍会不断困扰他,所以必须在调整他的本时,同时去他的临床症状。另外还有一种是当两个不同的病因在同一个脏腑的时候,我们也是要标本同治。

举个例子,例如慢性脾气虚引起的崩漏,脾气虚就是脾胃的力量不够,能量差,崩漏就是月事完了之后流血不止,甚至造成贫血。此时,脾气虚是根本,可是当我们慢慢在调补脾气的过程,她的崩漏会造成严重的负担,血还在一直流,所以这时候就要在养好脾胃的同时,把崩漏也止住,可以使用的方剂是芎归胶艾汤,它里面有调整脾气虚的药,而且也有一些药物能够把崩漏马上停下来,以避免导致进一步的贫血,气血兼治,这个就是「标本同治」的一个例子。

057标本理论的治病原则-先治标再治本的时机
Slide5.png
「标本同治」是同时都去做,可是有些情况是没有办法同时治本的,因为治标和治本用的药物不一样,如果要同时兼顾,治标的效果便会比较慢。如果患者的症状还好,不是那么难受,不是那么紧急,也许可以标本同治。可是如果患者的症状非常的严重,非常紧急,此时就要先治标,不要管治本的事,先把标治好,等到患者的那些症状都消失了,再来慢慢调整体质。

也就是说,会影响生命的,就先治标再治本。

举例来说,一个脾虚痰多的病人,因为痰多造成气喘,无法呼吸。这时如果我们先补脾阳,他因为气喘就要无法呼吸,人就快不行了,这是会影响生命的,所以应该是先把气喘治好,先不要管补脾的事了,等到化痰平喘助呼吸做完了以后,他病情比较缓和一点,再回来治脾阳虚,让他不要再次发作。医生在临床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的取舍要非常注意,不要说患者都已经是气喘到无法呼吸,你还想治其本而开一个脾胃阳虚的药,这样调养还没调完,人都走掉了。遇到这种情况,要赶快先把气喘治好,这才是对他最重要的事情。「先治标,再治本」,把标治完之后,再来治本。

如果标的问题没有很严重,在用药可以兼顾的情况下,可以标本同治。如果情况很紧急,如果用药太多方向会有偏差或力量会分散的时候,就不要标本同治,而是先把最紧急的治完,使其缓解一点,再来治其本。

058标本理论的治病原则-先治本再治标的时机
标本理论的治病原则中的最后一个原则是「先治本,再治标」。

Slide6.png
「先治本,再治标」主要用在正气太过虚弱的患者,当然他的标也不是这么严重,所以才能够先治本。

有的病人是你怎么治标,标却都治不好,这是因为他的本太严重,也就是他的正气太过虚弱,这时治疗症状是治疗不来的,必须先把本治好。当一个患者的本质正气太过虚弱时,我们要先把太过虚弱的正气补起来,再来治任何症状就会很快。

以下举两个例子:

一个体质虚弱又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年人,现在又有风寒感冒时该如何治疗?
如果风寒感冒一治就好,那也就算了,但如果风寒感冒治完后却好像有点好,又没有完全好,或是马上又复发,反反复复的时候,这时候就要先治本,先把虚弱的体质治好,先扶正气,再治感冒。那你发现扶完正气之后,来治感冒就会事半功倍,效果才会出来。这个是很多时候治证的时候要注意的,尤其是老人家身体虚弱的人。

有肿瘤的病人,而且他又体力差、元气虚,应该如何治疗?
此时,千万不要马上用很强的药物来攻肿瘤。我们知道要攻阴实,要用攻坚的药,攻坚的药通常都是峻药,力量很强,如果患者的体力差、元气虚,我们直接攻坚,有时候肿瘤还没有攻完,人就先被你攻死,这是很危险的,所以这时候宜先补正气,待正气恢复,患者的元气就能恢复且体力也恢复比较好了。

因此,「先治标,再治本」、「先治本,再治标」或「标本同治」都是医者在判断病程时,用来决定其治疗计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