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作】中国味命名是好,是坏?

 清新语文郑刚 2023-08-23 发布于陕西

往期回顾

为高考作文注入有辨识度的传统美:以《窦娥冤》为例
【独家放送】2023年高考作文题解析,高考作文的“底层逻辑”
【佳作】2023年全国甲卷优秀作文,科技、时间、人,用人文精神对抗异化
【佳作】2023年全国乙卷优秀作文,文明互鉴,包容发展,美美与共
【佳作】2023年新高考1卷优秀作文:故事的力量
【佳作】2023年新高考2卷优秀作文:自己的空间,安静一下不被打扰
【技法指导】高考作文如何有烟火气、大气、灵气、书卷气?
【读书札记】关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我只推荐这本书
【回归教材】高考小说人物形象,教材典题整理(必修+选择性必修)
【回归教材】高考小说环境,典题整理(高考+部编教材)
【回归教材】高考小说情节,教材典题整理(必修+选择性必修)
【独家放送】2023年高考作文题解析,关注高考作文的“底层逻辑”,让备考有章可循
【全网首发】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Ⅱ卷,答案+解析
高考结束之后:哪十件事情是最应该做的?(请分享给考生)
高考作文精讲精练19:如何做到评分标准中的“符合题意”?(独家放送)
高考作文精讲精练18:高考实用优质分论点集锦
《装在套子里的人》:怎么逃脱套子?
文本细读《祝福》:乡土社会中的女性
评论:在“内卷”的时代,年轻人有“平躺”的权利吗?
原创:回不去的故乡
《芳华》影评:谁保存着你撕碎的芳华?(深度解读)
深度: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是什么?教育者在惩戒前应该知道这些!
老师最美是宽容
思考:荒谬的“感恩教育”?
《地久天长》影评:当时代的列车从每个人身上碾过
深度 |对邓晓芒《批判与启蒙》的“批判”: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困境与出路
思考:教育,教师应该坚守什么?
家长会发言稿:为什么我如此执着?(附家庭教育推荐书目)
高二语文第一课:在不确定性的时代,抓住仅有的确定性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披露,钱学森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给VR(虚拟现实技术)取过一个名字灵境,这与他对科技名词中国味的执念有关,他认为译词应汉语化,带点中国味

人民空军战机的名字也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韵味,歼-11系列双发重型战斗机的名字是应龙,出自《山海经》;直-10和直-19型侦察直升机分别被命名为霹雳火黑旋风,均以水浒人物命名。

对于这类命名,有人大赞其浓郁的民族性、文化味,也有人担心其功用性与国际性。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1.审题三步走

1)【审材料语】本题材料分两层,第一层介绍了钱学森先生对赋予科技名词中国味的执念,第二层介绍了中国空军战机充满浓厚的中国韵味。这两层内容属于同质材料,均谈到了中国味命名,这也是本篇作文写作的对象。

2)【审引导语】二元、三元、多元思辨类材料,需要先明确材料中的概念的内涵,明确各元素间的关系及其外延,进而做出综合判断。

由此可明确写作思路:①这类命名的确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性、文化味。②但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外国人带来理解上的障碍。③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一定不要浪费宣传中国文化的良好契机。

(3)【审要求】写作要求通常比较固定,对文体、标题、立意、字数等进行了限定。注意写作时不要超出此要求。

2.立意

本题的参考立意如下:

①文化与功用并重,民族与世界共舞

②彰文化本色,扬华夏其名

③厚植传承之根,增强文化自信

3、问题:

1)找错写作对象

本文的写作对象应为中国味命名,但是有少数考生忽视材料内容,将写作对象偷换为自己熟悉的传统文化,通篇谈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属于偏题作文。

2)思维模型建构不完整

行文中要体现思维的逻辑严密性,部分同学可能出现没有体现思辨性,只谈一方面、思维单一,辩证分析不深刻等问题。

3)论据使用不当

在具体行文中,有些作文的论据未能切合分论点,如论据曹雪设计冰墩墩萌出新高度,其美好祝愿俘获人民心不能支撑分论点中国味命名可以使民族性和国际性相交融

【优秀作文】

【范文1】

赋科技以古韵,融民族向国际

高三文1班 张亦萌

忆昔“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之畅想已成现实,神女当惊叹于“祝融”探火、“嫦娥”奔月。新兴技术被赋予传说典籍中的一脉惊鸿之名,不仅遥遥回应了祖先瑰丽的想象,也向世界展示独属中国文明的姿容,以民族的风姿,自信地步入国际之林。

古韵新声,弗失固有根脉。中国人是眷恋故土的,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来处。是“江畔何人初见月”唤起的对广宇的深邃思索;是万户以身殉道,将探索宇宙的期冀化为烟火;更是建国初期为科学事业隐姓埋名、沥尽心血将新中国科学事业推向国际前列。一脉相承的探索追问,一脉相承的生命情怀与家国情怀,何以不赋予大国重器以古韵——那泱泱中华来处之命名?那些冷冰冰的型号,在被命名的瞬间就有了温情,承托起千载的光阴与国人的殷殷切盼。我们该庆幸我们尚存民族之根。相形之下,那些因战火、侵略而泯灭的文明的子孙,孤独地徘徊在宏大的空间却无落脚之处,茫然而空虚地被时间裹挟向前。而我们仅仅念出那一个个心醉的名字,知晓它们背后是佑护祖国的技术,就有归属,就弗失根脉。

执民族之旗,立国际之林。所谓“国际”,是由强大者占据主导。语言、价值观、话语体系,赢弱的国家需要适应甚至迎合。百年前国人也曾因母语是汉语而被歧视,而受耻,钱玄同教授不会料到百年后汉字汉语的光芒,“汉语热”风靡世界。汉文化依旧是汉文化,只是承载了汉文明的国度强大了,有能力将这文明自豪地展示给穹宇。走向国际并不需消弥民族的特色,而需民族的自立自强,需这民族的文化将为国际尊敬、折服,成为“国际”。冬奥会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迎客松送客柳;大运会的变脸吉祥物无一不被赞誉。

这是文化的底气与自信,更是祖国的底气与自信。

不忘本来,开创未来。崭新的时代,崭新的文明交流方式,传统文化也当崭新示人。文化的暗纹嵌入科技发展的双翼,文化的源泉润养网络时代的草地,文化的生命力扎根在不断创新的业态、形式。我们得以在“北斗”的指引下吟哦太白的诗篇,畅游在数字技术丰富的博物馆,一吸一呼浸润文化。

对文明乐观与自信,即是对家国、对文化之自信,吾辈当怀对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乘理想之舟溯洄追寻那“在水一方”的复兴宏图!

【范文2】

自信取中国名字,自强立世界潮头

高三文2班 高馨元

泱泱华夏,浩浩九州,端方典雅的方块字,琅琅上口的中国名,维系着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血脉,呼唤着每个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中国味命名,既是诗意灵动的追求,又是接薪续火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当你的情人已改名叫玛丽,你又怎能再送她一曲《菩萨蛮》?”余光中怅惘地自语。中国名自具中国韵,平仄入耳,笔画入心。国际化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须站得定,看得清,不可数典忘祖,崇洋媚外。记得新闻中曾报道到这样一桩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一女子当街与人争执,自知理亏却拒不认错,高呼我在美国生活了六年,我有绿卡,你们这些农民有什么资格和我吵!”这种自命不凡的无理取闹恰是文化认同失落、文化自信缺失的体现。优越感来源于无知,无知滋长傲慢。饱满的麦穗总是低垂着头,高声喧哗的总是干瘪的稻壳。对自身定位的盲目和错乱缘于对父母之邦文化的无知,于是用虚张声势、张牙舞爪建立虚妄的自信。当你垂垂老矣,可会在某刻泪眼朦胧,只因依稀听得谁人在唤曾被你自己嗤之以鼻的乳名?

建立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需增加自身文化修养,更需国家强盛支撑。或有少许有识之士于风雨飘摇之际依旧丹心不改,但若欲使普罗大众皆具有民族自豪感,须令其切身感受到身为“吾国吾民”的幸运。“东方红”、“神舟”、“嫦娥”“墨子”“鸿蒙”……中国味名字的背后,是中国实力的彰显,中国智慧的体现。无强大国力的保障,再辉煌的文明都难逃式微甚至消亡的下场。昔日之玛雅,今日之印度,无不如是。

云涌风起,谁人举棋?“名者,实之宾也”。命名权、话语权,永远掌握在强者的手里。欲掌中焰火不息,须身能遮风蔽雨。吾辈青年,须不忘本来,面向未来,记得自己从哪来,明白自己到哪去。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让中国声音回荡在乾坤,让中国名字镌刻在脑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流击楫,舍我其谁?

扫码进入知识星球,获取更多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