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邵华∣随笔写作写什么?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3-08-23 发布于广东

随笔写作写什么?

中山市古镇镇曹二小学∣邵华

巴金先生说:“只有写,才会写。”对这句话,我自然是深信不疑的。但是,一线教师写作到底可以写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从来仔细思考和梳理过。加入中山市写作组后,我在“学习规程”里找到了答案。

“学习规程”里提到了三种写作,分别是随笔写作、论文写作和读书打卡。写作组将随笔写作放在了第一的位置,这或许是因为随笔写作的门槛更低,写作者更好上手。“学习规程”规定写作组成员的随笔内容可以是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培训心得、活动反思等。单看这些文字,我还是不知道我的第一篇随笔该如何下手。

郭老师在讲座时说过:“即使是一个矮子,当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时,也能看得较远。”我是第六期的学员,群里有六十多位老师都是我学习的对象。于是,我决定先向他们取经。我进入了大家上传随笔的QQ群,先下载了6月份被郭老师选中预定发表的随笔,初步感知优秀文章的模样;然后下载了7月份老师们的第一篇随笔,寻找写作切入点。我期待着从这些已有资源中获取我今后可以努力的方向。

浏览完优秀老师的随笔,我对随笔写作到底可以写什么有了更深的认识,脑子里凌乱的思路也慢慢变得清晰了。

一、教育叙事,为生命留痕

有人说,“写是'洗洁剂’,经常洗去自己头脑中的污垢;写也是'充电器’,不断为自己的大脑注入新的理念和动力。”每个老师的教育生命只有短短几十年,没有记叙,这几十年就真的是明日复明日,毫无新意。邓萍老师的《我是小蜗牛,笨拙但努力》回望了自己入职18年间,三次面对小学一年级第一节音乐课的不同场景,这样的记录为生命留了痕,是一次职业之旅的回望,更为自己展望未来注入了新的动力。

阅读这样的随笔,我觉得很畅快,因为这是我曾经忽视的点。其实每学期,每一年,每个班级,每一届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故事,记录这些故事是收集学生的成长碎片,更是我们回顾自己某一阶段教育生涯的一个契机。

今年7月我带的第二届学生毕业了,我也有一些值得记录的故事。我觉得我应该学习邓老师,将这些故事捡起来,写起来,为我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注脚。

二、教学反思,让成长有法

于永正老师说,“……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教学反思可以写自己的,也可以写别人的,即听课反思。作为还在成长中的教师,我们更需要听名师的好课,在优质课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发散自己的思维。无独有偶,陈婕妤老师在《在课例评析中学习成长》一文中就谈到了听课评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

关于课感,我相信“见多,才能识广”,去年我陆陆续续听了近百来节课例,也逼着自己做了听课记录。这一年,我听课记录的主体是别人的上课流程,有些特别喜欢的课甚至还花了大力气整理课堂实录,当然,我也会随机附上自己零碎的百字听课反思。这些反思以逆向思维倒推上课教师的设计思路为主,也有一些是评析上课教师的亮点金句。虽然写起来了,但我觉得还是比较零散,我应该试着将零散的要点连缀成文,最好变成一篇篇相对专业的听课反思的文章。

我看到写作组有些老师的教学反思已经有了专业论文的雏形,如果需要提交专业论文,他们肯定可以在较短时间将其完善成一篇完整的论文。只有这样的日积月累,才能有灵感的迸发。在写作组的随笔练习里,我希望自己每个月的作业至少有一篇听课或者上课反思,用对的方法让自己早日获得成长。

三、培训心得,以听促思促写

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每个老师每学期都会听不少的讲座培训,培训时大家可能会觉得专家老师分享交流的内容干货满满,然后呢?很多时候,没有然后。听完就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因为没有思考记录的意识,这些学习的记忆最终都将消散得无影无踪。

那么,如何榨干一个培训呢?张慧老师的《听郭哥讲读书七步法》和陈昌胜老师的《专业阅读再认识,磨脑七式传真知》给了我新的启示。张慧老师联系了自己的专业阅读经历,一一论证了郭老师分享的五种阅读方法,发现自己将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任务式阅读和聚焦式阅读,这样的记录和反思可以有效明晰这些阅读方法的功效和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非常高效。陈老师则从“坚定认识-掌握方法落实目标”这三个步骤梳理了听完讲座后,我们应该如何践行教师专业阅读,他的文字环环相扣,知行合一,很有高度。

其实,当时我也对郭老师的讲座进行了记录和反思,对比之下,我发现自己的记录是实录式的,流水账式的,反思是零碎的,没有自己的主题。而两位老师已经高屋建瓴,跳出了“庐山”,看到了这次讲座的“真面目。”听完了讲座,他们有自己个性化的思考,思考完记录之,也就完成了一次随笔写作,真是一举两得。

四、活动反思,使经验优化

成为一名老师后,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都会面对五花八门的活动,而且很多活动是你必须参加的。与其听到活动就唉声叹气,甚至退缩,不如直面活动,主动出击,在活动中历练自己。刘沙沙老师的《参加“我是讲书人”比赛有感》一文就记录了她参加“我是讲书人”比赛的经历和思考。如何让参加或举办过的活动最大化地为我所用活动后及时小结反思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很多活动会重复举办,不管是学科类的还是班主任的,不管你是指导者还是参加者,这些活动往往大同小异,如果具备一定的经验,活动是不是就不再那么面目可憎了呢?

教师的工作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好的经验从何而来?从活动反思中来。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每学期都会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很多活动,甚至也会自己设计一些活动。不过,我的反思积累意识不强,这就导致有些活动参加了,效果不佳。我带第二届学生时,面对同样的活动,只能在即将褪色的记忆中拼凑第一次举办某个活动的零星经验。如果有了活动反思意识,下一次回忆的重点就不是拼凑活动剪影,而应该是将积累的经验进行优化升级,从而让自己更加从容,参加或组织活动后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什么要进行随笔写作,随笔写作的教育叙事、教学反思、培训心得、活动反思等到底可以写些什么呢?对于为什么写和如何写的话题,我越写也越清晰了。感谢写作组老师的随笔对我的启发。郭老师说得对:“即使是一个矮子,当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时,也能看得较远。”即使我的写作以流水账式记录为主,但我也发现了我今后可以努力的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