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议事方法论 ![]() 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不断深化,社区可议、必议的事越来越多,而如何议事更有效、更能为居民感知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突破点,为此,笔者提出社区议事的五大原则。 ![]() 社区议事要有载体,要明确推动议事的主体,可以是正式组织,比如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都可以发起民主协商活动;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平台组织,很多地方建了各种各样的议事会、议事团、民情气象站……名称不一而足,甚至连“儿童友好社区”也在倡导建立“儿童议事会”;还可以是一些其他的非正式组织,那些基层接地气的组织,如扇子舞队等,都可以成为民主协商的主体。社区议事的载体无谓大小、无谓高下,参与者也并非一定是高层次、有代表性和有能力。议事协商是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无小事,民主协商应该无禁区。民主协商的载体是灵活多样的,怎么样有利于形成共识,就去创新怎样的载体,各个载体之间也可以联动,可以一起议事、集体议事或者联动议事,只要议题相关,都可以一起民主协商。 有一些社区工作者不喜欢议事,怕有反对者、怕议不成、怕麻烦,但在全党全国普遍重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情况下,以往习惯了的行政化的、自上而下的、走过场的议事观念要改变。不要怕麻烦,不能觉得邀请几个代表就行了,几个代表做不到更广泛的参与。现在很多城市提出了提高社区事务参与率的要求,甚至成为一个指标,因此要听取大多数居民的意见。不要怕有反对者,只要是理性、好的意见,就要让反对者表达,这样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而且有时候反对者需要的只是表达,让他表达了反而有利于提高他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不要怕失败,就算失败,也会种下一颗种子,一个改变的因,之后会有奇妙的变化。此外,社区议事要探索出一套制度,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议事制度,在地化的经验更有效。要把一些好的案例、好的技术进行经验总结,大力推广,支持专业的民主协商机构发展,促进社区民主协商的整体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要有实实在在的议题,不管议题大小,所有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话题、事件都可以成为社区议事的内容,大到法律法规,小到小区如何停车,都可以成为议题。怎样形成议题规划、议何事、何时议等,是摆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因为议事的成本越来越高,必须尊重议事的投入、产出与效率。要列出议题清单、要有议题标准、要形成制度,确定哪些事必须要大家参与,要全过程民主,哪些可以直接由物业或居委会来会直接办理。 要尊重每一个参与者、议事者,要促进真正的民主参与。市民需要真正的参与,而不是形式上的参与。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给居民提供真正参与和协商民主的机会,而不是把会议形式组织得很好。要有真实的议事过程,而不是形式上的流程。议事的全过程要能够表达居民意见,不管是反对者还是支持者都可以讲话,真实地把他们的意见表达出来,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共识。 协商要有实效,“协商于民”最终还是 “协商为民”,协商确定的内容要真能落地,改变社区、解决难题,要真的有用。议事不是茶话会,不能空议,议完之后要形成共识,一次不行就两次,总之最终要有公约或有决议,而且这些决议要落到实处。如果议了、决定了之后还是解决不了,那议事推动者就丧失了威信。当然,议而有效有个诀窍——议事有居民参与,议事有效也要有居民的参与,因为亲身参与,即使遇到困难,居民也会理解,甚至会主动向其他居民解释,不会产生新的怀疑和冲突。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3年3月下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