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工知识】如何创设分层的基层议事机制?

 社工实用知识 2023-10-20 发布于湖北

社区议事方法论


议而有效、议而有果。

议事方式有多种,在基层民主协商中,用得最多的是议事会、评议会、协调会,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三会”。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议事机制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层面(如街镇、社区、楼组、社团、社群等)和议事成本、议事能力、议事内容的差异性,可以采用不同的议事机制。

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首创以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为主要内容的“三会”制度,并进一步创新出与之配套的“三制”,即公示制、责任制、承诺制,又在“三会”前分别增设了“新三会”,即议题征询会、民主恳谈会和监督合议会,有效提升了基层民主自治水平。

发展至当下,议事机制已经较为完善,能够满足基层民主协商所需,要进一步精细化,就要根据不同的层面,创设选择分层的议事机制。

在街镇层面,要为社区议事创设相应机制:一是推出街镇社区议事清单,规定哪些事情必须要议,比如多少金额以上的、涉及哪些重点人群的、利益重大的,等等,把必须进行协商议事的事情形成清单,易于执行。同时,议题征询会、民主恳谈会和监督合议会要不要开,也要有具体的规定。

二是发布街镇社区议事导则,包括议事会由谁组成、要不要设立议事导师、有什么样的建议流程、有没有议事规则参考模板,等等。此类导则是工具书,是操作时的参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三是形成议事事项的反馈监督机制。有利于居民的事议过了还要督促“议而有行”,因此,要丰富反馈监督机制,用好“三制”,明确何事一定要公示、何事要签责任书、何事要有承诺等。

在社区层面,需要创新如下议事机制:一是探索社区整合议事。以往社区“一事一议”采用发问卷方式,业主不投票则默认认同投票结果,所以议事成本不高。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对居民参与率要求高,因此议事成本高企,议一件小事,也需要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等忙碌很长时间。整合议事就是对社区年度议题根据难度、优先等级等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讨论,将一些议题进行归并,从而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二是在地化的社区议事规则。根据社区居民特点,选择开放空间等灵活的议事方式;针对不同的事项,灵活选择使用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的形式以及是否使用“三制”“新三会”。判断用什么、怎么用的标准就是要能更好地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提升居民自治水平。
三是高效的议事机制。总体上说,社区议事与居民利益直接相关,但现代人工作生活忙碌,居民参与议事时间成本很高,因此,社区议事高效是现代化社区治理的一项要求。一线社工要积极探索社区议事的标准化、流程化、表单化,固化议事方式,使议事更便捷高效。同时,不断提升议事的引导能力,强化自身议事能力训练,成为专业议事导师,服务更多社区、机构、居民,解决更多社区问题。

在楼组、兴趣社团、志愿者服务队等居民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层面,要探索灵活实用的议事机制,怎么有利于提升议事效能、有利于强化社区参与意识,就怎么做。作为社工,要指导这些组织形成良好的参与习惯和高效的议事机制。一是议事地点要灵活,楼底、广场、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居民家中、小区凉亭等地都可以进行议事,不追求一定是正式场合。二是议事成员要灵活,涉及社群成员的小事,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议事成员,不是只有已经成立的议事会的成员才能议事,但一定要涉及所有的利益相关方或代表,成员参与方式可以灵活,可以到现场、可以在线,也可以委托他人。三是议事机制要灵活,在“三会”“三制”“新三会”的选择上,只求简单实用,不求规范严格,所有的灵活都是为了让社群更有活力。

需要注意的是,方式、流程可以简便灵活,但社区议事的基本规则、签字、社群公告等一个都不能少,更要实现议而有效、议而有果,这是一个社群核心影响力的来源。

(作者系上海静安区社邻家社区治理研究院创始人,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专业导师,上海市社会工作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首批高级社工师)
复制搜一搜分享收藏划线

人划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