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兰州家长 2023-08-24 发布于甘肃

20世纪50年代是全球航空设计师们疯狂追求速度的时代。由于喷气式发动机的出现和流行,人类飞行器的速度从螺旋桨时代500~600公里/小时,大踏步的跨越到超过1100公里/小时的水平,这正是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的基本时速。

在紧接着开始的冷战时代,美国和苏联为了制造出速度更快、飞得更高的轰炸机而开始展开竞争。因当时弹道导弹的技术还停留在初级水平,所以能够投下核武器的唯一手段只有战略轰炸机。

20世纪50年代轰炸机开发竞争的胜者非常明确。苏联只是模仿美国的B-29轰炸机,勉强制造出复制品,而美国却日新月异地推出了具有新性能的轰炸机。B-47战略轰炸机是首次配备了喷气发动机,最高飞行速度可达977km/h,因此当时苏联拥有的米格-15和米格-17很难拦截。再加上美国正在开发可以在平流层飞行的B-52轰炸机的消息传开后,苏联认为应该尽快开发能够拦截美国轰炸机的新型战斗机。苏联政府对米格设计局提出了以下要求。要达到2马赫的速度、最高66,000英尺的上升高度、安装雷达、搭载空对空导弹-------

米格-21战斗机:

1953年,朝鲜战争以后,世界开始追求超音速战斗机的潮流。米格设计局为了开发新型战斗机,从还在开发米格-19的团队中再次选拔核心人力,并组成了另外一个新的研究团队。但是研究组在开发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马赫2的速度是苏联开发的任何飞机都没有达到过的速度,而且也没有发动机、材料和各种数据。

研制初期,共制成两种原型机,一为三角翼型,另一为60度后掠翼型,两者除机翼不同外,其它部分设计相似。后掠翼型编号为E-2A,北约称之为“面板”(Faceplate)。两种型别对比试飞后,针对高空、高速、轻巧、爬升快,能截击入侵的敌轰炸机和高速目标, 作为国土防空截击机使用的设计思想, 采用了很薄的大后掠角三角翼。并由此发展了十几种改型,这就是后来的米格-21战斗机。苏联飞行员给它的外号是“三角琴”、波兰人则称它为“铅笔”。

在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空军由于作战任务的不同,因此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被称为前线航空兵,也就是'苏联空军';另一部分则是国土防空军,简称'防空军'。苏联空军之所以被分为空军和防空军,其实完全是由于其不同的作战任务而决定的。其中苏联空军的做作战任务主要是争夺前线制空权,掩护苏联地面装甲部队实施快速突进,以确保在未来的战争中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歼灭西方国家的重兵集团,并以最快的速度占领整个西欧。而苏联的防空军,其根本任务是保卫苏联本土免遭北约战略轰炸机的袭击,并且在和平时期负责拦截并摧毁西方的侦察机和侦察气球。

米格-21战斗机可以看作是该局设计的第一款'前线战斗机',因为在那之前,苏联并没有明确本土截击机和前线战斗机的性能差异和要求,所以在50年代后半期到60年代早期,我们可以看到,苏联的空军和防空军使用的武器大致相同,只是部署的地点和训练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从米格-21开始,米格设计局的设计思路也开始异化,正式分为前线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两条道路。

1955年米格-21的原型机,研制成功并且进行了试飞,北约组织称这款战机为“鱼窝”。1958年下半年,米格-21,开始在高尔基市的索克尔制造厂量,并且进入系列化。1965年1月第一架交付空军。

米格-21战斗机,全长14.7米,翼展7.154米,高度4.1米,空重5895公斤,最大起飞重量8800公斤。动力配置方面,主要搭载的引擎是一台图曼斯基R-11F-300 R-13/R-25涡轮喷射发动机,MF型最大的飞行速度达到2.2马赫,这个速度和现在美国有名的响尾蛇M型导弹一样,米格-21MF型最大的飞行高度为18,700米,最大航程1300公里,载弹量达到3000公斤,这比美国的B-25轰炸机的载弹量还要大。

米格-21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有两个主梁和一个辅梁。由液压助力器操纵副翼,装液压作动的大型“吹气”平板后缘襟翼。机身截面形状近似于圆形,最大直径为1.24米(不包括座舱)。冲压头部进气道,进气口直径0.87米。通过头部上部向前打开的舱门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维修,在沿机身从座舱延伸到垂直安定面的大型背鳍内装有操纵杆、电子设备、单口加油口盖和燃油箱。靠近机翼前缘处的机身下部两侧各有一块减速板,还有一块减速板设在腹鳍的前边,三块减速板均由液压操纵。

米格-21飞机最大起飞重量9600千克,装1台P-13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最大/加力)5100/66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2.1马赫,实用升限18400米,内部燃油航程1300千米,作战半径270千米。动力装置为一台P-13-300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为50.01千牛(5100千克),加力推力64.72千牛(6600千克)。进气锥自动无级调节。头部两侧有辅助进气门,座舱后机身两侧有防喘振放气门。燃油系统包括6个机身油箱和4个机翼整体油箱(两前两后),飞机内部装油2600升。另外,机翼下可带两个490升副油箱,机身下可挂一个490升或800升副油箱。主起落架舱门后的机身两侧可带固体起飞助推火箭。

米格21飞机具有出色的机动性和速度,在制空作战和空中格斗中表现出色。其最大速度可达2.1马赫,最大升限为19,000米,最大航程为1,200公里。该飞机搭载一门30毫米的GSh-30-1机炮,可在空中对地面和空中目标进行攻击。此外,它还可搭载各种导弹和火箭弹,包括R-60、R-73和Kh-66等。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R-60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R-73

20世纪60年代,苏联空军就装备了2500余架米格-21,与西方同级别的同代战斗机相比价格是较低,对第三世界国家很有吸引力,因此出口至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总产量超过6000架,捷克斯洛伐克和印度等国还进行了特许生产,在生产的高峰期,仅前苏联国内就有5条以上的生产线。另外,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及印度还各有一条,仍有四大洲的近50个国家空军在使用。

米格-21战斗机及其改进型共生产了10000多架,米格-21有20余种改型,除几种试验用改型,其余的外形尺寸变化不大,虽然重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换装推力加大的发动机, 因而飞行性能差别不大。 由于机载设备不同和武器不同,各型号的作战能力有明显差别。

米格-21F:最初的量产型,装备了R-11F-300发动机和RP-21雷达,可以携带两枚R-3S(K-13)空对空导弹或两门23毫米机炮。

米格-21PF:全天候型,装备了R-11F2-300发动机和RP-21MA雷达,可以携带两枚R-3S(K-13)或R-13M(K-13M)空对空导弹或两门23毫米机炮。

米格-21PFM:改进型,装备了R-13F2S-300发动机和RP-22雷达,可以携带四枚R-3S(K-13)或R-13M(K-13M)空对空导弹或一门30毫米机炮。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1PFM

米格-21FL:出口型,装备了R-11F2L300发动机和RP-SA雷达,可以携带两枚R3S(K13)或R60(K60)空对空导弹或两门23毫米机炮。

米格-21MF是米格-21SM的出口型,装备了R-13F2S-300发动机,可以携带R-3S、R-13M、R-60等空空导弹,也可以挂载空对地武器。米格-21MF在1971年开始生产,出口了约1000架,其中有大量卖给了印度、叙利亚、伊拉克等国。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1MF

米格-21bis是米格-21的最后一个量产型,装备了R-25-300发动机,推力达到73.5千牛顿,最大速度达到2230公里/小时。米格-21bis还安装了新型的雷达、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可以使用R-23、R-60M等空空导弹,也可以挂载各种空对地武器。米格-21bis在1972年开始生产,共制造了约2000架,其中有一半出口给了其他国家。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1bis

米格-21U/UTI是米格-21的双座教练型,采用串列式座舱布局,前后座位都有完整的仪表和控制装置。米格-21U/UTI在1962年首飞,1964年开始服役。该型号在苏联和其他国家都得到了广泛使用,共生产了约1500架。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1U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1US

米格-21 LanceR是罗马尼亚对其米格-21MF和bis进行的现代化改造计划,由以色列的埃尔比特系统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改造后的米格-21 LanceR安装了新型的雷达、电子设备、飞控系统和武器系统,可以使用AIM-9P、Python 3、R-73等空空导弹,也可以挂载各种空对地武器。改造工作从1993年开始进行,共涉及110架飞机,分为三个子型:LanceR A(攻击型)、LanceR B(教练型)和LanceR C(截击型)。改造后的米格-21 LanceR在1996年开始服役,并参加了2001年的科索沃战争。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1 LanceR

米格-21 Bison是印度对其米格-21bis进行的现代化改造计划,由俄罗斯和以色列提供技术支持。改造后的米格-21 Bison安装了新型的雷达、电子设备、飞控系统和武器系统,可以使用R-77、R-73等空空导弹,也可以挂载各种空对地武器。改造工作从1996年开始进行,共涉及125架飞机。改造后的米格-21 Bison在2000年开始服役,并参加了2019年的印巴喀什米尔空战。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1 Bison

米格-21-93是米格-21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经推出过一款基于米格-21的大改型号,增强了航电设备、武器系统和多功能大功率雷达。该型装备的Kopyo多功能大功率雷达属于关键性更新,安装于飞机头部和机身,对空对地能力显赫。另外米格-21-93装备有R-77空对空导弹(RVV-AE,即AA-12“蝮蛇”中距空对空导弹的出口型),Kh-29T电视制导空对地导弹和Kh-31/P2空对地反雷达导弹,是中国外销型战斗机“枭龙”(FC-1)的竞争对手。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1-93

作为米格-21的'老冤家',以色列也推出了一款基于米格-21MF的改进版,米格-21-2000型,其改装思路和米格-21-93类似,都是升级航电,让米格-21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后来该方案被罗马尼亚采用,并命名为'枪骑兵'。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枪骑兵'

中国引进米格-21的生产型,1961年3月30日签订引进合同,苏联颁发了米格-21F-13及其所用的R-11F-300涡喷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苏联提供技术、图纸和零件,中国国内建造米格-21F-13型,最早被称为“62式”,这是当时对飞机按年代命名的方法,1964年11月4日,航空工业部把“62式”正式命名为“歼击7型”,即歼-7。歼-7的生产型号有原型(国产化的米格-21F-13),歼-7I,F-7A,歼-7II,F-7B,F-7BS,歼-7H,歼-7IIA,F-7M,歼-7IIM,F-7P,F-7MP,歼-7III,歼-7D,歼教-7,FT-7,FT-7P,F-7MB和F-7等,其中F命名的为出口型号。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歼-7IIA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歼-7H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F-7MP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歼教-7

米格21飞机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世界上广泛使用,参与了多场战斗和冲突,包括中印边境战争、印巴战争、中越战争、阿富汗战争、乌干达战争等。20世纪80年代,苏联对阿富汗发动了入侵,苏联空军使用了大量的米格21飞机进行空中支援和空中打击。在战争中,苏联空军的米格21飞机面对了阿富汗游击队的地面火力和美国军队的地空导弹袭击,但仍然保持了相对的优势。在整个战争中,苏联空军的米格21飞机共击落了多架阿富汗反政府武装的直升机和飞机。

在印巴战争中,印度从苏联购入的米格-21,与巴基斯坦的美制F-104交战,印军的米格-21成功击落4架巴军F-104,给西欧的F-104使用国造成很大的震撼,也为米格-21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之后东德、伊拉克、北朝鲜、埃及、叙利亚都先后购买了米格-21。相反那些配备F-104的国家感到巨大的威胁。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F-104

越南战争期间,越共的米格-21更是在越南天空耀武扬威,多次与美军的F-4近距离空中战斗获胜,这使得美军不得不对F4进行了改良,随后F-4加装了新的机炮,因为米格-21的耀眼战绩,造成西方军事观察家高度震撼,使美国以米格-21为假想敌展开了F-16的研制。

在中东战争中,埃及与叙利亚也都购买了米格-21。投入到六日战争,赎罪日战争,黎巴嫩战役,而埃及和叙利亚两国的米格战机,由于受飞行员空战素质影响,都没有打过以军的F-4和F15。

1991年,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了海湾战争,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1飞机成为其主要的战斗机之一。在战争中,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1飞机面对了来自联军的空中打击和地空导弹攻击,但仍然保持了相当的战斗力。在其中一次空战中,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1飞机击落了一架美国空军的F-15E战斗机。

作为一款轻型的前线战斗机,苏联空军对米格-21的航程要求本来就不高,原因就是在于该机原本就是计划部署在靠近前线的野战机场,因此可以多次往返于前线和机场之间,灵活轻便,成本低廉就是米格-21的最重要战术指标。由于苏联的整个工业和科研体系一直和西方有较大差距,所以米格-21的要求实际上是以有限作战目标为设计要求,尽可能高性能的战斗机。这种设计思路贯穿了冷战时期,几乎整个米格设计局的飞机要求,所以米格设计局设计的战斗机,绝大多数都属于简单廉价轻便的前线战斗机。

米格-21之所以能大量外销,不光是其具有优秀的性能,还在于价格便宜,在性能上,不光速度快,可操作性强,维护要求低,要掌握米格-21的操作也相对容易,不过想要飞得好,技术过硬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由于大量的外销,使得米格-21“鱼窝”战斗机为多国空军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鱼窝”就是飞机中的AK-47,经统计约有50个国家使用过米格-21,这种飞机已经飞了55年,米格-21在26国空军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绰号:鱼窝

空重:59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9600千克

机长:15.4米

机高:4.13米

翼展:7.15米

机翼面积:23平方米

发动机:一台P-13-300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为50.01千牛(5100千克),加力推力64.72千牛(6600千克)。

最大速度:2.20马赫

作战航程:1300千米

升限:18700米

武器:1门Gsh-23型23毫米双管机炮,备弹200发;或挂4枚AA-2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

或4枚“先进环礁”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乘员:1人

产量:10000多架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1MF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印度的米格-21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1

米格-23战斗机:

上世纪60年代初,正值冷战的高峰期,在那个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全面战争的年代,固定的军用机场就像一颗有缝的鸡蛋,极其容易在第一波打击中被摧毁,便于快速建设的野战机场虽好,但有一个致命缺点:跑道质量不及永备机场,且长度一般不会太长以方便在地形狭小的地方建设(或直接使用战备公路),这就使得冷战双方都需要一款能够进行短距起降的战机,于是航空工业部下令开发一款拥有短距起降能力,载弹量大,航程远,且拥有高空高速能力的战机。

从1964年开始苏联开始大力研制新飞机,对标的飞机为第三代战斗机 F-4“鬼怪”,飞机研发由米高扬设计局负责,预定为米格-23。这款新飞机的设计目标是一种多用途战斗机,不仅能够进行近距离作战,还能够进行超视距空战和对地面目标打击。那时还是个讲究速度的时代,最高速度必须超过2马赫,起降距离必须足够短才能在损毁的跑道上起飞。

和苏霍伊,雅科夫列夫设计局一样,米格设计局也想用在机身上加升力发动机的方式来改善起降性能,并设计了一种原型机来验证这个想法。该型侧面看上去和米格-23一样但有三点不同:用三角翼,机身中部有向下的小发动机,进气道入口处用半圆调节锥(和法国的幻影机一样)而不是用竖板调节,该型代号米格-23-01。

1967年3月,米格-23-01首次试飞失败,设计师们发展采用变后掠翼的米格-23-11原型机。当时从米格-21所用的发动机改进而来的R-27发动机已经做好。1967年4月10日,变后掠翼原型机米格-23-11首飞成功(机翼设定在16度后掠角)。在两天以后的第二次试飞中,试飞员成功地飞了所有的三种后掠角。设计师根据在试飞中发现的问题,重新设计了机翼(增大了机翼面积),改良后的原型机成功试飞了97次。1968年11月6日米高扬签发了试飞总结报告,该型迅速通过国家鉴定,被批准大批量生产。

采用可变后掠角度的机翼是“米格”-23区别其他“米格”战斗机的典型特征,作为苏联第一种采用变后掠翼设计的战斗机。 其活动翼面是通过一个合金钢锻件制造的接头绕着中央翼盒外侧的转轴转动,转轴接头的运动是依靠固定在接头摇臂上的一根40毫米直径的拉杆轴来与B∏-23C螺旋转换器联接。“米格”-23机翼活动段联接部分的剖面厚度只有192毫米,固定翼段外侧转轴的位置也比较靠近机身,这样在结构上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的设计很适合于大量生产的需要。

米格-23突出的性能是平飞速度大,高空时达2.35倍音速,低空表速达1350公里/小时,且水平加速性好,利于低空突防、高速拦截和攻击后脱离。但该机的高空性能不突出,中低空机动性较差,如在5000米高度、0.9倍音速的最小盘旋半径为2200米,而它的对地攻击型由于武器挂载量较大,航程较远,低空突防速度大、装甲防护较好,倒不失为一种对地攻击能力较强的战斗机。

米格-23战斗机的外形脱离了米格战斗机头部进气的传统设计,改为两侧进气,得以在头部安装大直径天线的火控雷达,实现了超视距攻击。米格-23还突破了米格飞机的重量轻、体积小,机动性能好的传统设计,具备以下特点:圆锥形头部,背鳍较高,后视野有限,改型的头部形状与米格-27相似。

米格-23战斗机的武器系统包括一门GSh-23L 23毫米机炮,载弹200发,以及六个外挂点,可携带各种类型的空对空导弹、空对地火箭弹和航空炸弹,总外挂重量可达3000千克3。该机的航电系统包括RP-22“蓝宝石”火控雷达,可实现超视距作战能力——可发射新型中程空对空导弹。

米格-23战斗机采用变后掠翼技术,改善了起降性能和增大了航程。米格-23安装有4个机身油箱,两个机翼油箱,内部载油量为5750升,飞机下可挂3个800升副油箱。进气道及喷口可调节,在起落架后的机身两侧有接头,可装助推火箭以缩短起飞距离。航程较远,作战半径大。其作战半径可达1160千米。

米格23在苏联空中力量体系中则起到了类似F-4战机的作用,二者都在日后发展出了种类繁多的衍生型号,拥有完善的多用途能力,包括制空战斗,截击作战,对地打击等。米格23是苏联第一款功能全面,航程远,载重大的战机,它的出现模糊了VVS与PVO的界限,使得PVO在大量接装米格23MLA/MLD的八十年代不仅承担使用米格31执行截击任务的职责,也承担了与VVS协同配合使用米格23战机执行制空作战的职责。衍生出的米格23B/BN,米格27家族则更是担负起了对地打击主力中坚的任务。

米格23于1967年6月10日正式首飞,首批生产型号为米格-23S,米格-23M,米格-23MS,米格-23MF。这里面只有M型拥有发射中距弹的能力(MF型只有23-11/A可以发射中距弹),另外两种都不能发射中距弹,也就没有超视距空战的能力,后续生产的改进型主要有米格-23ML,MLA,MLD。其中MLD是在返厂时改装的,因为当时已经是1982年,米格-29和苏-27都快首飞了,米格设计局也就没有再制造老旧的米格-23,米格-23 UB是另一个大量生产的型号,作为教练机使用。

此外,米格-23还有A,B,BN,BK,BM这几个型号,A型为舰载型,计划为1160型航母舰载机,但由于航母计划被取消,该计划转为舰载机验证机,飞行数据用于T-10K(苏-33)和米格-29K的研制,B,BN,BK,BM四型均为对地攻击特化改进型,在这四个型号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款对地攻击机米格-27,这几个型号除米格-27外都没有大批量生产。

米格-23S为最初生产型米格-23,内部编号23-11,北约称“鞭挞者-A”。该型装备一具最大推力68.04千牛,加力推力97.84千牛的图曼斯基R-27-F2M-300发动机。装备由米格-21比斯歼击机的S-21“木鸟”雷达改进的RP-22“蓝宝石”火控雷达,使用R-3R近程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与R-3S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机身后部装有4块减速板,在垂直尾翼根部装有减速伞舱。与原型机相比,后移了垂直尾翼,装备了折叠腹鳍。米格-23S只在1969年-1970年少量生产了50架供测试使用。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3S

米格-23M是主要生产型,内部编号23-11M,北约称“鞭挞者-B”。米格-23M是生产得最多的一种米格-23。采用一具最大推力81.83千牛,加力推力113.84千牛的图曼斯基R-29-300发动机。与先前型号相比,该型号重新设计了头部部分以便容纳新研制的雷达,机翼前移0.61米,加大了可动机翼段的弦长,缩短后机身,采用较小的背鳍。部分具有核打击能力。于1972年装备苏联空军。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3M

米格-23MS为防止机密技术泄露而特别设计的出口型号,采用推力100千牛的图曼斯基R-27F2M-300发动机。采用改进型“木鸟”雷达或“蓝宝石”雷达,移除了红外搜索跟踪系统与多普勒导航系统。出口叙利亚、伊拉克、埃及。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3MS

米格-23ML为改进型米格-23,北约称“鞭挞者-G”。设计上减小了垂尾面积,采用了图曼斯基R-35F-300发动机与具备下视下射能力的Sphir-23ML雷达,头部下加装TP-32M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吊舱,于1976年-1981年生产。

米格-23UB为双座教练型米格-23,也称米格-23UM。内部编号23-51,1969年5月首飞。首机由一架米格-23S型改装,后由米格-23M型改装。1970年-1978年共生产了769架。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3UB

米格-23B为对地攻击型米格-23,北约称“鞭挞者-F”,内部编号32-34。米格-23B在米格-23S的基础上改装。包括重新设计的头部,更好的前向与下视视野,变短的后机身等。使用1台112千牛的留里卡AL-21F-300发动机。取消了雷达,加强了结构强度并安装油箱惰性气体防火系统。翼根整流罩内装有导弹制导照射装置与电视摄像机。1970年8月20日首飞,1971年开始生产。

米格-23BK为对地攻击型米格-23,北约称“鞭挞者-H”,内部编号32-36。

米格-27:自米格-23BM与米格-23BK发展而来。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7

1970年,米格-23开始服役,主要装备苏联空军歼击-轰炸航空兵团,是苏联20世纪80年代主要截击机种之一,约3000架,此外米格-23大量出口外销给世界各国。米格-23在历史上出口给了许多国家,主要是东欧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还有大量第三世界国家,其中朝鲜是一个重要的用户,外界已知目前朝鲜用于约40-50架米格-23ML,10架米格-23UB。不过这其中能飞的大约还有一半以上,但购买的导弹武器早已过保,实际战斗力还是个迷,该机最新一次亮相是在去年的朝鲜人民军建军节阅兵式上,机况看起来还可以。此外,安哥拉,印度,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也均有购买,中国也于上世纪80年代从埃及获得了一家米格-23MS,美国和以色列也获得了数量不等的米格-23。

1974年到1985年间,叙利亚和以色列的战绩比较:从1974年4月19日到1983年10月4日,叙利亚使用米格-23战斗机击落以色列战斗机17架;从1982年6月7日到1985年11月20日,以色列击落叙利亚米格-23战斗机12架。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叙利亚的米格-23

1985年苏联给安哥拉送去50架米格-23MF,由古巴驾驶员驾驶在南部与南非空军的幻影F1C和幻影Ⅲ展开空战。先是米格-23MF被击落1架;之后米格-23MF用AA-8近距格斗导弹击落数架幻影F-1C和幻影Ⅲ,夺得了制空权。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安哥拉空军米格-23

1989年7月在平常不过的一天,苏联的飞行员斯库里金从苏联空军驻地驾驶一架米格-23进行飞行训练。飞机在起飞没多久后,意外便发生了。发动机坏了很快没有推力了,接着飞机便开始下降,指挥中心命令斯库里金抓紧跳伞逃生!为了在逃生后,飞机坠落时不会对地面普通的人造成伤亡,斯库里金在最后逃生的时刻,还把米格-23战机对准了波罗的后海,为它最后的归宿寻找好了地方,然后斯库里金就启动了跳伞按钮,最后跳伞成功。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一幕发生了,在没有飞行员驾驶的情况下,米格-23战机竟然又恢复了动力,重新飞了起来,这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米格-23在飞行员弹射逃生后继续飞行900千米,飞越波兰、民主德国、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5国领空,最后因燃料耗尽坠毁在比利时,造成一名18岁男子死亡。有人笑称:这么说米格-23才是第一代“无人机”啊。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3战斗机,北约称之为“鞭挞者”。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变后掠翼单座单发超音速战斗机,是前苏联第一种重型战斗机,也是米高扬一生中最后一个亲自挂帅的项目。他本人在1969年5月27日于办公室中心脏病突然发作,被立即送入医院,从此一病不起,经若干次大小手术后于最后一次心脏手术后不治去世。为纪念他,米高扬的办公室内的摆设至今仍保持着他最后一个工作日时的样子。

米格-23战斗机是研究苏联冷战时期空中力量体系变迁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在苏联冷战时期空中力量体系变迁历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米格23之前,苏联空军(VVS)与国土防空军(PVO)几乎是分立的,VVS使用米格21为代表的前线制空战机,PVO则使用例如苏15的截击机,作战功能较为单一。米格23在苏联空中力量体系中则起到了类似F-4战机的作用,二者都在日后发展出了种类繁多的衍生型号,拥有完善的多用途能力,包括制空战斗,截击作战,对地打击等。米格23是苏联第一款功能全面,航程远,载重大的战机,它的出现模糊了VVS与PVO的界限。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早期作为苏联空军乃至华约其他国家空军的绝对主力一手撑起了红色天穹。

绰号:鞭挞者

空重:959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8030千克

机长:15.88米(不计空速管),16.71米(计空速管)

机高:4.82米

翼展:全展开(后掠角18°40′):13.97米,全后掠(后掠角74°40′):7.78米

机翼面积:37.35平方米

发动机:一台R-35-300加力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为127千牛

最大速度:2.35马赫

作战航程:2900千米

作战半径:1160千米

升限:18300米

武器:1门Gsh-23型23毫米双管机炮;2枚P-23中距空对空导弹,4枚P-60近距空对空导弹

乘员:1人(单座);2人(双座)

产量:约3000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3战斗机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3战斗机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3战斗机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3战斗机

米格-25战斗机:

70年代是冷战高峰期,苏联实在太大了,老美的侦察机经常去骚扰,其中美军最嚣张的U2侦察机一度在苏联上空翱翔如入无人之境。赫鲁晓夫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打下了U2,这款世界最先进,飞的最高的侦察机再也不敢踏足苏联领空。但美军新一代的侦察机SR-71(黑鸟)横空出世后,它高达3马赫的巡航速度,加上两万四千米升限,肆无忌惮的飞行就又开始上演了。苏联急需 “飞的更高、更快、更远 飞”的截击机,挽回颜面。

为了对付黑鸟SR-71,苏联军方要求:飞行高度要达到3万米以上,最高速度达到3马赫。米高扬设计局再次交了一份答卷,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北约代号 “狐蝠”的米格-25战斗机。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黑鸟SR-71

1960年,苏联正式启动了米格-25战斗机的研制。1961年3月10日,米高扬设计局签署了研制米格-25截击型原型机的指令。1964年3月6日,第一架米格-25侦察型原型机E-155R-1升空首飞。同年9月9日,第二架米格-25截击型原型机E-155P-1开始试飞。随后第三架米格-25侦察型原型机E-155R-3也参加试飞。上述三架米格-25原型机各装两台R-15B-300发动机。

1969年至1970年,米格-25R侦察型飞机和米格-25P截击型飞机先后通过苏联国家验收并正式投产。1965年至1977年间,米格-25原型机以E-266代号在历次试飞中创造了8项飞行速度、9项飞行高度和6项爬升时间的世界纪录。1971年,改型侦察机米格-25RB试飞并投产。1972年5月和12月,米格-25RB侦察型和米格-25P截击型战斗机分批交付苏联空军部队使用。是世界上第一种突破3马赫的高空高速战斗机

米格25超音速截击机长22.3米,翼展13.95米,高5.7米,最大起飞重量可达41吨,体型相当壮硕,之所以这么大的重量,是因为该机设计要求飞行速度高达三马赫,基体表面和空气产生的摩擦会产生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这样的高温对于传统的航空铝合金这是致命的威胁。

为了应对高速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美国采用的是大规模使用钛合金制造飞机的方式,但是由于冶炼技术和金属加工技术的限制,资源丰富的苏联当时还加工不出合格的钛合金机体结构和飞机蒙皮,所以苏联人发挥了简单粗暴的传统,直接采用钢材来制造米格25截击机。

米格-25采用了双发动机、高翼载荷和钛合金材料的结构,使得该机具有极高的耐高温、耐低温和抗风剪能力。该机的最高速度达到马赫数3.0,可以在短时间内飞行到高空,具有很好的超音速飞行能力。同时,米格-25还配备了先进的雷达和导弹系统,可以对敌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和跟踪。

米格25的航程可达3000公里,最大作战半径约为1300公里。但是由于过高的飞行速度使得机体很容易因为过热而膨胀,特别是对发动机有很大影响,所以采用了一些先进的降温措施,例如借助于玻璃纤维隔热毯防止高温传给机身油箱,另外使用空气检蒸汽热交换器来给进气道降温,这些措施很好的保障了米格25在高速下的飞行安全。

米格-25搭载的是一台绰号「火狐」的雷达,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4年的自动防空系统雷达。「得益」于当时苏联落后的电子工业,这玩意儿被设计成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工业怪物:雷达天线直径达到85厘米,重量达到了半吨,功率更是达到了600千瓦,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机载雷达之一。

以体型和重量为代价,火狐的性能倒也过得去:虽然许多文章声称它可以探测100公里外的飞行单位,但根据苏联空军官方文件显示,该雷达在50公里外探测图-16轰炸机时只有60%的有效概率,而在探测米格-19战斗机时,有效探测距离会被缩短到30-45公里,锁定距离为22-32公里。

米格-25战机的主要武器是空对空导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R-40“毒辣”导弹,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空空导弹,拥有定位系统,在获取目标后能实现定位轰炸,超视距拦截能力。在米格-25P战斗机的时代,由于雷达性能的限制,R-40R的有效射击距离只有40千米左右;而在米格-25PD战斗机服役以后,R-40R在更换了导引头之后,其有效射程几乎翻了一倍,达到了75千米,其作战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R-40导弹的被动红外末制导型号被称作R-40T,其与R-40R一样采用了无线电指令的中继制导模式,由于20世纪60年代红外制导技术的限制,R-40T的红外制导装置只能导引该导弹对目标红外特征较为明显的尾部发起有效打击,只有在打击如SR-71侦察机的气动加热十分明显的高速目标时,R-40T才能进行有效的迎头拦射。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R-40“毒辣”导弹

米格-25P、米格-25PD和米格-25PDS为代表的高空截击型战斗机,1978年,改进型米格-25PD截击机投产,苏军航空兵中的米格-25P截击机随后都在大修厂被改装成PD型,并一直生产到1982年。继而又全部加装了空中加油管,更名为米格-25PDS截击机。阿尔及利亚,伊拉克,伊朗,叙利亚都买了这一型飞机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5PD

米格-25R为代表的侦察机。该机1964年3月6日首飞,装备R-15B-300涡喷发动机发动机,飞机没安装武器系统,机头处装了一套照相设备,照相机可用一具650毫米焦距的镜头或1300毫米焦距的镜头,前者可覆盖5倍于飞行高度的地区(如飞行高度2万米,则侦照可覆盖110千米)而后者可侦照覆盖2.5倍于飞行高度的地区。米格-25R侦察机于1969年开始在高尔基城量产。此型先后被出口到阿尔及利亚,保加利亚,印度和伊拉克。在伊拉克的侦察型全被伊拉克改成了侦察轰炸型。

米格-25RB、米格-25RBV和米格-25BM为代表的侦察轰炸机。苏军根据需要在1969年提出要求生产侦察轰炸型米格-25,编号为米格-25RB型。1970年开始量产,且把所有的前期米格-25R型都改成了米格-25RB侦察轰炸机。米格-25RB侦察轰炸机可带6枚500千克炸弹,也可在机身下挂5300升副油箱。米格-25BM则是专门改装挂载Kh-58反辐射导弹,用于摧毁敌方地面雷达的型号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5RB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5BM

以米格-25PU、米格-25RU为代表的教练机,PU型是截击型教练机于1968年投产,而RU型是侦察型教练机于1972年投产。两型教练机均没有武器装备及格斗能力。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5RU

1967年,苏联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航展,并确保美国人正在观看。这个事件甚至为西方观众提供了英语广播。苏联首次展示了几架新飞机,但他们将最好的留到了最后。在最后10分钟,三架米格-25的原型飞机轰鸣着飞过了观众。这是任何苏联以外的人第一次看到这种新飞机。仅仅几个月后,苏联开始创造惊人的新世界速度和高度记录。美国空军参谋长甚至公开承认,苏联首次拥有了美国无法匹敌的喷气式飞机。对于这种神秘的新型喷气式飞机所带来的威胁激励美国大幅提高其下一代战斗机的性能目标。

1971年秋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夕,4架苏联米格-25R侦察型进驻埃及,不时前往以色列上空侦察。以色列空军派出了当时西方最好的战斗机——美国研制的F-4“鬼怪”拦截。米格-25P打开了加力燃烧室,一会就抛开了尾追的F-4。F-4连忙发射AIM-9“响尾蛇”近距空对空导弹,试图导弹尾追米格-25,没想到连导弹都没追上。此时以色列地面站发现,这架米格-25的速度超过了3.2马赫,让西方震惊。

长达十年之久,米格-25一直是个谜团,并继续让西方情报部门感到担忧。1976年9月6日,苏联空军飞行员维克托·别连科驾驶一架米格-25战斗机叛逃美国。别连科在执行任务时突然改变了航向,切断了信号和无线跟踪器,向日本方向飞去。他成功躲过了日本自卫队的拦截,在日本一个民用机场降落。他向日本警察求助,表示他想要逃离苏联,前往美国,希望得到保护和帮助。美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立刻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将米格-25战机运送到了美国。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维克托·别连科

美国人迫不及待地对米格-25战机进行了拆解和分析,希望从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技术和信息。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他们得到的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米格-25战机虽然速度惊人,但是却牺牲了很多其他方面。它的雷达和电子设备都比美国的落后,甚至连机炮都没有。它的发动机虽然强大,但是却非常耗油,而且只能在高空高速飞行时发挥作用,在低空或超音速以下飞行时性能大打折扣。它的机身和机翼都是用钢铁制造的,而不是先进的合金材料,这使得它非常重,而且无法承受高温。它的机动性也很差,无法与美国的战机进行空战。

美国人对米格-25战机感到失望和愤怒,觉得自己被耍了一把。他们原以为这是一架超级战机,结果却是一架过时的废铁。他们没有从中得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反而浪费了时间和金钱。美国人最后将米格-25战机的零件还给了苏联,表示对这件事的不满。这件事对苏联来说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米格-25战机在叛逃事件中展示了它的速度和隐身能力,让全世界都对它刮目相看。苏联利用这个机会,宣布解除出口限制,出售米格-25战机给其他国家。许多国家都对米格-25战机感兴趣,纷纷下单购买。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25凭借高速性能,也给了美军不少压力。曾至少击落了一架F/A-18战斗机。在“沙漠风暴”中,两架米格-25成功用侧转以及降低高度的动作逼近F-15的视线范围,但当F-15进入缠斗动作时,便轻而易举地咬住米格-25的尾巴,将这两架超视距空战动作漂亮、缠斗动作不及格的米格-25打落到沙漠。此外,海湾战争中至少2架米格-25在地面被美军缴获。

1992年12月,伊空军一架米格-25飞机在伊拉克北部禁飞区被美F-16战斗机使用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击落。但后来伊军在长期的对抗中总结了经验并创立了行之有效的新战术,曾有米格-25战斗机在被美军发现并发射AIM-120中距空对空导弹(此前该导弹在实战中从无失手)攻击的情况下居然能够以高速转弯迅速脱离。

2003年2月27日,一架伊军米格-25“狐蝠”战斗机更越境深入沙特领空大约30千米左右。不过,当这架飞机的驾驶员发现自己被高空迎面飞来的美军F-15C战斗机雷达“锁定”后,立刻调头返航。米格-25成为伊空军挑战禁飞区的有力兵器

米格-25战斗机有着无与伦比的高空性能,但中低空性能及机动性能就差劲了。该型很好地达到并满足了苏空军提出的高空高速范的要求,但却始终未达到其他部分的设计要求。发动机耗油量巨大使得航程受限、机动性很差,截击型带导弹高速飞行时仍存在稳定的问题,所以截击型不能像侦察型那样飞3.2马赫,最大速度限制在2.8马赫。米格-25战斗机可以说是集中人力物力,研制纯单一用途战斗机的典型例子。作为苏联的航空工业典型代表,米格-25战斗机在技术上可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绰号:狐蝠

空重:15吨

最大起飞重量:41吨

机长:22.3米

机高:5.7米

翼展:14.1米

机翼面积:61.9平方米

发动机:两台R-15B-300加力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2×86.24千牛;加力推力:2×109.76千牛

最大速度:3.2马赫

作战航程:3000千米;超音速,940千米(无副油箱);1285千米(带副油箱)

作战半径:1300千米

升限:22000米

武器:红外和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R-40T/R-40R各两枚(米格-25P型),R-40T和R-60近距空对空导弹各两枚(米格-25PD型);俄制常规通用炸弹火箭

雷达:Smertch-A相控阵雷达(米格-25P型),RP-25(Saphir-25)雷达(米格-25PD型)

乘员:1人

产量:1190架左右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5战斗机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5战斗机

红色苍鹰——米格系列战机(3):冷战中的第二代,米格21-米格25

米格-25战斗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