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火车站的偷拍照的背后,揭开了父母爱子最扎心的真相,看哭了……

 xxjjsdt 2023-08-24 发布于江苏


明日直播 一键预约
作者:主创团·烟花三月
再过几天,外甥就要去距家1000多公里的哈尔滨上大学了。
为此,我们办了一个家族聚餐,为祝贺姐姐姐夫教子有方,也为给外甥践行。
本以为姐姐会因为圆满完成陪读使命而感到一身轻松,憧憬着接下来轻松的日子。
没成想,姐姐却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她要继续陪读!
她准备在儿子的大学附近租房子,等儿子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她再回来。
我和妹妹都觉得姐姐小题大做,孩子上大学父母还陪读,实在是没有必要。
姐姐摇摇头接着说:
“一想到他要独自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我就寝食难安。
从小到大,他什么时候会离开我这么长时间。
到了那里,他睡得怎么样?能吃习惯吗?和同学相处如何?
这些我通通不放心......
现在跟你们说这些,你们都不会懂。
非得等到自家孩子的翅膀硬了,要飞走了,你们才能体会到我现在的不安。”
说到最后,姐姐的眼圈都红了。
看着身边尚小的儿子,现在的我确实不能感同身受,但我清楚地知道,嫂子这是患了“分离焦虑症”。
图片

分离,到底谁在焦虑?

山西长治,父母们在高铁站送孩子们去外地求学。
孩子们已进入大厅,不见了踪影。
而门外的父母始终不舍得离去,个个趴在玻璃门上寻找孩子的身影,恨不得穿门而入。
图片
父母的那颗心,早追随着孩子的步伐去了。
去年那个趴在机场地上,送儿留学的爸爸,至今留存在我的脑海。
那一幕,不知戳中了多少为人父母的泪点。
图片
在上海浦东机场,儿子即将踏上征程,远去异国求学,他顺利过了安检,越走越远。
而留在身后的爸爸,为了能多看上儿子一眼,不得不以近乎匍匐的姿势目送儿子远行。
哪怕只是看着儿子的脚跟,于爸爸而言也是对分离焦虑的一种缓解。
分离,到底谁在焦虑?
或许,我们认为的都是错误的。
记得在电视剧《二胎时代》中有这样一幕:
在幼儿园门口,妈妈抱着女儿哭哭啼啼,难舍难分。
图片
妈妈声泪俱下地诉说:
“馨儿从生下来,一千四百五十天了。
她每一天都跟我在一起,她去幼儿园,她万一想我怎么办?”
可女儿馨儿呢,没有丝毫分离的难过,只想着赶快去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耍。
馨儿爸爸一语中的,需要缓冲的不是女儿,是妈妈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女儿长大了。
无独有偶。
《小别离》中,两家的爸妈在机场,为出国的儿女送行。
两个孩子过了安检,欢蹦乱跳地与父母挥手告别,开始拥抱崭新的生活。
而身后的父母,一脸戚戚然。
挥别的手高高抬起,万分不舍地放下。
眼泪夺眶而出,怎么止都止不住。
以前,总以为“分离焦虑症”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种症状。
其实面对分离、适应新环境,孩子往往比父母做得好。
正如著名主持人王芳说过的:“分离,更多的是妈妈爸爸在焦虑。”
图片

父母对子女的爱,以指向“分离”为目的

分离,是人生必修课,对孩子如此,对父母亦然。
作家刘娜曾在文章中写过一个读者的来信。
这封信来自一位妈妈,她的儿子考上清华大学后,她竟然开始整夜失眠。
一封长信,没有欢欣雀跃的言语,有的全是无尽的担忧。
她担心儿子太专注,喜欢独处,不善与人交际而交不到朋友;
她担心儿子体型偏瘦,不爱运动,导致身体素质不达标;
她更担心儿子以前只顾学习,她代劳太多而成为生活的低能儿......
她迫切地想跟着儿子一起去北京,在学校附近租个房。
这样,儿子有什么事儿,她都能第一时间赶到并处理。
刘娜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位妈妈的问题所在:她深层次的担心和恐惧,其实不是对孩子的,而是和孩子分离后,那个无所适从又空虚的自己。
在刘娜的分析和帮助下,这位妈妈意识到,是她自己面对分离太焦虑了。
以前是舍不得放手让儿子独立,如今儿子要独立了,自己又不愿意让他独立,害怕儿子彻底把自己抛弃。
图片
想起电视剧《以家人之名》中的可怜男孩凌霄。
妈妈陈婷不顾儿子年少需要母爱的滋养,毅然决然离开。
而在儿子成年后,妈妈又以弥补缺失的亲情为由,一厢情愿地闯入儿子的空间,打乱儿子平静的生活。
该分离的时候,妈妈硬要将母子二人捆绑在一起,密不透风的禁锢让凌霄患上精神疾病。
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说:“再亲密的两个人,也是两个人。如果不懂分离,那么,两个关系亲密的人就会黏在一起,而这是许多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
分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必然要发生的事情。
如果深陷“分离焦虑”不能自拔,双方都会受害。
图片

尽全力去爱,到时间就放手

《为何家会伤人》中有这样一段话: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在孩子年幼时,父母要尽全力、无条件地去爱他。
等到孩子逐渐长大时,父母也要做好放手的准备。
1.不以己之私,阻碍孩子飞翔
电视节目《少年说》中,来了一对母子。
儿子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期待不久的将来,自己可以驾驶战机,保护祖国的领空不受外敌侵扰。
为了帮助儿子实现伟大的理想,妈妈即便有万般不舍,还是决定将儿子送去更有利于触碰梦想的寄宿制学校。
儿子在天台上对妈妈深情诉说:“妈,我时刻都想接到你的电话,愿意和你分享我的开心与不开心。
我在这里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将来成为一名伟大的空军飞行员,将来在祖国的阅兵仪式上,让你看到我穿军装的模样,成为你心中的英雄。”
听到儿子的话,妈妈流下感动的泪水,说出的话同样让人动容。
“其实,我将你送到这里有千万般的不舍,但是没办法,孩子。
男子汉肩膀上是要扛责任的,男儿志在四方,我不得不把你送出去,雄鹰要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都是从自己自身努力开始的。
那么儿子,接下来,我希望你通过你自身的努力,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合格的空军飞行员,飞翔在祖国的蓝天之上。”
你想要的,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想成为的,我倾尽所有助你一臂之力。
这便是父母子女之间最融合、最动人的模样。
图片
2.相信孩子是可以的
孩子要去一个陌生的环境,他能适应吗?
他住得习惯吗?能吃得好吗?
那里的人好相处吗?
孩子万一被欺负了怎么办?
每次孩子离开自己的掌控范围,这些问题就盘旋在父母的脑海,挥之不去,到了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地步。
这是为人父母的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低看了孩子的可塑性、适应力。
其实,我们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强大得多。
相信他们、鼓励他们,才能助力他们把成长的每一步走得坚定、稳重。
3.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重心
孩子乍一离开,父母确实容易无所适从,那颗心没着没落的,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此时,父母可以做一些感兴趣的事,分散一下注意力。
看到网友@CC的分享。
她在儿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与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
她告诉儿子,她已光荣完成12年的陪读使命。
他现在已是成人了,以后的路,需要自己走了。
而妈妈,要做回我自己,继续追求自己想成为的人。
还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到那时,再出去旅游,妈妈可能不再是陪着他,而是陪伴着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了。
希望他们两个人都在各自的路上,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后来,她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放飞儿子后,她又重塑自己,把日子过得顺心如愿。
没有父母可以一直把孩子保护在羽翼之下。
父母在恰当的时间,主动与孩子“分离”,孩子才能将翅膀锻炼得强有力,才能更好地搏击长空。
所谓父母子女,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
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绝不是自私的占有,而是得体的退出。
愿你我都能深谙此理,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轻盈地、自如地生长。
作者简介:烟花三月:喜爱花草和文字,愿带孩子看遍山高水长、云卷云舒。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