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系送教,静待花开——记淮阳区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工作

 特教梦 2023-08-24 发布于江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淮阳区特殊教育学校高度重视党的号召和要求,深入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把课堂搬进重度残疾学生家里,有序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学校按照“一生一案”原则,结合学生自身情况,以“周”为单位,个性化的为每位学生制定了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学习内容。
送教教师牵手折翼天使,落实教育扶贫,以自己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充分感染学生的情绪,通过表扬、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也让这些,或许本来一辈子,都体会不到什么叫学校,什么是老师的孩子们,享受到平等的教育。不让缺憾成为遗憾,我们愿为折翼天使插上梦想的翅膀。开展送教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为这些特殊儿童送政策、送健康、送温暖、送关怀、送知识、送技能……
在总方针的指引下,我们根据淮阳区特殊教育学校的独特性,制定了精准的送教上门方案,确保能将特殊教育精神更广泛的传播,将送教上门工作延申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家庭当中。
王**同学是2021---2022上学期刚接收的送教上门的孩子,她自小因小儿麻痹症造成了肢体残疾,在普校小学读到五年级时,其他同学对她一瘸一拐的走路开始指指点点,对她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再加上她的爸妈常年在外务工,聚少离多,只剩下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更是给她的教育生涯雪上加霜。长期以来的未受干预的野生教育,让她抗拒交流,抗拒学校。在大队支部的帮助下,她奶奶联系上我们学校,我们根据王**同学的个人情况进行评估,并选派了适合她的老师开始了送教上门工作。
据送教老师描述,初次见面时,她格外自卑和排外,总是用茫然且无助的眼神望着窗外,送教老师在她的言行举止中读出了孩子渴望关心、渴望外面世界的期待,也读出了孩子由于残疾极度的自卑。所以,送教的第一步就是用先爱先感化她。于是在接下来的几次送教工作中,老师从家中拿课外书给她看,给她讲人生的道理,和她一起扶着轮椅到院子里晒太阳,一起沉浸于张海迪、海伦凯勒的故事,鼓励他与命运抗争……
送教老师坚持做到风雨无阻,每周送教上门:教语文、教数学、教英语......像在学校里给同学们讲课一样激情澎湃,王**学得也很开心,脸上慢慢的开始洋溢灿烂的笑容。考虑到她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参加学校的检测,老师就专门带来了试卷,为她准备练习题,她也会在做完后反馈给老师,让老师进行批阅。优点给予表扬,错误及时更正,每次去送教都尽心尽力的为孩子送去最好的内容,力求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成效。
慢慢的,这个小女孩变了,和刚开始的羞涩,自卑相比,现在她的眼睛里多了一份希望和憧憬,即使在疫情封控期间,她也会主动在线上与老师进行交流。在跟她奶奶的交流中,我们还了解到,王**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很早就开始在院子里读书。孩子还特别喜欢看书,总是在家中翻阅老师带去的书本,还认认真真进行了标注。对于送教老师而言,这样的教学工作只是平常工作中的一环,而对这些孩子们而言却能切切实实的改变他们的一生。我们热切地期盼能够跟这群需要送教上门的孩子们相遇在校园的一角,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与普通孩子一样的童年。

送教上门工作就像是探照灯,我们只有照明了处在黑暗中的孩子和家庭才能开展送教上门工作,而对于那些我们照不到的地方,他们又何尝不在等待着我们去伸出援手。近年来,淮阳区特殊教育学校为了让这束“光”照的更远、更广,不断普及特殊教育普及工作,通过教育体育局的数据和有关部门的反映,将身处在贫苦农村的特殊儿童们放在聚光灯下,切实为这群孩子的教育付出实践。

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探索,我校的送教老师们切实做到了“探照灯”的职责,每一位老师都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主动对接多重残疾儿童,不辞辛苦的为处在黑暗中的孩子们送去新的希望。
王慧平老师送教的孩子名叫王**,他是那个被送教老师的探照灯照射到的幸运儿。在暑假期间,王老师一次偶然的走访,了解到了王**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随即与其他老师就对他开展了资质评估,并对王**进行了造册登记,同时上门与他的家人进行沟通和联系。开学初,王老师就通过电话对王**同学进行了前期工作准备,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同时确定送教时间,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做了详细的教学准备。
第一次与王**见面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个完全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不与人沟通,也对外界没有任何反应。根据之前的教学预案,王老师从基础的趣味知识着手,积极的与他进行沟通,但经过几次送教之后,效果不佳。于是王老师迅速修改教学方案,从身边事情着手,辅之加以基本知识,又为他精心的准备一些绘本故事。渐渐地,王**对讲述的内容有了反应,从睁开眼看着老师,到后来的微笑,再到后来的说话,他的每一次进步都让老师们和家长们感到欣慰,也让他们对王**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常常有人问我们,给这些孩子送教有意义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现在我们每次驱车前往这些孩子的家里,听到孩子从牙缝中迸发出尚不清晰的话语,看到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未来逐渐充满希望,此时的我们是幸福的,更是坚定的,这也是我们行走的意义。
当然,送教上门工作也十分艰辛。送教老师们见过凌晨的村道,也经历过盛夏的酷暑和刺骨的寒风,但这对于我们而言是无怨无悔的,因为这是我们的信仰。淮阳区特殊教育学校全体教师将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踏实工作,认真指导,高标准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送教上门成为适龄重度残疾儿童享受教育公平、感知多彩世界的暖心课堂,我们始终在为做好这项工作而感到骄傲,我们送去了春天的温暖,换来了孩子的进步,迎来了家长的笑颜。看着孩子们与身体斗、与病魔斗、与痛苦斗、与生活斗,我们愿意一直在路上,为了孩子们,努力前行。
特殊教育是新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困难弱势群体福祉,我们将大力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或许你们的家在淮阳的角角落落,或许你们因为不便于行走,又或许因为疾病不能来到学校里。如果你停在原地,那么就让我走近你,路上的一次次前行,村边的一次次问询,都让我离你越来越近。文化课、康复课,甚至于只是一次简单的谈心,都让你我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亲近。给这些家庭带去些许的阳光和欢乐,我们很幸福,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我们很荣幸,我们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所以,孩子们,不管你们身在何处,不管你们重度多重,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为了特殊的你提供合适的教育,我们在飘扬的党旗下一路走来。我们以后会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你们带去希望和光明,愿你们如向日葵一样,遇光绽放。
作者:冯文娟
工作单位:周口市淮阳区特殊教育学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