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热(中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饼干0uwo82lnf2 2023-08-24 发布于山东

什么是发热(中医)?

  发热是热性病过程中,出现只发热而不恶寒的症状。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初起,发热与恶寒或恶风同时并见;当表邪入里化热,即表现为但热不寒,且热势高;内伤发热则起病缓,常呈低热。发热定时,又称潮热,是指发热起伏有定时,犹如潮汛一般。五心烦热是指两手心、足心发热及自觉心胸...

发热(中医)怎么引起?发热(中医)发病原因?

发热(中医)诊断标准&发热(中医)做哪些检查?

  (一)但热不寒

  1,邪热蕴肺证

  【主症】发热而不恶寒,咳嗽胸痛,咳痰浓稠、黄腥,鼻煽气粗,口渴咽痛,舌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2,热炽阳明证

  【主症】不恶寒,反恶热,壮热面赤,大汗出,大烦渴,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脉洪大。

  3,热结肠道证

  【主症】壮热不恶寒,日晡为甚,腹满硬痛,按之坚实,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甚则神昏谵语,烦躁不安,舌苔黄燥或焦黑,脉沉实有力。

  4,湿热郁结证

  【主症】身热起伏而不恶寒,午后转盛,汗出不解,渴不引饮,胸闷脘痞,身重纳呆,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5,热入营血证

  【主症】发热入暮尤甚而不恶寒,烦躁不寐,口干,甚则谵语发狂、神昏、斑疹透露,舌质红绛,苔少或光剥,脉细数。

  (二)发热定时

  1,阴虚血亏证

  【主症】午后或夜间潮热,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心悸盗汗,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2,脾胃气虚证

  【主症】午后发热,少气懒言,神疲肢软,自汗,面色咣白,舌淡嫩,脉虚细弱。

  3,暑热伤气证

  【主症】多为小儿夏季发热,或早热暮凉,或暮熟早凉,口渴引饮,烦躁不安,纳呆神倦,舌苔腻,脉细数。

  4,瘀血内阻证

  【主症】午后或夜间发热,咽燥口干,漱水不欲咽,腹中瘕块,或身有痛处,甚则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舌见瘀斑或青紫,脉细涩。

  (三)五心烦热

  1,阴虚证

  【主症】五心烦热,午后热甚,常欲手捏冷物,卧时手足喜伸被外,颧红,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咳嗽气短,甚则咯血,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2,血虚证

  【主症】午后自觉两手两足心热,稍有烦劳则加重,神疲乏力,食少懒言,心悸,头目眩晕,舌质淡,脉细弱或细涩。

  3,邪伏阴分证

  【主症】手足心热,心烦少寐,有低热,暮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4,火热内郁证

  【主症】五心烦热,胸闷,情志不舒,急躁易怒,头胀,口苦,尿赤,妇女则经行不畅,舌红苔黄,脉沉数。

发热(中医)的治疗用药

  【证治方药】

  (一)但热不寒

  1,邪热蕴肺证

  【治法】清热泄肺。

  【方药】麻杏石膏汤加减。

  麻黄10克 杏仁10克 石膏15克 甘草6克 黄芩10克 桑白皮15克 鱼腥草15克

  2,热炽阳明证

  【治法】清热泻火,益气生津。

  【方药】白虎加入参汤加减。

  石膏15克 知母10克 甘草6克 人参15克 山药10克

  3,热结肠道证

  【治法】通腑泄热,攻下燥结。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大黄10克 厚朴10克 枳实10克 芒硝6克 炒菜菔子15克

  4,湿热郁结证

  【治法】宣气化湿,清热达邪。

  【方药】三仁汤加减。

  杏仁10克 木通6克 薏苡仁10克 滑石10克 竹叶10克

  厚朴10克 半夏9克 白蔻仁5克(后下) 甘草6克 石菖蒲10克

  5,热入营血证

  【治法】清营凉血,泻热解毒。

  【方药】清营汤加减。

  犀角3克 生地黄10克 元参10克 竹叶心10克 麦冬10克 丹参10克 黄连6克 银花10克 连翘10克

  (二)发热定时

  1,阴虚血亏证

  【治法】滋阴养血清热。

  【方药】清骨散加减。

  犀角3克 生地黄10克 元参10克 竹叶心10克 麦冬10克 丹参10克 黄连6克 银花10克 连翘10克

  2,脾胃气虚证

  【治法】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克 党参15克 白术10克 炙甘草15克 当归10克 陈皮6克 升麻6克 柴胡12克 生姜9片 大枣6枚

  3,暑热伤气证

  【治法】清暑益气。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

  西洋参15克 石斛10克 麦冬9克 黄连6克 竹叶6克 荷梗10克 知母10克 甘草6克 粳米15克 西瓜翠衣30克

  4,瘀血内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0克 生地黄10克 桃仁10克 牛膝10克 红花10克 枳壳6克 赤芍10克 柴胡6克 甘草6克 川芎10克 橘梗10克

  (三)五心烦热

  1,阴虚证

  【治法】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方药】秦艽鳖甲散加减。

  银柴胡10克 鳖甲10克 地骨皮10克 秦艽10克 当归10克 知母10克 青蒿5克 胡黄连10克

  2,血虚证

  【治法】调肝理脾。

  【方药】补肝汤加减。

  熟地黄30克 甘草6克 白芍10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 木瓜15克 麦冬15克 酸枣仁20克 山茱萸10克

  3,邪伏阴分证

  【治法】滋阴透邪。

  【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

  青蒿10克 鳖甲10克 知母10克

  生地黄10克 丹皮10克 甘草6克 地骨皮15克 花粉15克

  4,火热内郁证

  【治法】升阳散火。

  【方药】升阳散火汤。

  柴胡10克 升麻10克 葛根10克 羌活10克 防风10克 独活10克 人参15克 白芍10克 炙甘草6克

  生甘草6克

  【其他治法】

  1,中成药

  (1)银翘解毒丸: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邪热蕴肺证,温开水送服,9克/次,1~2次/日。忌食辛辣、油腥等食物。

  (2)抗病毒口服液:用于风热、温病发热等热性病,10毫升/次,3次/日,饭后服。阴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3)双黄连口服液: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一次20毫升,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4)金莲清热冲剂:主治外感热证。症见高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口服,成人一次5克,一日4次,高烧时每四小时服1次;小儿1岁以下每次2,5克,一日3次,高烧时每日4次;1~15岁每次2,5~5克,一日4次,高烧时每四小时1次,或遵医嘱。虚寒泄泻者不宜服用。

  (5)急支糖浆:用于风热犯肺、痰热阻肺、肺热壅盛等症。内服,20~30毫升/次,3—4次/日。小儿酌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燥热之品,咳嗽属寒者忌服。

  (6)三黄片:用于三焦热盛,口服,一日4片,一日2次,小儿酌减。孕妇慎用。

  (7)一清胶囊:用于热毒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症,每次2粒,一日3次。出现腹泻时,可酌情减量或治疗结束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8)河车大造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肺肾两亏的虚劳喘咳,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

  (9)大补阴丸:每次6克,每日2~3次。用于阴虚发热。

  (10)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日2~3次。用于气虚发热。

  2,食疗

  (1)荷叶粥:白米煮粥,粥好放荷叶微煮即食。

  (2)绿豆粥:绿豆25克,米15克,白糖适量,煮绿豆和白米成粥,煮好后放糖食之。

  (3)银花茶:银花10克,煎水加糖服。

  (4)生芦根粥:鲜芦根15克,粳米25克。芦根加水煎至一半纳米于汁中煮粥食之。

  (5)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和匀凉服,也可炖温服。

  (6)海参粥:海参10克,白米25克,煮粥食之。

  (7)西瓜水:西瓜瓤挤汁饮用。

  3,推拿治疗

  (1)风热证:手法:推法、揉法、拿法。开天门100次、推坎宫100次、揉太阳100次、揉迎香200次、清肺经500次、清天河水500次、揉肺俞200次、拿风池5次、推六腑300次、推下天柱骨200次、推脊50次。

  (2)阴虚内热证:手法:推法、揉法、拿法。揉上马300次、补肾经300次、揉涌泉300次、清板门300次,清天河水500次、清心经300次、清肝经300次。

  (3)肺胃实热证:手法:推法、揉法、拿法。清胃经500次、清大肠300次、清肝经300次、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500次、退六腑500次、推脊100次。

  (4)暑热证:手法:推法、揉法、拿法。开天门100次、推坎宫100次、揉太阳100次、清肺经500次、清天河水500次、退六腑500次、清板门300次、推脊50次、揉涌泉300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