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几种父母,最让孩子窒息,尤其是第四种

 富书 2023-08-24 发布于北京


精读妈说:父母给孩子的爱,需要一定的表达技巧。愿我们能给予孩子阳光一般的爱,时刻温暖滋润孩子,同时又给他自由和空间,不以爱的名义,吞噬和消耗他。

作者:繁星

来源:爸妈精读原创

前几天,看到网友@悦悦 分享自己工作攒钱,出去租房的喜悦。

视频中的她,满心欢喜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出租屋。

她说:“这地方虽然小,但对我而言,意义非凡,因为我终于可以'逃离’父母了。”

没想到,她的“逃离”父母行为,引起了网友热议。

有人表示自己也想这么做,也有人好奇她这样做的原因。

对此,她回答说:“我知道爸妈很爱我,但是他们的爱让我窒息,只想远离。”

诚然中国式父母,爱孩子毫无保留,但有些爱的方式,不仅不会拉近和孩子的关系,还会让孩子觉得喘不上气。

可怕的是,生活中让孩子窒息的父母,不在少数。         

这几种父母,最让孩子窒息,尤其是第四种。

哭穷式父母

前段时间,姑姑吐槽说表妹和家人大吵了一架。

原因是家人发现表妹毕业五年了,不仅没存款,还欠了一堆信用卡,催款电话都打到了家里。

后来,我和表妹聊天,她说:“表姐,你别怪我,我也知道借钱不好,但是我不想再过那种 '穷’日子了。”

听她说这话,我有点诧异,因为她家的条件不算差,甚至可以说中上水平了。

后来才知道,从小到大,她爸妈特别喜欢“哭穷”。

她听爸妈说得最多的就是:“咱家没钱,爸妈赚钱也不容易,你要懂事一点,别乱花钱。”

这些话听多了,她就觉得自己让父母买任何东西都是一种罪恶,每次,开口问爸妈要东西都需要莫大的勇气。

于是小时候被压抑的欲望,在长大后疯狂膨胀,她开始疯狂追求物质的满足。

她看到什么都想要,小时候买不起的,现在都想买回来。

慢慢地,花钱越来越大手大脚,场面也有点控制不住了。

也许父母“哭穷”的初衷,是想让孩子勤俭节约,上进努力。

可事实上,父母的有意“哭穷”不仅会造成孩子的物质贫穷,还间接造成精神贫穷。

就像作家埃德加·布莱索所说:“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他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物质上的“穷”,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不敢买东西,不敢交朋友。

精神上的“穷”,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金钱观。

等孩子以后有钱了,要么就是超级小气,舍不得花钱;要么就是毫无节制,乱花一通。

要知道物质上一时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有意的“哭穷”。

因为“哭穷”产生的影响,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成为他摆脱不掉的枷锁。

贬低式父母

一位博主摆摊卖涂鸦娃娃,有次,碰到一个小男孩想玩,央求妈妈给自己买一个。

谁知,男孩妈妈说:“就你那水平,肯定画不好,别浪费钱了。”

瞬间,男孩脸上的笑容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失落被博主尽收眼底。

对此,博主发文吐槽说:“你可以说今天我们赶时间,下次再玩,或者说这个太贵了,我们不买了,都比你直接贬低孩子好得多。”

这让人想起,前段时间,那个给妈妈买礼物的男孩。

他精心挑选的礼物,在妈妈眼里就是乱花钱,不仅没得到预期的夸赞,反而换来的是妈妈的打压。

有人说,想要一个孩子自信很难,但想要一个孩子自卑,非常简单,只要不停地贬低他就好了。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如果最亲密的人都不认可他,不停打压他,那他怎么可能自信。

《中毒的父母》书中有句话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对孩子的贬低、打压,就像是慢性毒药。

会慢慢在孩子心中累积,让他慢慢地从心底接受这种设定,默认自己就是不好,不值得。

从而成长为一个嫌弃自己,无法接纳自己的人。

控制式父母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最害怕父母什么?

高赞回答是:最害怕父母的控制欲。

电视剧《小欢喜》中,英子的妈妈就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

她对英子的一切,都格外在意。

她每天都要逼英子吃一个海参,就算英子咽不下去也得吃。

英子满心欢喜地收到爸爸买的乐高,想着好不容易可以放松放松,结果被她发现后,直接摔坏,只因她觉得玩乐高会影响学习。

生活中,英子想做任何事,都要经过她的同意。

她打着“爱”的名义,对英子进行全方位地控制,全然不顾英子的感受。

最终,失眠抑郁的英子站上桥墩,想要以“跳海”来结束这一切。

她站在桥上,崩溃地对着妈妈大喊:“你什么都不懂,我只是想逃离你而已。”

有些父母,习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一步一步地霸占孩子的“领地”,不知不觉中,削弱孩子的自主权。

久而久之,孩子要么变得叛逆,要么变得屈从。

但这种屈从,更多的是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想法,容易对孩子造成长久的心理伤害,甚至成为他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自我感动式父母

演员朱雨辰在参加《我家那小子》综艺时,暴露了妈妈和他的相处模式。

对此网友调侃说:“朱雨辰的妈妈才是自我感动式父母的典型代表。”

朱雨辰的妈妈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早起为朱雨辰熬梨汤,要求朱雨辰喝掉。

有时候朱雨辰出门着急,来不及喝,她便要求朱雨辰带着路上喝。

搞得朱雨辰压力山大,有次在节目上直接吐槽说:

“感觉自己不像一个人,像是一个垃圾桶,妈妈想往里倒什么就倒什么。”

有一次,她为朱雨辰煮了一碗面。

朱雨辰说:“我都说了,我不爱吃这个,怎么又煮。”

她立马伸出自己的手说:“你看,为了给你煮面,我手都烫到了。”

朱雨辰只好服软,吃掉那碗不爱吃的面。

她的所作所为,让节目中其他嘉宾听了,都觉得头疼。

但她自己很自豪,她说:“我能顶两个菲佣呢。”

这一切,对于朱雨辰来说,带来的是窒息和压抑。

他在纠结和接受中,反复横跳。

一边觉得妈妈给的爱,让自己压力太大了,一边又劝自己,算了,都是因为爱。

哲学家罗素曾说:

做父母的不是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多做些事情,凡是自我牺牲的父母,往往对孩子极端自私,会从感情上掌握住孩子,过分的牵挂往往是占有欲的伪装。

有些父母,最擅长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做一些自我感动的事情。

殊不知,这种自我感动式的付出,对孩子而言,只是一场扯着“感情”的道德绑架。

 写在最后

看过一句话说: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孩子命运的雏形。

父母给孩子的爱,需要一定的表达技巧。

不然,稍不注意,你的爱可能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和痛苦根源,甚至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愿我们能给予孩子阳光一般的爱,时刻温暖滋润孩子,同时又给他自由和空间,不以爱的名义,吞噬和消耗他。

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又勇敢,善良又果敢,不惧风雨,不畏艰难。


作者简介:繁星,富书专栏作者,5年教育工作经验,新媒体写作爱好者,因热爱而坚持,因坚持而与众不同,本文首发公众号: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授权联系开白助理(看菜单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