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宛如魔咒,战神吴起每次被迫离国,背后都少不了这样一群人

 文史商途 2023-08-24 发布于山东

吴起曾在三个国家担任主帅,鲁国、魏国、楚国。

而他每在一个国家,都能让该国的军事实力爆表,成为当时极为令人瞩目的存在。

可是在这样三个国家,吴起每次都是被迫离开的,若是算上他的故国卫国,那么就是前后四次了。

前后四次不得不离开的原因基本上相同,我们来分别看一下。

战功赫赫

1、遭人羞辱,愤而杀人

吴起的家庭出身还不错,史书上说是“家累万金”,有可能说他是卫国富商家庭出身,因为从后面他散尽家财以求得仕途上的门路来看,应该是在卫国朝堂没什么根底的。

但就算把家中巨资都给散尽了,弄的倾家荡产,最终吴起在卫国也没谋到一官半职。

这对年轻的他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

可事业上的打击也就算了,他身边的人,有可能是乡邻,也有可能是曾经结交的一群狐朋狗友,见他落魄了,竟然就开始各种对他的讥笑嘲讽,更有甚者,编造谣言到处取笑他。

于是心情低落到极点的吴起经受不住这种刺激,大怒之下,直接亲手宰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人。

到了这个地步,卫国自然是没法再待下去了,只好去别国另谋出路。

临行前,他跪在母亲面前坚决又满怀愧疚地说道:“不为卿相,誓不还卫!”

就这样,他去了鲁国,拜在孔夫子高足曾参门下,学习儒术,期望有一天能够凭此步入朝堂,一展抱负。

这是吴起的第一次离国,离开的还是他的故乡。

这次离开的原因很简单,被人诽谤,激愤之下杀人了。

其性格中易冲动的这一面暂且不论——因为这时候的吴起还年轻,不能作为一生的写照。

更重要的是,从他散尽家资也要谋求仕途上的出路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怀有极强烈的“功业之心”而颇具赌性的人,为了这份心中理想的功业,他可以舍弃一切。

一切的意思,也就是所有,全部的他所拥有!

这个几乎可以成为吴起一生的注脚。

2、救鲁危亡,反遭谗言

上面说吴起心中最重要的就是“功业”这两个字,这在他于鲁国之时所做的两件事情能够看出来。

一是为了践行自己对母亲所说的——“不为卿相,誓不还卫”,竟然连他的母亲过世之时,他都没有回卫国奔丧。

彼时他心中的痛与悲,还有隐忍,可能除了他自己,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他只是更加刻苦的求学,期望以此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但这在儒家看来,当然是大逆不道的!

于是,曾参直接把他驱逐出了门墙。

吴起没有儒家可以依靠了,就去转而学兵,别说,这一下还真学的不错,后来在鲁国遭受齐国入侵的一次事件中,还给了他崭露头角的机会。

当时齐兵大举压境,整个鲁国震恐,那时吴起已经有些名头,便有朝中大夫向鲁元公举荐吴起,鲁元公也很乐意让吴起尝试,但是,有人反对。

朝中一部分人坚持认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所以他不可能真心带领鲁国军队去抵抗齐国,甚至,其本人本就是齐国内奸也说不定!

于是鲁元君也拿不定主意了。

吴起听说这件事之后,颇为后人诟病的一幕便发生了——他竟然杀妻求将,只为表忠心!

当然也有说是休妻求将的。

但不管怎么说,在他看来,这是他极其重要的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了“功业”,他可以放弃所有,只向着“功业”二字冲杀!

就这样,他成功拿到了鲁军统帅之职,而且硬是率领着弱小的鲁军,成功大胜齐国军队,他本人经此战后也在诸侯间声名鹊起。

但是,就像梦魇一样,似乎不论他走到哪里,也不论他做成了多么大的事业,总会有人在背后诽谤他。

大胜齐军之后,他本以为能得到梦寐以求的上流官职,但鲁元君身边的佞臣们又开始出动了。

他们纷纷向鲁君进谗言,说你看吴起连他老婆都敢杀,又哪里会对国君您忠心呢?何况鲁国那么弱小,吴起带兵若把鲁军打造的太厉害的话,其他强国会不愿意看到我们那么强大的,会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所以,干脆不要给他官职!

于是鲁元君又听从了,只给了吴起不错的物质奖赏,可官职,对不起,没有,直接辞谢。

吴起失望了。

可能那时候他也会在心中悲戚:那我的妻子呢?

可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既怕鲁国那些大臣再谋害自己,也为了能有更好的出路,他便出奔到了魏国。

因为他听说魏国现任国君魏斯,着实是一个难得的明君!

这是他在鲁国的经历,要注意的是,那时的吴起,已经不再是“家累万金”之子了,不过就是一个有本事的穷光蛋,他在鲁国的奋进之路,着实是一部血泪史。

底层的小人物要想向上爬,可能单单一个属于自己表现的机会,都要付出很多很多。

3、二十年的辉煌,结尾的仓皇

魏国开国国君魏斯,即魏文侯,无疑是一个极其难得的雄才大略又知人善任的君主,正是在他在位的五十年中,魏国由一个弱小的诸侯国,一跃而成为战国率先称霸的国家,且一称霸就是近百年!

这里面当然绝少不了吴起的功劳,正是他帮助魏文侯打造出纵横天下的魏武卒!

不过吴起初到魏国时,魏文侯也碰到了鲁元君一样的情况,倒没有臣下给他进谗言,但他也听说了吴起过往的一些“事迹”,因此有些拿不定主意,就问臣下的意见。

好在彼时魏国在他的治理下,早已贤臣济济,相国翟璜当时就对他说道:“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再无丝毫犹豫,当时拍板,直接把吴起召入宫中,任为三军主帅!

从此,吴起的军事生涯开挂了,魏武卒训练出来后,直接杀进秦国河西之地,夺取西河,后来更以五万对五十万而大胜的骄人战绩,震动天下!

这时的吴起,无疑是开心而快乐的,简单点也可以说是过的极其舒心。

因为他只需要充分展示自己耀眼的才华就可以了,根本不必担心朝堂里面背后的刀子。

原因无他,贤君在朝,贤臣在朝!

就这样,他度过了人生中最畅快的二十年,直到魏文侯过世。

太子继位后,是为魏武侯,武侯一改父亲的施政方略,又开始重用近臣与贵戚,因此哪怕吴起战功赫赫、资历堪称元老,又明明具有内政和军事的双重才能,硬是两度都无缘相国之位。

那时的吴起,心中无疑又是愤懑的。

无他,相国就可以总揽军政,就可以更好的施展自己无双的才华!

但既然国君不信任自己,他也只好忍气吞声。

可是忍气吞声就可以了吗?事实证明不是的。

最后他还是被第二任相国公叔以一个巧妙的阳谋逼的不得不离开魏国,放下自己二十多年来在魏国打下的一切,逃奔到楚国。

不走已经没有办法,国君已怀疑他有叛逃之心,而像他这种人,一旦有了出逃的想法,那一定会被处死的!

因为没有哪个国君希望看到能力如此超卓的人被敌国所用。

这是他的第三次去国。

去国的原因,是继任主上的猜忌,还有同僚的忌惮。

总得来说,还是他自己太强、太耀眼了。

4、才华施展的巅峰

逃奔到楚国的吴起,起初并没有想到自己想在魏国得到的一切,竟然能在楚国完美实现!

这真的是他的幸运!

那时的楚国已经到了楚悼王执政的中期,楚悼王无疑也算是一个英明的君主,他听说吴起逃到楚国以后非常高兴,先是把他召进宫中深谈了一番,跟着就把他派到北部重镇宛城做了郡守。

吴起在魏国积二十多年之功,也不过是郡守西河,现在刚一来楚国,竟然给的职位就一样!

可见楚王待他着实不薄。

所以吴起在任上做的也是兢兢业业,一心为楚,把宛城治理的非常好。

就这样过了一年以后,楚悼王再次把他召入宫中,跟他说了一番话,令他完全呆住了!

楚王竟然想把他升任为“令尹”!

令尹,也就是其他诸侯国中所谓的“相国”!

人臣之巅峰,至此已极!

吴起毕生官位上的夙愿,达成了!

所以,完全可以想见吴起当时在楚悼王面前的感激莫名。

“楚令尹”吴起上任之后,果然没有辜负楚王的重托,积极而大刀阔斧的开展变法,是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起变法”。

变法的成效也很显著,楚国国力不断强大,从过去履被三晋欺负的弱国,仅仅几年时间,竟然就转而变成威压三晋的强国!

一度甚至把吴起亲手训练出来的魏武卒都给打败了。

向南的话更不用说,直接攻下百越之地,令楚国的版图扩展到洞庭、苍梧一带。

楚国之强,完全是靠吴起强力改革、积极强军起来的。

但是变法,总难免要触动一些旧贵族的利益,由此,吴起也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仇恨在迅速积累着。

可吴起不怕!

因为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就是能令楚国国富兵强,何错之有!

再说自己一生所求,为的不就是掌握权势之后,一展胸中抱负,富国强兵吗?

而且楚国令尹之位本就极少授予外姓的,遑论别国人,可楚王呢?这又是怎样的知遇之恩?

他因此根本不惜得罪那些人,而且在他看来,那些人本就是些渣渣,总之,他要一往无前地把变法推向极致!

可是在前381年,那个最坚定支持他变法的人,也是他在楚国最大的屏障与后盾——在位了二十一年的楚悼王,终于过世了。

失去了屏障的吴起,经过了大半生那么多风风雨雨的吴起,当然知道楚王离世对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

楚王的葬礼,有人告诉他千万不要去,因为那些旧贵族对他恨之入骨,早已经在葬礼上设好了埋伏。

可吴起,还是选择去了。

5、功业已成,无憾!

他毕生为之追求的“功业”至此已经做成。

楚国短短几年之间的强盛已经证明,他吴起,就是一个不世出的绝世将才!

也是一个不世出的变法者。

人生至此已无憾,死又有何惧?

他这一生碰到了两位明君,魏文侯、楚悼王,魏文侯让他得以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将星,而楚悼王,更是把整个国家都托付给了他!

作为人臣,又有几个如他这般幸运?

所以楚悼王的葬礼上,哪怕刀山火海在等着他,他也要去!

当楚国旧贵族们的刀斧箭簇落在他身上时,他冲上前去一把抱住了悼王的尸首,并高喊出“叛臣作乱,要谋害我王”这一句。

那一刻,他或许是在用生命的最后一息,向那些如鬼魅一般始终萦绕在他身旁的奸臣们,发出最后一次奋勇的反击,致命的一击!

这次他没有像前几次那样再逃。

他仿佛也在告诉世人:那些射杀我这等人的,本就和射杀大王无异!因为他们本就是在坏大王的长城!

而且,回首这一生,他真的已经赢了,赢的功德圆满,可那些人呢?

吴起死后,因射杀吴起,连带着射中楚悼王尸首的七十多家楚国贵族皆被问罪,被继任的楚肃王尽夷其三族,并最大程度上继承了吴起变法的余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