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论概览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8-25 发布于河南

【理论概览】

自我呈现交往理论是欧文·戈夫曼以及其他人广泛研究的观点。戈夫曼认为个人在交往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比如说,他敬重别人是因为希望别人敬重他;他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报答他;他赞扬别人是因为希望别人也称赞他;或者他要努力让别人知道他实际上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从而使别人觉得他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印象,使他们在交往中变得小心翼翼,以相似的自我形象作为回报。戈夫曼认为交往者总是希望能和交往的另一方保持充分的和谐一致,以便使交往能继续下去,于是自我呈现时就把真实的形象隐蔽起来,欺骗对方,摆脱对方,迷惑对方,也不管对方心里有什么想法,交往者总以为这样就能控制别人的行为,按照自己的愿望作出反应,尤其是他们在反应中对待他的方式。这种控制主要通过影响别人对交往情景的理解而获得,使别人留下一种能使他们自愿按照他自己的计划去行事的印象。这是一种“软硬兼施”的交往手段,目的是让对方乖乖服从自己,反抗是徒劳的。

因此,戈夫曼的交往理论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谋划的气氛,就象参加交往的双方都在进行表演,这种表演如同演员的表演一样,可以根据表演所产生的预期效果去评价技术的优劣,每位表演者都有意要保证自己的角色获得成功,而又帮助其他表演者获得成功。但有时表演会受到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交往者本身对交往的角色没有很好地认知,这样使交往踉踉跄跄地停下来,就象演员忘记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台词一样,不得不使演出停下来。这是一种非常尴尬的局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就要采取“防卫”和“保护”。防卫的目的仍是为了保护,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光辉形象”,运用策略使自己的自我呈现不受对方怀疑,或者是施展自己的老练机智以便保全另一方的自我呈现。例如,交往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交往者避开话题或活动,或者提议从事另一种活动,他力图悄悄地,不露声色地这样做,一直到他认为对自我呈现满意时为止。这时会显得格外的谦逊和缺乏信心,甚至有点爱开玩笑,用这种方式操纵交往情景,使自我不会因为暴露了缺点、个人失误或其他出乎意料的行动而丢脸。或者是个体显得彬彬有礼,使交往的另一方得到一切应有的礼仪,他交往时十分小心,不触及任何会消极影响对方的细节,尽量说一些兜圈子,模棱两可甚至违心的话,目的在于不冒犯其他人的尊严,使对方相信他对对方呈现的自我是满意的;即使他确实想贬低别人,也是以开玩笑的方式出现,避免对方的怀疑与多心。这样,交往的双方在嘻嘻哈哈地回敬对方的时候,就可以保住自己的面子,使得交往继续进行下去。

如果交往中自我呈现的动机不纯,并且这种动机超越了单纯维持交往的要求,如想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或消除什么,或者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那么交往就以另一种更为策略的面孔出现。这种自我呈现可以用来为社会影响服务,主要有两种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