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那么古代的将领是如何养兵的呢?据说秦国的战神白起,就有着自己的一套妙招和规定。他在军中下了军令严格禁止士兵们吃羊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禁止吃羊肉 有人说白起不让士兵吃羊肉,是为了巩固战斗力,以便让秦军在打仗时能够取得胜利,但这基本没有证据证明。所以只能通过其他事情来分析。据说,白起出身在楚国,祖宗上是楚国的名门望族。亲爹名叫白公胜是楚平王之孙。后来,白公胜起义除掉楚国君主,霸占了楚国王宫,可惜好景不长,楚王的残余党羽联合起来反击,白公胜压不住就此落败。之后白家在楚国就混不下去了,导致白起从小就倍受楚人欺负和辱骂。 不久,白起远走他乡流浪到秦国。为了生存,他便当了一个秦国小士兵。凭着自己的敢杀敢拼,白起很快树立起军威,一度当上了将军职位。 公元前292年,白起带兵成功占领魏国大部分城池,因此名声大噪,接着他又在长平战役、上党战争中,屡次打败敌军大胜而归,从此后便走上了战神之路。 白起能够带领秦军连续打赢战争,原因之一是他十分注重军队的纪律,而且在军中严令禁止吃羊肉。对于这条军令,起初有不少将士都在私下有埋怨,毕竟羊肉滋补爽口,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做出各种美味佳肴。但白起这一道军令颁发后,军队中就没人再敢公然吃羊肉了。不过也有些士兵在私下冒险偷吃。 二:士兵偷吃被惩罚 一日,有个士兵忍不住偷吃了羊肉,结果被白起发现了。于是白起就下令把吃羊肉士兵给捆绑起来,当众进行处罚。但这惩罚不是用刑或砍头,而是叫那士兵走五十步看看。 当夜凉风飕飕,其余将士都在围观看热闹。那犯规的士兵也十分疑惑,但见将军要求这样做,只好遵命行动。只见,那士兵走着走着,一股羊膻味就飘进了众人鼻子里,这时其他士兵才明白白起的用意。原来,军队里的羊肉都是没处理好的,羊膻味浓郁,而将士们整日穿着厚重盔甲,也不经常洗漱,吃了羊肉后就在身上留下了羊膻味,只要一走动就膻味散发,让人大老远就闻到了味道,这对于野外行军是极其不利的事情。所以,白起为了不让军队暴露踪迹,就下令严戒羊肉。 白起为了打胜仗,就连士兵的日常饮食都十分注重,可见他是一位多么杰出的军事家。不仅如此,白起还通过不少事迹,表明了他的军事才能。比如在公元前294年的时候,魏韩联合起来向秦国开战。当时白起任职为左庶长,带着少部分士兵迎战人数众多的魏韩联军。这时,白起先是假装示弱一波,战战退退,让敌人放松警惕之际,突然绕后来了一招攻其不备,打得对方猝不及防,一下溃不成军,节节败退。而战后统计,白起在此战中,一共杀敌30余万人,还抓获对方的将军公孙喜。 到了长平战役,白起已经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但赵王依然不屑,执意换下经验丰富的老将军廉颇,让较为年轻的赵括当统军主帅。这时,白起便让细作和伺候多方收集赵括的个人资料,结果发现此人自大狂傲,目中无人,认为看了不少兵书,就能纸上谈兵,战无不胜了。于是,白起采用了针对赵括性格的措施。先是假装和赵军开战,然后诱敌深入,掉入埋伏陷阱再逐一击破。 另一方面,白起又派遣铁骑突袭赵国军队的防线,前后夹击,打得赵括军队狼狈不堪,接连败退。 然而到了秦楚战争中,因为其他小人从中作梗,导致秦军大败伤及了元气。这时,白起也不慌,开始打起攻心战,他通过调查发现楚国的许多城池已经很老旧且没有维护,就快速命人修建堤坝,截断楚国的水流,接着就开始放火烧楚国人的祖宗庙宇,以此来严重打击楚国军队的心态。而在关键时,楚人因无水救火,眼看着很多祖庙被烧毁,就乱了阵脚,最终白起就抓住机会开始反攻,一举打赢了战争。 虽然,白起已死去了2000多年,但他的事迹到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只因为他身上存在的可贵精神与品质,而且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掌握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