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急千金要方》妊娠诸症初识

 风徽中医陈越 2023-08-25 发布于云南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妊娠诸症包括胎动、数堕胎、漏胞、子烦、心腹腰痛及胀满、伤寒、疟病、下血、小便病、下痢、水肿十二个病证。

一、胎动、胎漏(先兆流产)

胎动,即胎动不安,表现为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等症状,类似于现代医学之先兆流产、先兆早产。《诸病源候论》曰:“胎动不安者,多因劳役气力,或触冒冷热,或饮食不适,或居处失宜。轻者止转动不安,重者便致伤堕。若其母有疾以动胎,治母则胎安;若其胎有不牢固,致动以病母者,治胎则母瘥。

漏胞,即胎漏,临床表现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本病发生在妊娠早期,类似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诸病源候论》曰:“漏胞者,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此由冲脉、任脉虚,不能约制太阳、少阴之经血故也。冲任之脉,为经脉之海,皆起于胞内。手太阳,小肠脉也;手少阴,心脉也,是二经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有娠之人,经水所以断者,壅之以养胎,而蓄之为乳汁。冲任气虚,则胞内泄漏,不能制其经血,故月水时下,京名胞阻。

二者古之病名不同,但皆与今天所谓的先兆流产息息相关。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胎动孙氏有五方:方一、“治妊娠二三月,上至八九月,胎动不安,腰痛,已有所见方”用艾叶、阿胶、芎䓖、当归、甘草,本方或为张仲景疗“妊娠腹中痛,为胞阻”之芎归胶艾汤减减芍药、干地黄。方二、“治妊娠胎动去血,腰腹痛方”用芎䓖、当归、青竹茹、阿胶;方三“治妊娠胎动不安,腹痛,葱白汤方”用葱白、阿胶、当归、续断、芎䓖;方四“治妊娠胎动,昼夜叫呼,口噤唇搴,及下重痢不息方”单用一味艾叶;方五“治妊娠六七月,胎不安,常服旋复花汤方”用旋复花、厚朴、白术、黄芩、茯苓、枳实、半夏、芍药、生姜。

方一、方二、方三皆脱胎于张仲景芎归胶艾汤,皆用当归、川芎、阿胶,此三药皆养血为要, 当归、川芎皆性温而辛,养血而能行血;阿胶味甘养血,《神农本草经》又谓其能“安胎”,盖胎儿之养,以气血为本。此三方所疗胎动,或以血滞为本。方一加艾叶、甘草,其血滞或因于寒,方二加青竹茹,据《名医别录》所言,竹茹味甘微寒,其血滞或因于热;方三加葱白、续断,其血滞或因于阳气不足而不通达,加续断以补,葱白以通。《开宝本草》谓葱白能“安胎,归目,除肝邪气,安中,利五脏,益目精,杀百药毒。”方四但用一味艾叶,《名医别录》曰:“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其所疗之胎动盖因寒气客于经络,卫气不能发挥温分肉、通腠理,故而出现“昼夜叫呼,口噤唇搴”的症状。

方五旋覆花汤,明言用于“妊娠六七月”的胎动不安,且要求“常服”。据《备急千金要方·养胎第三》中所述:“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身欲微劳,无得静处,出游于野,数观走犬,及视走马,食宜鸷鸟猛兽之肉,是谓变腠理韧筋,以养其力,以坚背膂。妊娠六月,足阳明脉养,不可针灸其经。足阳明内属于胃,主其口目。六月之时,儿口目皆成,调五味,食甘美,无大饱。……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劳身摇肢,无使定止,动作屈伸,以运血气,居处必燥,饮食避寒,常食稻粳,以密腠理,是谓养骨而坚齿。妊娠七月,手太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太阴内属于肺,主皮毛。七月之时,儿皮毛已成,无大言,无号哭,无薄衣,无洗浴,无寒饮。”个人认为,孙氏旋覆花汤的“妊娠六七月”并非约略数,而是特有所指。

妊娠六月的时候胎儿“始受金精以成其筋”,此时“足阳明脉养”;妊娠七月的时候“始受木精以成其骨”,此时“手太阴脉养”;这个时候出现胎动不安,必然与足阳明之脉以及手太阴之脉有关系,足阳明之脉“下膈,属胃,络脾”,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也就是说当手太阴脉和足阳明脉失养的时候,脾与胃、肺与大肠、膈皆会受到影响;反过来说脾与胃、肺与大肠、膈出现异常同样会导致足阳明脉和手太阴脉失于对胎儿的濡养,所以“妊娠六七月”出现胎动,其调养着眼点应当在于脾胃、肺以及大肠。再看旋覆花汤组方,旋复花斡旋气机,对整个中上焦的气机都有非常好的调整作用;厚朴功在通肠腑,厚朴为厚朴树的皮,为树的最外层,本身就具有一定解表之功,《神农本草经》也明言厚朴“主治中风,伤寒”,说明厚朴除了通肠腑之外,也有一定的宣散肺气的效果,一药而宣肺通腑,能够很好的辅助旋复花斡旋气机。凡胎动,动者风也,妊娠六月“受金精以成其筋”,妊娠七月“受木精以成其骨”,肝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合筋,风动则宜培土以制之,故用白术、茯苓、枳实、半夏、生姜以健脾和胃,枳实、白术曰枳术丸,为健脾之剂,且枳实又能佐助厚朴通腑气;另外枳实、白术皆能“主大风”,枳实还能“利五脏”。至于芍药之用,一方面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柔肝,另一方面,此方用芍药真正的意义应当是芍药“主通顺血脉,缓中”的作用,须知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机不畅,血脉自然不会通顺;除此之外,在《神农本草经》中芍药还能“益气”。黄芩之用,上难理解,但李东垣《药类法象》尝言其治“泄肺受火邪,上逆于膈上”,此方用黄芩,专泄膈间之郁,如此与足阳明脉即手太阴脉相关的肺、脾、胃、大肠、膈有应对之药。

所以整个旋覆花汤着眼点在于手太阴之脉和足阳明之脉,重点在于调养,故言“常服”。

对于“漏胞”一证,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出方四首,皆用地黄,且其中三首皆用只用一味地黄:一方用生地黄以清酒煮,一方用干地黄沫酒服,一方用生地黄汁清酒煮,此三方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个方;最后一个方用干地黄和干姜,为散剂酒服。地黄,《名医别录》曰:“大寒。主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宛折,瘀血,留血,衄血,吐血,皆捣饮之。”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述干地黄“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生者尤良。”又言生地黄“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孙氏用地黄治疗“漏胞”盖基于此。方中又用清酒,一方面是制约地黄之寒,另一方面酒味辛而芳香,有助运之功。说到底,为气血同调之法。其中生地黄汁以清酒煮还治疗“治妊娠腹中痛”。

二、妊娠子烦(孕期抑郁症)

妊娠子烦,《诸病源候论》曰:“脏虚而热气乘于心,则令心烦;停痰积饮,在于心胸,其冲于心者,亦令烦也。若虚热而烦者,但烦热而已;若有痰饮而烦者,则呕吐涎沫。妊娠之人,既血饮停积,或虚热相搏,故亦烦”,所以妊娠子烦与虚、痰饮皆有关系。临床表现为妊娠期间,烦闷不安,抑郁不乐,或烦躁易怒。类似于今天的孕期抑郁症。

关于妊娠子烦,孙思邈出方一首为竹沥汤,由竹沥、防风、黄芩、麦门冬、茯苓组成。

本方竹沥,《名医别录》曰:“主治……胸中大热,止烦闷”;防风,《神农本草经》谓其主“烦满”;黄芩,《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治诸热”;麦门冬,《神农本草经》曰:“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名医别录》称麦门冬能“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茯苓,《神农本草经》称其主“寒热,烦满”,《名医别录》称其能够祛“膈中痰水”,还能“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所以本方竹沥、防风、黄芩直指“热气乘于心,则令心烦”,且防风、竹沥直接就能治心烦;麦门冬合茯苓皆能补虚而安五脏,茯苓还主“烦满”。全方五味药,其中三味能够直接治疗“烦满”,直指其标,两味能补虚安五脏,直治其本。

三、妊娠伤寒(孕期外感)

妊娠伤寒,孙氏载方十六首。

其一“治妊娠伤寒,头痛,壮热,肢节烦疼方”,药用石膏、前胡、栀子仁、知母、大青、黄芩、葱白。虽言伤寒,但已化热无虞,石膏、栀子、黄芩、大青清泻内热,且石膏辛寒解表;知母味苦寒而“补不足,益气”;前胡,《名医别录》:“味苦,微寒,无毒。主治痰满,胸肋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与柴胡相类。葱白,《神农本草经》曰:“主治伤寒,寒热”,前胡与葱白共主伤寒寒热。

其二、“治妊娠头痛,壮热,心烦呕吐,不下食方 ”,药用生芦根、知母、青竹茹、粳米。此方较白虎汤,以  芦根、竹茹易石膏、炙甘草,盖石膏辛寒,治伤寒入里,虽能清心除烦,但相较于芦根、竹茹,无止呕之功。

此外尚有“妊娠伤寒方”用葱白、生姜以及“治妊娠热病方”用葱白、豆豉,寒者以生姜辛散,热者以豆豉苦以发之。还有治“治大热烦闷者方”,用葛根汁,《神农本草经》称葛根“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名医别录》称葛根“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生根汁,大寒,治消渴,伤寒壮热。”其余诸方今难以实践,不论。

四、妊娠疟病

《诸病源候论》认为“由夏伤于暑,客于皮肤,至秋因劳动血气,腠理虚而风邪乘之,动前暑热,正邪相击,阴阳交争。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更虚更盛,故发寒热。”所以妊娠疟病当属伏暑之候。孙氏处方二首,一为恒山、甘草、黄芩、乌梅、石膏,一为恒山、竹叶、石膏、粳米,皆用常山劫疟,其余用药皆为治暑之剂。

五、妊娠下痢

《诸病源候论》曰:“春伤于风,邪气留连,遇肠胃虚弱,风邪因而伤之,肠虚则泄,故为下痢。”认为妊娠下利,一方面是虚,一方面是风。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载方八首,有四方皆用石榴皮,其性味酸涩,《名医别录》谓其“治下利,止漏精”,《药性论》称其“主涩肠,止赤白下痢”,为酸即能敛肝治风;有三方用阿胶,阿胶一方面可以补血,即《名医别录》所谓补“阴气不足”,另一方面,阿胶能安胎;《本草拾遗》中还记载阿胶能“疗风,止泄,补虚”,孙氏本篇所载有三方皆以石榴皮配阿胶,一方面止泻利,急则治其标,另一方面存津液。

凡用酸石榴皮四方,其一配人参、粳米以补虚,用榉皮利水安胎,黄芩更有“逐水”之功;其二配薤白、阿胶、黄柏、地榆“治妊娠患脓血赤滞,鱼脑白滞,脐腹绞痛不可忍者”,其中《神农本草经》谓黄柏能“止泄痢、女子漏下”;《日华子本草》称地榆味酸,可治“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名医别录》称薤白可“除寒热,去水气,温中”。其三配阿胶、艾叶治“治妊娠注下不止”,《名医别录》言艾叶“可作煎,止下痢”;其四配曲、黄檗、乌梅、黄连、艾、防己、阿胶、干姜、附子,“治妇人痢,欲痢辄先心痛腹胀满,日夜五六十行”此方可看做“治妊娠注下不止方”的加强版,一方面用神曲和胃,黄柏、黄连苦以坚阴燥湿,另一方面用乌梅加强收涩之意,且乌梅味酸敛肝息风,有用干姜、附子取四逆之意义。

此外尚有一方用黄连、黄柏、栀子“治妊娠及产已寒热下痢”。

纵观孙氏所载治妊娠下痢之方,首以存津液为要,或用酸涩之石榴皮、乌梅,或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之类苦以坚阴;或直用人参、阿胶、粳米补气养阴;其次治风,治风之法以酸,酸能敛肝;其三下痢赤白之时则寒温并用,久治不愈则三阴同治。

六、妊娠水肿(子肿)

妊娠水肿,今称之为子肿。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子肿病因复杂,可能与贫血、高血压、糖尿病、肾炎都有关系;从中医角度来说,多与肺、脾、肾相关。《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有:“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用葵子茯苓散治之的记载。

孙氏《千金要方》载方五首。

其一用茯苓、白术、黄芩、旋复花、杏仁,本方从脾、肺、水入手,茯苓、白术健脾祛湿,旋复花、杏仁斡旋肺气,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其中黄芩以今天的认知较难理解,但是《神农本草经》明言逐水。

其二用鲤鱼、白术、生姜、芍药、当归、茯苓,河间云:“鲤之治水, 之利水,因其气相感也”,从今天的认识来看,鲤鱼高蛋白,一方面补充营养,另一方面改变渗透压,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换个角度说,鲤鱼本身能治水,与白术、茯苓、生姜合用则培土制水。当归、芍药,芍药本身就能利小便,但是更重要的是《名医别录》说芍药能够“通顺血脉”,《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明言“血不利则为水”,所以当归配芍药的用法视为通过通利血脉达到治水的目的。

其三用赤小豆配商陆根“治妊娠手脚皆肿挛急”,此二药皆专主水肿,为对症用药。

其他尚有用芜菁根和烧牛屎醋敷二法,不再赘述。

综观孙氏所载之方,治妊娠水肿有三法:培土制水法、斡旋肺气法、通利血脉法,往往可以三法合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