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悼亡诗词双绝:两位诗人,两首悼亡诗词,两种心境,说尽思念之痛

 acerbookstore 2023-08-25 发布于天津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古往今来,有关悼亡的诗词有很多,

或是表达对亲人 ,对朋友,对至亲的思念。

各有各的情感,或张扬外放,或内敛深沉,

表达的却是同一种至情至深的情感!

但是要说具有代表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答案,毕竟每个人的心境也都不一样。

确实,人生际遇不一样,感受自然不一样。

对于一个逝去的人思念,人们往往都是放在心底,

平时都是不会提及或者触碰。

很多时候都是不经意的,更多的是触景生情,

或者是猛然想起,更有可能是梦里相见。

比如说刚刚过去的七夕,在很多人的心中,那都是一个美好而浪漫的节日,

很少有人想到这会是一个充满忧伤思绪的日子。

但偏偏就人这么想了,他就是著名的诗人-李商隐!

面对半月的美好,鹊桥相会的浪漫和缠绵,

李商隐想到的却是: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七夕夜,对牛郎织女是相会的美好日子,

可是睡不着的李商隐却痛彻心扉,

多么希望“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他很直白,一点没有掩饰自己的感情,处在一个外放的状态中。

很多读过李商隐诗的人都觉得李商隐的诗太过柔弱,缠绵,一点不像是一个男人所写。

那只是因为他用情至深之故。很多人没有读懂的是他的婉约和深情。

他爱他的妻子王晏媄,

爱得忘记了原来那个时候有个“牛李”党之争,致使他仕途困顿不前。

可以说他是用了一生的前途来爱王晏媄,换来的却是两地思念的困苦。

最后还未能赶上见上妻子的最后一面。

王晏媄从离去的那一天起,就带走了李商隐全部的爱!

却唤起了李商隐对深情的理解,

如果说李商隐是“情圣”,很多人可能会不理解,

但是要说他是“用情至圣”,可能很多人就有所体会了!

在很多传世经典中,都能感受到王晏媄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思念里。

很多人觉得李商隐内敛,可是他的情诗却很多都是外放直白而真挚,

少有掩饰,哪怕是在人生不顺的情况之下,都依旧保持那份深情。

真是难能可贵!

而说到用情至深沉内敛,非苏轼不可。

都说苏轼是豪放诗词的代表,是他开创了北宋诗风的革新。

很多人却不知道,其实他心中的柔软一样动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代表之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觉入梦,仿佛回到了老家,原来是妻子“来到”了眼前。

惊醒,真的是梦!

全诗每一句都是思念,简练而凝重。

每一个节段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

压抑沉重的气氛让人艰难呼吸,又难以逃避。

在他豪放的言行外表之下,

情感却是如此之细腻,真挚,深沉。

可想而知,妻子对他的影响之深。更可以感受到他用情至深!

一生里再也没能遇到这样的知己。

或者可以说没有妻子王弗,

可能苏轼也达不到这样的成就。

他们结婚的时候,苏轼18岁,而王弗15岁。

王弗对苏轼的读书和识人帮助之大,

使得他自己也感叹“其敏而静”,视之为良师益友。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情深不寿。

在嫁给苏轼11年后,刚刚27岁的她,便突然染病去世,

只留下年仅6岁的幼子苏迈,以及苏轼无限的伤感和悲戚。

此时的苏轼事业也刚起步,

没有了王弗的相携相伴,他一生也变得起起落落。

也难怪他用情至深了,那是因为再也没有一个人比王弗更懂他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