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是宗教,民族是民族,宗教源于人类的信仰,民族源于人类之间的血缘。同一个民族可以信仰数十个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民族也可以信仰同一个宗教。 我们一定得区分以上两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才能避免我们被一些境外宗教势力所欺骗,往往那些包藏祸心的来自境外的宗教,最喜欢将自己包装成少数的民族。 为什么他们要给自己的宗教信仰进行包装呢?因为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只需稍微懂得历史或看一点发生在中东阿拉伯地区的时政新闻,我们就会明白一些宗教其实是不稳定的、且充满欺骗性的。 ![]() 如果这些宗教来到了我们的国家,并不断发展,是肯定会引起我们的反感,这就会导致那些宗教组织的发展被社会抵制,这是他们受不了的,因此他们要包装自己。 那么怎么包装自己最为合适?一定是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弱势的群体,对于这个“弱势群体”的定义是要符合拥有“国家特权”。 既被定义为弱势群体,又拥有国家赐予的特权,那么境外宗教与此相结合,就能畅通无阻的以弱势的少数群体在该国发展和传教,从而不断壮大和蚕食对方的根基。 通常来说,我们把宗教组织的规模扩大理解为信徒的增多,但是如果这些宗教组织打着的名义是“少数的族群”,那么这个宗教组织的规模扩大从表现上来看就成了“少数的族群的生育率提高”。 说来也是可笑,我们举个例子,假设一个朝鲜人信仰了基督教,所以这个朝鲜人就直接由朝鲜民族变成了基督民族?这种说法一看就知道是胡说八道,但就是这么离谱的事情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基督族,只有基督信徒。但古代的回回后来却真的以教为名。 这个隐蔽性其实是很强的,许多人被误导以为他们只是普通且少数的群体,但可曾想人家其实是宗教群体。这种伪装做法带来的重要成果便是“麻痹卡菲勒”,使异教徒对该宗教群体丧失反抗的情绪。 那么什么是卡菲勒?根据《古兰经》第六十章8~9节的教义我们可以得知: “未曾为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也未曾把你们从故乡驱逐出境者,真主并不禁止你们怜悯他们,公平待遇他们。至于因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把你们驱逐出你们的家园者,以及协助驱逐你们的人,安拉禁止你们与他们友好,谁与他们友好,这些人确是不义者。” 据此,信徒们称呼,隐昧主恩且加以藐视的反抗伊斯兰的人,被称作“卡菲勒”。 从卡菲勒的定义可以看出,一些宗教是很敌视不信他们“宗教之神”的异教徒,但他们不能让异教徒知道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他们要更好的去伪装自己的想法。 在前年传教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很多精妙绝伦的谎言,作者将他们的谎言进行总结,分别是“以民族的身份为自己的宗教背景打掩护和对异教徒撒谎。” 对卡菲勒异教徒撒谎,这招也是非常厉害的,他们对付异教徒有各种各样的花言巧语。例如他们会称自己是热爱家国、热爱团结、友好和睦、包容理解的人。从以“蜜糖般的言语”麻痹卡菲勒,最终在未来某一天达到自己宗教的最终目的。 ![]() 以上内容我们需要细细思考,在脑中好好想想有哪些有宗教背景的少数的群体,以及他们是如何以行动背叛我们的善良。 我们举个例子吧,宋末元初的时候,南宋接纳了一位阿拉伯的商人,13世纪初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蒲寿庚从广州举家迁往泉州定居。而蒲寿庚的父亲蒲开宗,还曾担任过安溪县主簿,并曾因贸易有功,被南宋朝廷授予“承节郎”的官衔。 南宋朝廷不仅接纳了蒲氏一家,还让他们在泉州顺利地进行贸易并当了大官,可以说是对这个外国人家族来说是非常优待了,后来南宋更是让他们护卫泉州,对他们非常的信任。南宋信任他的原因是蒲寿庚多次奏报朝廷自己会对南宋忠心耿耿。 凭借着南宋给予他在泉州的官权,他于宋末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显赫的权力与雄厚的海上实力相结合,使蒲氏成为宋元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后来蒙古军队贡献南宋,众大臣携带南宋赵氏皇族前往泉州试图往海外逃难,蒲寿庚这个阿拉伯人却一改往日的面目,不仅不开城救人,甚至于蒙古人一起对这支南宋军队前后夹击,最终蒲寿庚更是灭了南宋宗室皇族几千人,将他们拿去蒙古大营领赏,获得了非常丰厚的赏赐。 正是因为南宋朝廷很少有人了解蒲寿庚的宗教信仰,因此才轻信了他当初的谎言。 但我们并不能怪南宋朝廷的做法,因为蒲寿庚的欺骗性实在是太强了,他在南宋中央朝廷还很稳定且军备充足的时候,对南宋表现出了很强烈的忠诚度,他几乎三天两头就要证明朝廷自己有多么的忠心。 这也是为什么南宋大臣相信蒲寿庚,选择逃到泉州希望蒲寿庚救济自己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你蒲寿庚是忠心大宋的。 但蒲寿庚的内心一直都只是把南宋以及南宋皇族当卡菲勒看待,毕竟他作为信徒自己的的身心都属于真主,他是不会感激南宋给予他的任何好处的,因为在蒲寿庚看来,他所获得的一切成果,都是真主给予他的,与南宋朝廷没有任何关系。 蒲寿庚在投降蒙元以后,对蒙元朝廷再次表现出了极高的忠诚度,以换取蒙古对他的信任,但事实证明这也是假的。 因为蒲家后来在蒙元发生内乱的时候,他们果断的联合泉州其他阿拉伯商人,将蒙元驻扎在泉州的势力都给根除了,使福建泉州完全落入了阿拉伯人的地盘。 蒙元悔不则已,觉得自己当初就不该听信蒲寿庚的鬼话,南宋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可他们却没有重视起来,此时阿拉伯宗教势力以福建泉州为根据地,试图继续蚕食周边的沿海省份广东和浙江。 后来朱元璋横空出世,在很短的时间内挫败劲敌陈友谅,又迅速北伐驱逐蒙古,眼看着全国即将被朱元璋统一,阿拉伯人还在和当地的汉人宗族打的难解难分,蒲氏族人再一次表示要效忠新的朝廷朱元璋。 蒲氏家族,最开始他们欺骗的是福建泉州的当地百姓,说自己要与他们友好地相处,但后来蒲寿庚不断的迁移阿拉伯人来到泉州,挤压泉州当地人的生存空间。 后来,蒲氏家族又欺骗南宋,并将南宋宗室灭族。再后来,蒲氏家族欺骗蒙元,灭掉了蒙古在南方沿海地区的诸多驻军。再后来,蒲氏家族又想欺骗朱元璋,表示要对大明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朱元璋从泉州当地人那得知,千万不要相信蒲氏家族的鬼话,并且知道了蒲氏欺骗众人的过往之后非常愤怒,在具体了解蒲氏家族宗教信仰的欺骗性以后,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初期严格地打压这个宗教,并发动泉州人将蒲氏灭族扔到猪圈惩罚。 整个明朝300年对此宗教都格外防范,但令人可惜的是,千防万防,最后没曾想到的是被欧洲的基督耶稣会捡漏了,许多官员被怂恿诱惑信仰了基督,在宗教信仰的蛊惑下,他们背叛了自己的文明,不再祭奠自己的祖先,而是改信了上帝。 后来许多有耶稣会背景的明朝官员也是满嘴谎言,上瞒天子,下欺百姓,联合蒙古与女真,导致未来发生难以弥补的损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