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文明起点:哈拉帕文明

 遇事明言 2023-08-25 发布于甘肃
        哈拉帕文明,也称为印度河谷文明或桑斯克里特文明,是古代印度次大陆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2600年至约1900年之间,距今大约约4500年至2800年左右。
哈拉帕文明的遗址主要分布在现今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包括哈拉帕(位于巴基斯坦的西边界)以及莫亚班德罗(位于印度北部)。这些遗址是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被发现的,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人们对哈拉帕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哈拉帕文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显示出了高度的组织和技术水平。城市布局规整,街道交错,形成了方正的街区,并且有排水系统、公共浴场、庙宇和居民区。这些城市被认为是在经济和社会组织的集中管理下建设的,表明了一种相对强大的中央政权和行政结构的存在。
哈拉帕文明的人们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种植小麦、大麦、棉花等作物,并饲养牛、羊等家畜。此外,他们还从事手工业和贸易活动,制作陶器、纺织品、珠宝和金属器具,并与其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
在宗教方面,哈拉帕文明的信仰系统尚不完全清楚,但在遗址中发现了一些庙宇和宗教符号。研究人员认为,这个文明可能崇拜多神,其中包括被称为'印度河女神'的女神形象。
然而,哈拉帕文明的衰落原因至今仍不明确。一些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环境问题、洪水或其他自然灾害导致的,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了可能的外部入侵或内部动荡的理论。尽管如此,哈拉帕文明对印度次大陆以及后来印度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视为印度文明的起点之一。
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开始从西北方向进入印度次大陆,并与当地的达罗毗荼人(也被称为达罗毗荼语系)发生了冲突和交流。这一时期被称为吠陀时代,得名于当时的宗教文献《吠陀经》(Vedas)。
雅利安人的到来对印度的社会、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吠陀经的描述,雅利安人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祭祀实践,崇拜一系列神祇,包括主神印度天空神Indra、太阳神Surya、暴风雨之神Marut等。这些神祇被吠陀经描述为掌管天气、战争和自然力量的神明。
在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创造了梵语,成为吠陀经的语言。吠陀经是一系列的宗教经典,包括《利迦吠陀》(Rigveda)、《亚吠陀》(Yajurveda)、《萨摩吠陀》(Samaveda)和《阿塔吠陀》(Atharvaveda)。这些经典是雅利安人的宗教、哲学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来源,也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吠陀时代是印度社会制度形成的时期。社会被划分为四个主要阶层,即婆罗门(贤者和祭司阶层)、刹帝利(统治者和军事阶层)、吠舍(商人和农民阶层)和首陀罗(服务阶层)。这种社会等级制度被称为“吠陀的等级制度”(Varna System),后来发展成为印度社会的基础。
此外,在吠陀时代,梵文和梵语的发展对印度的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吠陀时代也见证了雅利安人与当地达罗毗荼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印度独特的文化传统。
吠陀时代为印度历史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印度的宗教、哲学和文学传统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