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月30日中元节,今年中元节不一般,是特殊的一年,看农谚怎么说

 农民的小帮手 2023-08-25 发布于河南
中元节,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为“七月半”、“ 盂兰盆节”等。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和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一样,都是传统的祭祖大节。
说到中元节,有2个知识点大家要了解。其一,既然有“中元节”,那就有“上元节”和“下元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上元节”,每年农历的十月十五是“下元节”,加上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就组成了上中下。
其二,民间把“中元节”称为“鬼节”,而“鬼节”并不是一个,除了“中元节”外,“清明节”和“寒衣节”,也被称为鬼节。清明节是每年阳历的4月4日-6日交节(跟随清明节气),寒衣节指的是农历的十月初一。


今年中元节有啥不一般?

古时的人们用天干地支来计时,“干支”也是我国古代天文历法。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把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可以组合出60个“干支”,每一个“干支”对应一个日期,60天为一个循环,就形成了“干支纪法”。
经过推算,今年农历七月十五这天(阳历时间是8月30日),从“干支” 历法的角度来说,当天是“庚申日”。


接着往下看,不看天干,只看地支,民间有把地支用来纪月的说法。十二地支刚好对应十二个月份。不过,每年都是从寅月,丑月结束。
具体对应为农历一月为寅月、农历二月为卯月、农历三月为辰月、农历四月为巳月、农历五月为午月、农历六月为未月、农历七月为申月、农历八月为酉月、农历九月为戌月、农历十月为亥月、农历十一月为子月、农历十二月为丑月。
这样来看,七月对应的是申月,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年人,会习惯上把七月称为“申月”的原因。


结合上述提到的内容,七月十五当天是“庚申日”,而七月又是“申月”,这就导致今年七月十五“中元节”,既是“申月”,又是“申日”,形成了“双申日”,比较特殊的一年。
继续往下看,十二地支和五行属性也有一定的关联,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其中,“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
可以看出“申”属金,而今年七月十五是“双申日”,也可以说明当天的金气会更充足。
而老话又说“金多则为水”,意思是指,金会生水,如果金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降雨会比较充足,雨水比较多。
再延伸一下,不仅是七月十五“中元节”当天会下雨,往后的一段时间,雨水或许也会比较多。这就是今年中元节不一般的地方,讲解的比较白话一些,相信大家也都能看懂。


“不怕七月半鬼,只怕七月半水”

有朋友可能会问,七月十五中元节下雨好不好呢?民间所流传的一些农谚,就给出了答案。
比如大家常听到的“不怕七月半鬼,只怕七月半水”,这句农谚从字面意思很好解释,不害怕七月十五中元节的“鬼”,而害怕七月十五中元节下雨。其中,“七月半”指的就是中元节。“鬼”指的是中元节被称为“鬼节”,“水”指的是降雨、雨水。
这句农谚用了对比的手法,本来人们都害怕鬼,但是雨水比鬼更可怕,可以说明此时下雨的危害较大。
至于原因,不是害怕七月十五当天下雨,而是担心后续会出现连阴雨天,从农谚“七月十五雨不休,毛毛细雨落一秋”、 “七月十五雨淋淋,阴雨连绵到秋收”可以看出,如果七月十五当天下雨了,那么后续整个秋季,降雨都比较多,或形成连阴雨天气。


从农业种植的角度来说,此时田间的农作物正处于提高产量的灌浆期,比如玉米进入灌浆期、大豆进入鼓粒期、花生进入饱果期等等。在此期间,只要不是特别干旱的地块,农作物更需要充足的光照。
一方面,可以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玉米更好的灌浆,减少缺粒现象。对于大豆来说,促进豆荚更好的生长和发育,让荚粒更饱满。而对于花生来说,促进花生荚果膨大。最终都有利于提高产量。
另外一方面,还减少了病虫害的危害,如果遇到连阴雨天气,病虫害危害增加,再加上后期不方便去打药,会降低产量和品质。

而农谚还说“六月连阴吃饱饭,七月连阴把谷烂”,也说明了农历七月份遇到连阴雨天气,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结合上述农谚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七月十五中元节出现降雨是不利的,而今年又是“双申日”,很容易下雨,预示着今年农作物长势不好吗?
不过,也有朋友说,如今的天气情况,已经不能用古时历法和谚语来预测了,随着大气环境的变化,还是以当地的天气预报为准。
对此,你怎么看呢?
感谢您点击下方“关注”点赞”“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