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8):镶蓝旗乌兰哈页苏木沿革史及其抗日根据地记述(V)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3-08-25 发布于福建
本文作者:吉模

前篇: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1):对察哈尔部形成的研究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2):镶红旗、镶蓝旗沿革史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3):敖包文化与生态观(上)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3):敖包文化与生态观(下)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4):察哈尔蒙古袍子(上)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4):察哈尔蒙古袍子(中)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4):察哈尔蒙古袍子(下)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5):察哈尔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上)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5):察哈尔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下)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6):察哈尔部落的饮食文化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7):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上)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7):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下)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8):镶蓝旗乌兰哈页苏木沿革史及其抗日根据地记述(I)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8):镶蓝旗乌兰哈页苏木沿革史及其抗日根据地记述(II)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8):镶蓝旗乌兰哈页苏木沿革史及其抗日根据地记述(III)

察哈尔历史文化简述(8):镶蓝旗乌兰哈页苏木沿革史及其抗日根据地记述(IV)

1946年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向解放区猖狂进攻,国民党的傅作义部队占领了陶林地区。从此以后,乌兰哈页、大南沟、转山子、察汗哈达就成了敌我双方拉锯式占领的地带,给当地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麻烦,很多群众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生活弱不堪言。

白天,敌人骚扰百姓,到处抢劫少数民族群众的牲畜、财物、粮食、衣物;夜间,八路军游击队和蒙古族青年支队回村安抚受难群众。国民党军队占领陶林后,又建立了保甲制度,对人民严格盘查,地方的乡村也相继建起了卫保队、伪分会所。那些办事的狗腿们更不放过大南沟、乌兰哈页这一带(因为这里是出了名的抗日根据地),闹得各村群众鸡犬不宁。

乌兰哈页、大南沟、四苏木、黄花沟等村原本为县管区,阳湾子伪分是第五伪保安所,伪分设在阳湾子大地沟村,保长是李半头、石三、王拐子等人,秘书是崔占富,还配着村警,阳湾子分长叫高什亮,并有二十多名伪自卫队员,队长是刘存宽、陈四等人(解放后被镇压了)。因为蒙区是重点盘查区,三天两头就过来盘查、骚扰,他们来了就登记户口、钉门牌、整顿户籍、催粮纳税、敲诈勒索。在这同时,国民党的杂牌军扎营在厂一户、宿尼不浪一带,更是闹得周围的百姓无法生存。

一天,有三十多名匪徒出来,直奔大南沟进行掠夺性抢劫,一进村就杀猪,宰羊、牛,当村杀倒了五头牛、二十多只羊、三口猪,正准备用牛车拉走时,我们的八路军小分队加上蒙古族青年自卫队六十多人包围和伏击了这帮匪徒,经过一阵激战全歼了这股敌人。咱们的部队打扫完战场后把敌人抢劫的物资、肉类全部还给了原主。这一举动,大长了人民和八路军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实实在在地给老根据地各族群众做了主。

乌兰哈页、大南沟、转山子、察汗哈达等地地处大青山东段,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清朝、民国各军阀混战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在这里发生过,多年拉锯式的你进我退,你退我进,打了无数次的大小战役。这里的各族群众也受尽了层层压迫,吃尽了人间苦头,前后不知牺牲了多少人。但不管处于怎样的恶劣环境,这里的各族群众都为国家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辉煌历程被已记入历史的一页,永远存放在国家档案馆里……

历史走到1947年底,这里的村庄属原蒙旗所管的都归为绥远省镶蓝旗,把伪陶林县所钉的门牌、户口册全部换掉,换成了镶蓝旗的门牌。到了1948年8月份,原抗日战争时期老八路高鸿淼等老领导返回到了陶林,解放了陶林,建立了我们的新政权。紧接着,卓资山旗管地区也解放了,旗里来的解放军领导们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地方文职人员和青年积极分子前来报名,投入到地方革命建设中去。解放初期,也就是1949年,报名参加工作的有嘎瓦那尔佈、孟克、宝喜、阿木枯楞、吉林格、巴图宝音、马公、武宗胜、巴达玛、明德功、图木生花等人员。

解放初期,镶蓝旗在察汗哈达建立了六苏木政府,原来以大南沟为中心的乌兰哈页等村庄都归察汗哈达苏木政府管理,当时的苏木长是达林太,秘书是韩志兴。到了1949年,大南沟行政村村长是华林宝,秘书是那音太,民兵队长是巴达玛。巴达玛后来去别处任职,根根花担任民兵队长。

大南沟行政村所管辖的区域有乌兰哈页、春盘沟(甲角沟)、三间房、竹立庆沟、西独贵沟、大南沟(龙王庙)、四苏木、黄花、宿麻湾、老圈沟、花牛卜子、小牛庆沟、老虎忽洞、阿拉忽洞等15个小自然村。1949年底,旗里在各村建立了公办学校,大南沟村的民办教师是武宗胜,黄花学校的教师是贡其格,三间房学校的教师是谢登海,他们的工资由苏木发放。学校也兼管夜校成年人读报识字班,中心读报组负责人是武宗胜,旗里没有派扫盲工作组。这里的成年人识字读报组办得很好,1950~1951年连续二年被评为绥远省模范读报组,受到表扬并得了奖。

到了1950年,撤销了绥东四旗工委,镶蓝旗、镶红旗合并为联合旗。在巴音察汉召庙成立了区政府,区长是嘎瓦那尔佈,大南沟行政村归属白音察汗三区领导。这个时期,大南沟村的村长是金占元,民兵队长是魏占元,妇联主任是武胜嘎,秘书是韩志兴。这中间,也就是1950年的秋天,突然冒出个什么“一贯道”,破坏了正常的新秩序,也不同程度地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上级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出公安部队抓捕了“一贯道”破坏分子,予以镇压。

1951年秋季,中央慰问团由老八路贺寿琪同志做向导,前往大南沟、乌兰哈页一带根据地进行慰问。慰问团带去一台电影机,晚上在乌兰哈页东营子草滩上放电影,周围的蒙、汉各族群众大约近一万多人聚集在草滩上观看了电影。慰问团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对那些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贡献的人们颁发了纪念品,致了慰问信。而后宣布要在大南沟行政村建立老区建设机构,让武香牛任主任。1953年在大南沟新建了一所学校的同时,又新建了从老区至黄花、二架子、乌兰哈页的简易公路。从此,这里的各族群众出行方便了,生产、生活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经济也较快地发展起来。这里的广大群众为了感谢党和毛主席的高度关怀,给党中央和毛主席写过一封感谢信(这封感谢信后来发表在《绥远日报》上)。

1953年,全国性的土改工作开始了,大南沟行政村是半农半牧区,搞民主建政划牧区,以黄花、四苏木、三间房、乌兰哈页为牧区,这里的各族人民分得了牛、马、羊,享受着解放后的胜利果实,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地搞着建设。

那时,镶蓝旗土改工作团团长是巴焕文,陶林县工作团团长是赫云。到了1954年旗县合并后,大南沟行政村改名为那日斯太嘎查,嘎查长是金占元,支书是卢臣,民兵营长是魏占元,妇联主任是武胜嘎。察右中旗在辉腾梁二架子成立了第七公所,区委书记是张恒,区长是格希嘎,妇联主任是夏密德格,那日斯太嘎查划归七区领导。

到了1957年四五月份,武东县被撤销,有部分乡镇地区被划归到察右中旗管辖。乌兰哈页村建起了乌兰苏木,当时划归到乌兰哈页苏木的农区是苏勒图、甲勒图、西乌兰、独坝、井湾子、独贵东梁、白银不浪、大井梁、阳卜子等村;大南沟行政村管辖的老虎忽洞、阿拉忽洞划归七苏木;老羊圈、花牛卜子、黄花村、东宿麻湾等村划归二号地乡。那时,乌兰哈页苏木行政村管辖范围东至辉腾梁、敖楞淖尔,西至点红岱口子和卓资县交界,南至金盆乡,北至二号地、七苏木乡地界。当时的苏木长是嘎瓦那尔佈,副苏木长是康昌玉,妇联主任是武胜嘎,秘书、会计是赵继民等,共有行政人员二三十名。

1958年开始,成立了人民公社,乌兰哈页苏木行政管辖范围基本没有多大变化。到了1974年,乌兰哈页人民公社的基本情况是:大队6个,生产队34个;全公社有1694户,6378口人,其中蒙古族356人,全社整半劳动力2694人;耕地面积34164亩,总草面积8896公顷,粮食作物面积28304亩,平均单产190斤,总产达548万斤;大、小畜16052头(只),其中大畜1606头(匹),耕畜948头(匹),小畜发展到14446只,其中改良种达6481只;年末生猪存栏1406口;天然人工造林面积3937亩,大型拖拉机6台,手扶拖拉机31台,犁8台,机引耙6台,汽车挂车2辆,胶轮大车107辆,铁木轮车8辆,机动拖拉机96台,磨面机63台,榨油机4台,电动机89台,其中排用的28台,柴油机48台,其中排用的9台,水库一座,水井196眼,扬水站两个,其中机井13眼,电井18眼;全苏木水浇地4015亩,保面积3919亩,梯田1068亩,实有储备粮48万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