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古代都城的级别及成色

 haior 2023-08-25 发布于重庆
论古代都城的级别及成色

大唐京师长安的天子五门“明德门”

论古代都城的级别及成色

大唐神都洛阳的诸侯三门“定鼎门”

我國八大古都,虽然都带个都字,但都和都是不同的,就如同封建等级制度下的人一样,虽然都是人,却分了三六九等。本作品就揭示这些古代都城的档次,当清楚了究竟是怎么回事,自然也就明白哪些是真正的古都,哪些是滥竽充数的残次品。

先给出古都的等级档次排名,从高至低分别是:首都→辅都→行都→临都→国都

一、首都。顾名思义,就是众都之首。不过首都是今天的说法,在古代叫做京师。京师伴随着家天下时代统一王朝的出现而出现,是最高统治者统治天下的行政中心,处于封建等级制度金字塔的最顶端,只能有一个,必须具备如下要素:

(1)是统一王朝;

(2)有宫殿以及宗庙;

(3)有宫城,且宫城具备垂直五门(自隋代开始,增加了平行五门);

(4)自西汉开始,必须拥有城池。城是城墙,既外郭城;池是护城河。且外郭城的正南门也必须是平行五门;

(5)王畿附近,有作为本朝故去的王陵或者皇陵陪伴;

(6)作为行政中心的时间应大于一年;

(7)自隋代起,必须有以宫城为中轴线且外郭城东西对称的中轴大街。

以上7点,与时俱进,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存在,方能称之为首都。符合这些标准的,总共只有四个城市:

(1)作为西周、秦、西汉、新、隋、唐,共计六个朝代京师的西安。

(2)作为元、明、清,共计三个朝代京师的北京。

(3)作为东汉和西晋,共计两个朝代京师的洛阳。

(4)作为明代共计一个朝代京师的南京。

二、辅都。顾名思义,辅都就是辅助首都的都城,地位仅次于首都,学界称陪都。之所以称之为辅都,原因就在于缺少了首都的某个或者某些元素。比如东汉的辅都长安,就缺少了东汉的皇陵。

三,行都。顾名思义,就是天子出行的临时办公点,可能有宫殿,但相较于辅都,缺少的元素更多。比如隋朝的行都扬州。

四、临都。顾名思义,就是在首都确定或者建成之前的临时办公居点,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原因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是不可能建成作为首都必备的硬件设施的。比如西汉初都洛阳,只有几个月,且都而未建,等于无都(京师);再比如洛阳自称十三朝古都里的后晋,也是只有三四个月时间。另外西汉初都栎阳城,时间虽然稍微长了一些,但同样都而未建,因为当时正在兴建已经确定为首都的长安城。临都相较于行都,又缺少了一些元素。

五、国都。古代的国在级别上相当于今天的省或者自治区、特区,国都就类似于今天的省会。所不同的是,古代的国拥有受国君控制的军队。国都相较于临都,则进一步缺少了更多元素。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国都没有天子,或者没有能够统揽控制全局的天子,或者没有被法理承认的天子。比如洛阳十三朝古都里的东周、曹魏、北魏、后梁、后唐。另外,唐朝的武周时期,由于武则天是女人,女人不具备法理上的天子资格,因此,武周时期的神都,无论是从其他元素还是武则天本身来说,都是属于国都而非首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