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婉通精舍印话:永受嘉福

 haior 2023-08-25 发布于重庆

“永受嘉福”是古老的吉语,汉代的宫殿瓦当上就有这个词语了,而且为了形式上的美观,有的瓦当还采取了鸟虫篆的方式,龙蟠凤舞,极尽繁缛盘桓之能事,从中不难看出古人对其的重视。这一词语同样受到后人的追捧,原因当然还是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以及本身的吉祥寓意。人们借其为自己的幸福生活祈祷,期望幸运之神加持,所以很多朋友也以之创作书法和篆刻作品。

婉通精舍印话:永受嘉福

构思稿说明:

这几方印稿的设计从篆字的角度分类,两方用了小篆,两方用了金文,一方用了甲骨文。而以印章的外在形式分类,则是两方圆朱文风格、三方古玺风格。从用字规范的角度讲,甲骨文是没有入印传统的,但我还是想充分利用好这一古文字资源,于是构思了一个圆形的印面。当然,“嘉”字未能从甲骨文工具书中找到,只好改造金文融入。正因为字体混杂,造成了组合时的某些龃龉,所以左侧两字反复修改了多次仍觉得不是十分妥帖,而其他四个印稿,基本一次定型,几乎没有作修改。

我曾经刻过多方不同形式的“永受嘉福”印章,但多为经典的圆朱文风格。这方古玺印式的“永受嘉福”是“灵光乍现”般的创作尝试,但刻成后钤盖出的效果在同内容的多方作品中还是比较醒目的。这方印的用篆取自金文,与秦小篆的整饬严谨、体势统一有所不同:金文的结构方式相对开张,字的繁简也一任自然,所以在印面组合时,屈伸挪让也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当然,从印章发展史的角度讲,古玺印的风格也并不是完全统一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化的样态。因为先秦时代,各诸侯国尤其是有着独立而成熟的文化体系、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很强的大诸侯国,均有自己的玺印制作传统和相应的审美习惯,而在这种“各行其是”的状态下,从形制到规格,从入印文字的使用到制作技术的运用,都有很大的不同,如三晋古玺的精工秀雅、楚玺的灵动诡谲、齐玺的浑穆古朴、秦玺的率真烂漫等。不仅如此,在同一印章体系内,由于印章的属性(官印、私印)不同、印工的审美追求不同、技艺的熟练程度不同、材质工具的性能不同,反映到具体的印章作品上,也会有风格趣味上的差异:有的倾向于粗放,有的倾向于精工。不同属性的美,源于自然也源于人性,所以无论自然万物还是人类的作品,都有着不同的美学属性,都有着或壮美或优美的差异。世界因此而丰富多彩,人类的作品也有了丰富的人文情怀。古玺印的体量虽小,但承载了丰富的人文信息,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所以也承载了不同属性的艺术之美。

婉通精舍印话:永受嘉福

永受嘉福

3.4厘米×3.4厘米

巴林石

我的这方作品借鉴了古玺印最常见的一种外在形式,最显眼的便是宽边的运用。不过,要说明的是,古玺印运用宽边,主要是凸显一种形式特色,并以这样一种方式彰显玺印的凭信功能以及这一功能所代表的威权。而我采用宽边,除了要在作品形式上皈依古代经典之外,便是利用这样一种形式来调节印面氛围。因为入印的篆字是大篆,属于金文体系,这些字不像小篆那样整齐规范,字的结体是灵动多变的,字势是张扬率意的,字与字之间的反差也很大,当把几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很多矛盾冲突便会出现,这对印面秩序感的形成、和谐典雅效果的实现显然是一种“负能量”。在这种情况下,宽边便成为稳定大局的神器,用它可以将篆字的躁动之气约束住。

婉通精舍印话:永受嘉福

这方古玺形式的印章,组合印面篆字时,在尊重篆字组成元素、形式格局的前提下,对线条的走向、走势作了一些调整,这其实是对印面秩序的一种规划,让它更符合自己对印面美的追求。正因如此,印面上的四个字不再是独立的四个单元,而是一个穿插有致、进退有据的团体,和睦而圆融。尤其是右侧的几条曲线,将字的气势贯通起来,让印面有了生机、有了动感。

线条的刻画是以精工秀雅为目标的,既没有像三晋古玺那样追求工细温润,也没有像楚玺那样追求恣肆谐趣,而是将刀感表现到每一个细节里,线条光洁隽秀,但又透出强烈的金石气息。这方印不是某类古玺风格的模拟,而是我将自己的创作意志贯彻到了印面之上,不论新旧,无谓雅俗,乘兴而作,一任天真。(本文作者:冯宝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